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帝 《党史纵横》2011,(4):64-64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工作科学、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大力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检察工作迈向新的、更高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检察官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盘锦市检察院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检察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检察官精神风貌、执法形象变化显著,办案质量、执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杨春晖 《共产党人》2012,(23):37-38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推进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治区检察系统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创新实践,不断满足检察队伍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要,推动检察文化发展和繁荣,切实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一、创先争优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繁荣和发展检察文化,不仅对提高检察队伍素质、推动检察工作更好  相似文献   

3.
吕昂 《理论建设》2014,(4):101-103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全国检察机关中基层检察院、基层检察人员分别占88%和76%,约90%的案件由基层检察院办理。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基层。检察文化是检察工  相似文献   

4.
检察宣传工作是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余县检察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筹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检察工作规律,统筹建设好、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增强检察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传播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力地促进了检察事业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使命.如何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坚持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灵魂,在争先创优中树立品牌意识,开展检察机关品牌创建活动,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延伸检察文化、创新检察工作机制、提高法律监督效能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的精神旗帜.它主要指检察机关所特有的、为其检察人员所认同的价值理念、思维习惯、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等.文化是旗帜、文化是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先进的文化,是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础工作之一.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有力推进先进检察文化建设,将无数个像细胞一样的检察机关建设成为有思想、有组织、有方向的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全面提升检察系统的司法公信力和整体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关键,以创新检察管理机制为途径,以营造良好法律环境为目的的具有鲜明检察特色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导、凝聚、协调、教育作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检察人员自觉地追求、信仰和实践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法治理念,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一、基层检察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相似文献   

8.
“文化育检”是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推进检察事业发展,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树立检察机关形象的一项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各地的试运行,不同程度都有所裨益。但在推行“文化育检”过程中,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文化育检”的效果不很明显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此,笔者就基层院如何以“文化育检”促发展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当前基层院“文化育检”的现状 (一)认识上对“文化育检”的狭隘理解 “文化育检”是运用先进文化对检察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激励、规范和塑造,提升检察队伍文化层次,完善检察制度,丰富检察文化建设,推动检察事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这里提到的检察文化,是指检察人员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准则、精神风范等精神成果,也包括了信息化建设等科技强检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观纲领下,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乡镇检察联络室的设立对于积极探索基层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延伸检察工作的触角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乡镇检察联络室的职能无疑是设立乡镇检察联络室的首要任务,而目前乡镇检察联络室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探索建设的路径和机制,从而为维护农村和基层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孔德生 《党建》2012,(5):52+62-52,62
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凝练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弘扬也进一步推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发展,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新时代民主法制建设势必需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现有制度关于民事检察跟进监督的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刚性开展。一、民事检察跟进监督基本问题阐释(一)民事检察跟进监督的概念民事检察跟进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活动实施初次检察监督之后。  相似文献   

12.
开展“文化检察”建设,是管城区检察院结合新时期检察工作要求而创新提出的发展思路。“文化检察”源于检察文化,又高于检察文化,是富有文化品位的检察活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开展文化检察工作、文化队建工作、文化机关工作和文化环境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加入WTO后,检察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使检察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切实履行法律监督之责?笔者以为,当务之急,必须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从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入手,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 《求是》2012,(1):3-7
(2011年10月18日)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5.
检察调研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基础,是推进检察改革和全面提高检察队伍执法水平及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是直接为检察机关决策服务、为办案工作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检察调研工作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检察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理论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检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引。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一、深刻认识加强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关系检察工作的全局,关系检察事业的根本,是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各级检…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要求,适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服务大局为中心,以法律监督为手段,以从严治检为保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全面加强检察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把检察机关建设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在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实践中要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落实并体现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用“三个代表”作为检察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使全体检察干警牢固树  相似文献   

19.
包英杰 《世纪桥》2008,(9):105-10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