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原来的红利因素减弱,因此,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速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同时,通过再造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新红利和动力系统,有效保障新常态下GDP的中高速增长。通过GDP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庆 《理论月刊》2013,(1):163-165
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失衡使人类文明在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必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的社会本质;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生态文明的有益思想;要按照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培养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传播和个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和主要特征,在生态文明视角下重新审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人的生态生存是人的实践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内在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不是与之并列.人类正在力图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尚不存在.思考和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把重心放在保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上.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必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得以保障前提下,谋划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文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系统整体性、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互补性、发展的知识性和实现目的的条件性等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6.
从立法权限划分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立法权限的演变,经历了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接着规范即权限实质缩小的发展轨迹,其中最主要的节点为:1949年、1954年和1978年,1996年以及2000年。十八大前后,中央对地方进行了放权,地方立法权限有了扩权的趋势。对于地方立法权限的把握,应当从宏观与实践层面出发,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促进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据我国国情,顺应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做出的正确战略决策。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玉山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  相似文献   

8.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他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同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一样,具有一样的机体与机能,大自然为之提供了从事一切活动的场所,成为他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自然富源;人类应该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人类必须深入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按科学规律办事,杜绝对大自然的伤害;此外,还要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走内涵型与循环式发展道路,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  相似文献   

9.
自然·精神·社会:生态文明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前沿》2010,(1):98-10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形态,它反映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利益关系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协调共生关系。自然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外在基质,精神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内在价值追求,社会生态则是生态文明的制度本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12.
贾永灵  黄文江 《传承》2010,(33):28-29
马克思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我国生态环境困境的正确抉择。生态德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促进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有助于生态制度建设,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华 《理论月刊》2000,(8):34-35
行政处罚是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及法规组织,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限制、剥夺相对人权利、利益的特征,是一种严厉的惩戒行为。如果行使不当,极易损害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就是不当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把握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含义,对其进行正确、严格的认定、审查、判决、监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明春 《前沿》2008,(8):160-165
国内外对生态危机的关注无疑把生态文明研究推到了理论的前沿,对此,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就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内涵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历程及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道家的“自然”概念与西方的“自然事物总和或聚集”的“自然”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西方的自然观完全是客体属性,指向事物总和或聚集.道家的“自然”在指向“天”与“地”客观世界的同时,更指向了主体,呈现出主体对他人、对社会、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态度和一种境界,属于伦理、认识论及审美的综合判断,表现为一种“关系”的“集合”.道家的自...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对待自然环境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历史进程和思想境界。它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有效结合;强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和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2,(5):93-94
张晓光在《长白学刊》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道家的“自然”概念与西方的“自然事物总和或聚集”的“自然”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西方的自然观完全是客体属性,指向事物总和或聚集。道家的“自然”在指向“天”与“地”客观世界的同时,更指向了主体,呈现出主体对他人、对社会、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态度和一种境界,属于伦理、认识论及审美的综合判断,表现为一种“关系”的“集合”。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是文明世界的组成部分,生态的稳定和谐是自然环境的福祉,更是人类自己的福祉。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