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建》1998,(3)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一是要解决“能改”的问题。企业推进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而不能一律化,搞“一股就灵”。笔者认为,所谓能改就是必须以“五有”为前提。一要有一个主要产品。如果企业原有的产品已经失去了市场,不重新抉择产品...  相似文献   

2.
有的职工说:我谁都敢见,就是不敢见厂长。问其原因,这个职工说,不知道,就是怕厂长。 在厂里,职工不敢见厂长原因各异,但最主要的恐怕是企业成员间因地位不同造成的心理因素所致。一个普通的现象是,处在领导层次的人有某些优势感,自觉不自觉地时时表露出来;处在被领导地位的职工则有某些自卑感;形成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现象,在管  相似文献   

3.
最近到几个中小型国有企业(微利或盈利企业)搞调查,了解职工的反映,没想到职工们提出了-一些对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命令改革的不同意见:1、报上老是喊“企业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是谁代表企业、代表工人喊出来的呢?我们职工可没认为非改不可,企业也没这么认为。2、企业改革是任务呢,还是企业本身的需要或职工的愿望?3、现在拼命搞公司制的改革,我们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达州市加快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步伐,但困难企业在推进“国退民进”战略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怕”思想严重。在困难企业中,领导和职工中普遍存在“四怕”思想:领导怕改革会导致“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怕改革出乱子:怕改革失权、失利;职工怕改革后经济收入下降或失业。“四怕”思想严重地阻碍着改革的深化,有的企业改革和风细雨,波澜不惊,搞形式主义;有的企业搞股权大锅饭;更有甚者,少数企业领导独断专横,导致企业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5.
如何按照十五大精神的要求,既积极大胆、又稳妥有效地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和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罚决想政的问题。在企业推行股份制,首先要有思想基础。据调查了解,当前确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企业推行股份制不理解,思想上感到迷悯,主要反映在“四论”上:一是无靠论,认为企业改制后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越来越大,担心下岗或退休后无依靠、无保障;二是无资论,认为国有企业搞股份制,目的是掏职工的腰包和转嫁企业负担,于是,没钱的无法入股,有钱的不愿入股;三是无权论,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  相似文献   

6.
《求实》1993,(3)
中共新余市渝水区委党校周勇来稿认为:有少数企业在改革中把广大职工晾在一边,甚至将职工放在改革的对立面。如有的只是领导说了算;有的企业改革方案,只靠几个人关起门来定,然后在党政会议公布了事;有的地方,上级机关同企业承包经营者谈判,职工被抛在一边;“优化劳动组合”只是厂长车间领导固定职工的去留;甚至提出“要对工人保持压力机制”,使工人“上岗有危机感,下班有饥饿感”。这些不把职工放在主体地位、凉了工人心的改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不仅存在于党政机关,也存在于基层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厂长、经理)滥用职权行为已严重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成为企业中的腐败现象之一。当前,职工反映强烈,比较突出的是企业法人代表滥用人事、经营、财务权。 滥用人事权 任人唯亲谋私利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改革的深化,企业法人代表有了更大更多的自主权。一些企业法人代表滥用人事权、在人事安排中主观武断,不是从有利于工作出发选贤任能。而是任人唯亲,专门倾斜那些对自己有过好处的,会拍马屁的人。有的利用职权将自己的妻子儿女、大姨小舅子一概领入企业大门,然后封官授职,搞“家天下”拼凑自己的“家族统治”,使真正的人才倍受压制。有的甚至在企业招工、人员调动、工作安排上谋私“捞好处”。企业内部某些“热门科室”,“热门工种”不实行公平竞争,而是凭关系,凭“票子”竞争。企业把“三产”出租或承包给个人,不是公开招标,而是搞私下协议。厂长、经理暗中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筹集资金的办法,可以把群众手里的游资集中起来。 现在搞股份制试点,有几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一是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搞股份制。现在大家搞股份制试点的热情很高,但不能形成这样一种概念:企业改革只有股份制一条路,搞股份制就对,不搞股份制就不对。不能说全国几十万个工交企业都搞股份制,改革就成功了。在实际工作中要研究,哪些企业可以搞股份制,哪些企业不能搞股份制。 二是对搞股份制的企业要制订具体、规范的制度。现在搞股份制试点的形式大体有三类:企业内部股票,只对企业内部职工发行…  相似文献   

9.
能人难以当上厂长经理,以至“主将无能,万兵遭困”;一些当上厂长经理的损公肥私如入无人之境,“个人捞到一桶油,公家蚀掉一幢楼”,这便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且年复一年的主要原因.对厂长经理的任命和罢免,社会主义竞选制一改少数人研究决定而为全体职工真正意义上的“直选”,这就使得种种幕后交易自动失灵,而当选的厂长经理也决不会胡作非为——气候已经变了,像前任为了保官而送给有关人员的厚礼,难道他们能给每个职工都送上一份?  相似文献   

10.
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我们进行企业改革的理论根据。”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目前,在我国实行“两权分离”的最可行的一种形式就是承包制。承包制落实了,企业的经营权落实了,调动起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现在企业处在不均等的情况下,通过承包可以缓解这里不均等。如果现在让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那涉及到价格体系、计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问题,目前很难解决。如果继续吃大锅饭,继续搞平均主义,企业也不会去挖掘潜力。企业不去掘挖潜力,外部条件就始终不具备。而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企业推上自负盈亏的轨道,使企业想办法挖掘潜力,这样企业的情况就会好一些,国家的情况也好一些。这样可以使国家逐步理顺企业的外部条件。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考虑,承包制都不会加大改革的难度。恰恰相反,它会使改革迈出一大步。现在有一种提法,说企业承包后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是,不承包就没有短期行为,似乎承包后反而有了短期行为。应当说企业的经营权越充分,短期行为就会越少。企业的经营权越不充分,职工仍然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短期行为就越严重。企业的行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关庭在于承包制是权宜之权还是长远的政策。如果政策是长期的,企业就会长期打算;如果把承包作为权宜之权,政策摇摇摆摆,企业当然会有短期行为。解决企业长期行为、短期行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承包是方向,要长期坚持下去,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国家对企业要有监督、制约、但企业的短期行为完全靠外部来监督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目前搞理论的、搞实际工作的,都集中力量去完善承包制,发展承包制。不要把承包制同租赁制、股份制对立起来,可以容纳,兼收并蓄,互相结合,实现企业间的联合,这可能就是中国式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一条路子。这里有很多问题要研究。第一,关于与所有者的关系问题;第二,关于与职工的关系问题;第三,厂长与集体决策的关系问题;第四,承包以后,与党委的关系如何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在企业深化改革中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使宣传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乌兰浩特市油漆化工厂、乳品厂、造纸厂等15个企业进行了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 一、思想状况 当前,企业干部、职工对企业的深化改革普遍比较关心.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干部、职工是积极拥护和支持深化改革的,认为深化改革"十分必要"、"不可逆转"、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在厂长(经理)、环节干部和职工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疑虑. 1.厂长(经理)信心不足,心存疑虑. 担心改革半途而废.有的厂长认为,八十年代初,曾搞过一次内部改革,结果是雷声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具体表现为“四化”: 1.思想认识“淡化”。重经济,轻党建。部分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党的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有的企业把抓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认为“企业生存、职工吃饭等现实问题都解决不了,加强党的建设干什么”;重厂长、轻书记。在企业干部配备上,搞“强弱搭配”,甚至视书记岗位为二线,把一些能力弱、素质差的人放到书记岗位上;重改革,轻教育。企业在转属、转制或职工“并轨”过程中,注重改革的进程,而轻视职工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辉、吴明在《湖北省股份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一文中认为,现在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难处理,工作中往往撞车;与股份制企业领导体制相适应的党建工作难以开展,有些企业把党组织机构改得面目全非,甚至不留党务工作人员,党委书记没有进入董事会,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管理干部的条件受削弱;党委参与决策及党的活动缺乏制度保证,使一些人感到党组织在企业内没有地位;企业职工普遍持股,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党员、职工思想发生变化,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观念逐渐淡薄;地方党委掌握政策不统一,影响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缺乏系统的措施,存在着重改轻管,重审批轻监督、重行政轻党务的倾向。针对上述这些问题,作者建议:1、要按照党的十四大和党章对企业党组织的要求,明确股份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民最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在市郊农民中,有的“有技不敢露,想富不敢富”,有的“种一年算一年”,因为“明年不知成谁家田”而竭力地搞掠夺性经营。有个生产队百分之二十的农户去冬未给土地施种绿肥,使土地肥力下降。而专业户则有“四怕”:一怕冒尖成“暴发户”;二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当前,各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亟待加以澄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私有化”。有人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导致私有化,降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看法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他们看来,实行股份制就是国有资产的自由买卖,就是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因而对国有企业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后能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了怀疑和担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出资的股份制等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现代企业制度是在这种经济总格局运行的。其次,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就其内部资产构成来看,公有制资产在数量上  相似文献   

16.
《工人日报》11月17日发表闵坤斌的文章指出,时下,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在不少企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一些企业的做法则显得缺乏理智:实行一刀切,规定职工必须人人人股,并以此作为职工上岗的前提条件,美其名曰“持股上岗”。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造成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以为中央提倡和鼓励企业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就是要求所有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要无条件的参与。二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有关职工权益及《公司法》等与股份制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结果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民主意识不强,对企业实行改制及其方法、措施,不是在广泛听取全体职工群众意见的基  相似文献   

17.
时下来说,面对面地开展批评,是一件难事。批评自己,怕失威信;批评别人,怕结冤家;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三讲”中,最不好搞的就是自我剖析和民主生活会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了。 盘山县农民主生活会中,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  相似文献   

18.
前线文库     
《前线》1995,(6)
前线文库国有资产不能无偿地量化给个人经济学家晓亮在《市场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特别是在公有制企业的改革中,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曾经形成一个提法,叫作“资产量化到人”。我认为,对于的青止业来说,可以而且应当搞股份制的改...  相似文献   

19.
股份制改革试点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筹集资金的办法,可以把群众手里 的游资集中起来。现在搞股份制试点有几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是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搞股份制。现在大家搞股份制试点的热情很高,但是,不能形成这样一种概念:企业改革只有股份制一条路,搞股份制就对,不搞股份制就不对。不能说全国几十万个工交企业都搞股份制改革就成功了。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研究,哪些企业搞股份制,哪些企业不能搞股份制。二是对搞股份制的企业要制订具体、规范的制度。现在搞股份制试点的形式大体有三类:企业内部股票,只对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20.
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后,企业内部也普遍实行了承包制。有的同志认为,企业内部承包制就是企业管理,它包含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企业内部承包制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一种形式,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