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欧盟成员国在禁毒政策领域发展共同政策、战略和行动能力的历史,探讨了欧盟禁毒政策的立法基础、制度机制、业已达到的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欧盟已逐渐发展出一个共同治理跨国毒品问题的政策框架,为成员国通过欧盟途径来治理本国毒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手段,成为一个在相互依存条件下以一体化方式寻求毒品安全的典型实例。对欧盟禁毒政策及其制定过程的研究,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禁毒合作,以及建立自己的国际禁毒行动协调机制,共同推动解决毒品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的对缅政策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改变.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与缅甸民族运动领导人通过谈判解决缅甸独立问题,加快了缅甸本部与山区少数民族的统一进程.英国对缅政策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缅甸战后的政治格局.一方面,以昂山为代表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抓住机会,以和平手段争取缅甸的独立建国;另一方面,自由同盟与缅甸共产党、少数民族的裂痕加深,终于在独立后爆发了内战.  相似文献   

3.
王帅  张迅实 《德国研究》2014,(2):102-112
1989—1990年的德国统一是20世纪国际史上的重大事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统一中先是高举反对的大旗,后由于民主德国形势的逼迫、失去法美两大盟国的支持、自身身份定位的困顿以及英国国内的反对不得不转而承认统一将不可避免。她在勉强接受“2+4”谈判框架之后又进一步谋求遏制统一后的德国。撒切尔的这些言行举止不但使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德政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泥潭,而且也遮掩了英国政府在统一谈判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期英国政府欧元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欧元的诞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不仅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对此,英国政府何去何从?一贯与欧洲保持距离、具有疏离心态的英国人又如何看待这一切?最终决定英国政府欧元政策的要素是全民公决,而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状况以及英欧关系发展战略需要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因素。布莱尔政府的欧元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在短期内加入欧元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5.
荷兰禁毒政策以“公共卫生导向”为主要特征。荷兰把公共卫生视为国家政策制订和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以“司法惩治导向”为核心的“美国体制”的“荷兰体制”。而“咖啡馆体制”更被国际社会视为荷兰国家毒品政策的“国际象征”和“最为显著的特征”。这一独特政策的推行既有深层的思想根源,又与国家政治权力的“去中心化”相关联,同时还受到其他国家以“司法惩治”为核心的禁毒战略的效果不彰的反面影响。然而,荷兰的这一体制能否推广成为国际社会解决毒品问题的主流制度模式,还需要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6.
英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进行了较为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 ,而社会养老制度改革是英国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英国养老制度改革对英国居民家庭储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 ,指出英国的养老金政策改革特别是个人养老金计划推出以后 ,由于家庭其他资产积累与个人养老金计划资产积累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所以 ,家庭养老金资产变化对家庭储蓄这一部分的影响难以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但某些实证分析表明 ,在个人收益方面 ,个人养老金计划中资产的积累超过 70 %的部分是因“协议退出”而增加的“新”财富 ;个人养老金计划带来家庭储蓄率的提高应该是予以肯定的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 ,由于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引入而导致的国民储蓄的净增量大约为英国GDP的 0 .2 %。  相似文献   

7.
胡云超 《欧洲研究》2005,23(4):126-143
英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对英国经济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英国经济改革减少了政府管制,增加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增强了经济竞争力;福利改革以“工作”为政策导向,激发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积极性,人均劳动力投入提高是英国经济产出增长,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的实质原因。如何引领英国经济尽快走出低速增长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将是新一届工党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重点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官制度是现代公务员(文官)制度的范本,为许多国家所仿袭。自150年前诺思科特-屈维廉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报告提出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最新一次改革中,英国政府裁减文官人数,以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设立行政执行机构,将政府的决策职能与供应物品和服务的职能区分开来,要求各部和行政执行机构制定和公布"公民宪章",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收到了减员节支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官系统与普通民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靖堃 《欧洲研究》2012,(5):46-60,2
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英国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性源于多个方面,特别是由于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特定的政治观念与经济理念,再加上现实利益方面的诉求,使得英国形成了不同于法德等国家的欧洲一体化理念,也使其欧洲政策具有了其他欧洲国家不具备的"特殊性"。在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下,这种"特殊性"愈发突出。也正是这样的特殊性,使英国政府的欧洲政策陷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围绕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从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投资等方面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分析经济结构中具备较高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行业构成变化对英国经济形态转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说明。通过一定程度的国别比较指出,英国在人力资本深化和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资本积累上的相对弱势是造成经济低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如果英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弥补其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短板”,就可能引领英国经济走出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发展 ,人才的开发、培养与管理成为加强国家竞争力及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如今世界各国为确保人才优势而进行的竞争相当激烈。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在政府的主导下 ,在经济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关的人才政策。政府在实现每一个“经济开发 5年计划”的过程当中 ,都根据对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水平和人才数量的预测 ,确定人才政策的方向 ,并为及时供应所需人才 ,多次进行教育改革 ,修改相关制度。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韩国政府还适时地改变了其人才培养政策的重点。如 2 0世纪 6 0年代主要培养轻工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英国的实践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英国为代表的金融业“混业监管”改革 ,正推动着欧元区国家甚至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革命。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 ,在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迅猛发展。英国通过颁布新的金融监管法律 ,建立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金融业统一监管机构 ,实现了金融监管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及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的分离。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完全实行统一金融监管与“混业监管”的国家。英国金融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监管效率的提高 ,适应了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1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就我省禁毒工作开展视察。省领导和老同志王克英、孙建国、于来山、谢勇、盛茂林参加视察。当天上午,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视察了新开铺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省禁毒教育基地-与禁毒工作者座谈。近年来,我省禁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自2011年以来,连续3年缉毒执法绩效考核排名全国前五,禁毒社会化工作、特殊  相似文献   

14.
王帅 《欧洲研究》2015,(1):116-129,8
1989-1990年的德国统一是20世纪国际史上的重大事件。英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先后经历了违背长期承诺而陷入双重困顿、对统一的被迫再承认、立足对外政策原则与战略的政策调整、积极参与并有序推动统一四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德政策无法简单地归为失败或成功。统一前期,英国违背支持德国重新统一的承诺严重损害了英德关系并遮蔽了英国的后期贡献;统一后期,英国能够立足于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战略及时调整对德政策并积极参与到德国统一后国际关系框架的设计与建构中,这不仅使英国的整体战略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满足,而且还在维护西方盟国权益的基础上有序推动了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稚 《当代亚太》2005,(3):34-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有效地遏制毒品跨国泛滥,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禁毒国际合作,全面预防、打击和控制毒品犯罪,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双方的禁毒合作一方面将不断向务实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全面开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触动,近年来西欧主要国家的政府经济角色都出现了相对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取向的不同程度的回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富有新内涵的产业政策的回归。尤其是在曾经最积极地践行新自由主义的英国,政界与学界的认识转变最为明显,卡梅伦政府和梅政府相继出台产业战略。本文以政府经济角色转变为主线,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的产业战略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剖析。分析表明,近年来英国政界与学界正在形成有关政府经济角色的新共识,认为与自由放任带来的巨大风险相比,适当的政府干预必不可少。政府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构建坚实的基础,还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积极扮演风险承担者和市场创造者的角色。在行业覆盖面上,英国确定了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并重的发展路径。在政策方向上,英国的产业战略具有明确的创新导向特征,梅政府更是设定了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的目标;从卡梅伦政府到梅政府,促进创新的方式由专注于部门政策向跨部门的"使命导向型措施"转型。此外,受脱欧公投结果的影响,英国的产业战略还增加了公平导向的内容。上述战略的实施效果尚待观察,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英国政府经济角色演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重返东南亚的英国试图全面重建战前的殖民统治.鉴于战后东南亚地区普遍的粮食危机已导致一定的社会、政治危机和外交困境,英国政府派遣凯勒恩勋爵为东南亚特派员主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供应并促进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自1946年3月16日至1948年3月27日,凯勒恩勋爵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组建了各地的联络机构,疏通粮食供应的交通渠道,促进粮食生产,并同东南亚主要产粮国(本文仅论暹罗)展开外交联系以保证英属东南亚地区的粮食进口.特派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南亚粮食危机,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战后重建,为英国在该地区的经济与防务合作战略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英国议会贵族院长期以来保留世袭贵族的议席 ;该院不但行使立法权 ,而且还兼任英国最高法院。这是英国自 1 7世纪宪政革命以来遗留的两大宪法问题。布莱尔政府顺应国内公意和欧洲联盟的潮流 ,于 2 0 0 3年先后发布了改革贵族院的两篇协商文件。本文结合英国宪政传统的原则和精神 ,深入剖析了这两篇协商文件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并试图揭示此次贵族院改革在英国宪法史和西方宪法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国和俄罗斯的交往始于1553年,在400多年的时间里,英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17-18世纪,以彼得一世改革为标志,俄罗斯对于英国的科技与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模仿,英国则默许俄罗斯取代瑞典成为东欧最强的国家,两国保持着足够的默契和友好关系。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帝国成为欧陆霸主,海陆帝国的竞争主导了19世纪的欧洲格局。最终两国在克里米亚兵戎相见,并且使俄国失去了欧陆霸权。进入20世纪以后,英俄帝国都面临着现代民族国家兴起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英国主动放弃了帝国,但也同时失去了全球大国的地位。而俄罗斯则通过建立苏联的方式,以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维持大陆帝国的实际存在,但因为无力应付与海洋文明的整体性竞争,耗尽了内部的活力,最终也以解体而告终。冷战结束后,影响英俄关系走向的很多限制性要素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英俄两国几次尝试在双边关系上有所突破,但都无果而终。400多年累积下来的历史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向,英国国内对俄负面认知将长期存在,且英国对外政策仍在延续以美英特殊关系为核心的基本思路,英俄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仍然较低。如果这些历史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发生变化,未来英俄关系缺乏互信、低位运行的状况将很难得到有效改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与此结果相捆绑的"退欧"公投也成为新一届英国政府优先的政治议程。英国国内各政治派别、英国与欧盟机构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都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政治博弈。对于研究欧洲问题的中国学者而言,这既是一个分析英国内政外交和社情民意的绝好案例,也可以借此深入观察其对欧洲一体化未来方向的影响。由于英国"退欧"问题的复杂性,观察者应当以问题导向建立起多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