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金边 《长白学刊》2001,(4):51-53
至今为止,对康德"三大批判"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作"道德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后者才是康德所真正关心的"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书是为"道德形而上学"作导论,<实践理性批判>等书是康德以"伦理学"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的"至善论"和<判断力批判>是康德所"信仰"和"目的论"的形式大致完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汉代西南夷之"夷"的语境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硕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24-13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比照,发现西南夷之"夷"这一概念在<史记>中的含义与语境同<后汉书>、<华阳国志>两书存在明显差异.在<史记>的语境中,"夷"是对西南各部落人群的一个泛称,而在<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则演成一个明确的族属类别称谓.本文就造此变化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后汉书>和<华阳国志>中"夷"作为与"氐"、"羌"、"越"相并列的族属类别称谓出现之事实,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南夷"部落人群之族系面貌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1):68-72
中国政府努力践行着以包容性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引导机制。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旨;以内需型经济增长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驱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攻方向;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砝码;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落脚点;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着力点;以科技文化创新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互利、共赢、开放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强大动力;以"四位一体"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全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魏作磊  佘颖 《岭南学刊》2013,(2):99-105
广东科技服务外包发展仍存在企业对KPO需求积极性不高;KPO与制造业对接平台资源分散;被专业服务商"套牢"的风险;非营利性中介机构发展落后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通过"主辅分离"推动在岸外包业务迅速成长;通过"开放深化"开拓离岸服务外包市场;通过"特色突出"形成科技服务外包产业比较优势;通过"政府扶持"培育服务外包产业起点规模;通过"产业聚集"增强服务外包产业市场厚度;通过"龙头带动"提升服务外包产业能级;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科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6.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切实解决"知"与"行"的协同问题.要坚持主体"知"的协同性.要努力使"知"与"行"协同起来,做到与时俱进,知行创新;执政为民;把握发展;力求辩证;坚持"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7.
王衡霞 《理论月刊》2005,(7):120-122
<哈利·波特>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得到很多专家肯定的作品.从叙事来看,<哈利·波特>虚构了整个故事叙述的背景和依托-神奇且有点荒诞的"魔法世界"."魔法世界"契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性"、"人造论"和"非逻辑性"."魔法世界"是建立在"可理解性"基础上的儿童乐园,它张扬儿童的天性,指向对一种自由和健全人性生长的鼓动.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雅·行苇>之"四鍭如树"中"树"字的训释,如果从语源学角度、互文角度、射礼文化角度去考察,完全可以做出一种新释"如树"实际上是"不中质"的形象说法,它与上文"既均"(中质)互文见义,即"既均"如树"均包含有"中质"和"不中质"两种情形.这样解读可以还诗摇曳多姿,隽永有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邓文琦 《青年论坛》2006,(4):153-155
本文回顾了<助字辨略>以前对虚字的研究历史,并从<助字辨略>的收词范围和<助字辨略>对"助字"的理论阐述具体分析中,归纳总结了<助字辨略>的虚词观.<助字辨略>的"助字"涵盖了现在的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词类,其虚实区分的标准是"为义"不为义".这是对前人词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正面说,"助字"就是表示"语气与关系"的词.  相似文献   

10.
佀同壮 《思想战线》2005,31(3):130-134
<文心雕龙>"折衷"的方法论一度成为论者关注的焦点,迄至今日,有关"折衷"的探讨依然热力不减.就目前情况来看,仅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似乎再难有深入的开掘.而"折衷"实等于"折中",即折于中国固有的"中"文化.以"中"的变动生成观来解读<文心雕龙>的"折衷"论而求其承载的文化涵义或许能更有效地展示中国文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境外"东突"恐怖势力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境外"东突"势力调整战略、策略,进一步推动"东突"问题政治化、国际化、联合化,对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影响.新形势下要防范、打击境外"东突"恐怖势力犯罪,必须树立新安全观;把握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关系;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及与境外跨国民族的关系;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反恐怖立法;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阀"机制;重视境外情报调研工作;加强边境反恐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强调"严打".决策的科学性,应建立对社会治安形势的科学评价机制;经常性打击与集中统一行动相结合;科学预警,超前应对"苗头性"犯罪;通过"严打"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严打"的组织与实施中,应坚持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执法机关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严格执法,保证办案质量;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严打"目标的实现;加强宣传报道;将队伍建设与"严打"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游国立 《理论月刊》2006,(6):173-175
2001年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纲要>实施五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在"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了内容更加丰富之外,"八荣八耻"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引人关注的高等教育事件中,有值得称颂的贫困生免费读大学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喜忧参半的"三无"博导"下岗待业"与劝退97名成绩太差学生;有令人不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掺水"与"女神励志奖学金"现身大学;有令人纠结的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与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有备受争议的五百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事件与新任校长遭遇"联合声明"风波;也有惊心动魄的"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值此2014年初,我们怀着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希望与反思,盘点我国高等教育每月的热点问题,希  相似文献   

15.
<正>调查时间:11月21日—11月28日;访谈对象:全国1103名基层党政干部;调查发现:"猛踩油门不挂挡"现象是基层党政干部反映最多且最为典型的"空转"问题;文件性空转、文字性空转、不作为空转、无效率空转是当前"空转"现象的主要类型;"官油子"和"好人"心态、能力不足水平有限、基层考核机制漏洞、上层设计与下层操作两张皮、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推行"产业链上建支部";在"两新"组织中实施"红岗计划";在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中开展"五帮一建"活动;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实施"领头雁工程",试行"两推直选"、"双述双评"等新办法;在无职党员中开展以"九员一长"为主要内容的设岗定责活动;在关爱困难党员中建立"帮扶基金",动员机关干部开展"双扶"活动;在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五规范一争创"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梦"的解读具有深层的合理性和广泛的解释力。改造世界是"中国梦"的出场路径;社会有机体是"中国梦"的现实图景;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本真意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实践创新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干部挂职是培养干部、促进发展的实招。挂职干部应避免"团团伙伙",强化政治意识;避开"过客"心态,强化"主人翁"意识;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避免贪大求全,多从小处实处着手;避免脱离群众,强化群策群力;避免监督盲区,保持清正廉洁,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担当"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担当"是"救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担当"是"立国",领导中国人民挺起来;改革开放时期的"担当"是"兴国",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的"担当"是"强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