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蜜蜂和蜗牛都追求蝴蝶姑娘,蝴蝶姑娘斟酌再三,最后决定嫁给蜗牛。蜜蜂气愤地质问蝴蝶姑娘:蜗牛哪儿比我好呀?它不会飞,你们缺乏共同语言,将来肯定不会幸福的!蝴蝶姑娘无奈地回答:蜗牛是不会飞,可人家有独  相似文献   

2.
博雅 《工会博览》2014,(32):31-32
胡生宝,一个80后的大男孩,浑身充满着阳光与活力。未与他真正接触之前,完全想不到他是个已经在企业工作十多年的“老员工”了,还以为是位初出茅庐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想不到他已经是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人事行政部主管了。在和他交流后,更是为他对企业文化的娓娓道来而感到震撼。而在他的理解,培训员工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再回首,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从业务走向管理,胡生宝也并没觉得自己多优秀,只是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而已。也许正是他那积极阳光、追求上进、勇于担当的个性,让他在自己的职业路上越走越好,这种“正能量”也影响着他周围的同事朋友,正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参加一个家长会,一位家长问了笔者一个问题。 那位家长说他是一个特别爱儿子的父亲,是十分重视儿子教育的父亲,也是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的父亲。可是.随着儿子一天一天长大,他感到原来常用的训斥儿子的办法不灵了,儿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儿子越不听话,他便越提高训斥的音量。他感到,训斥的音量越大,自己越累,儿子越不当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张毓强 《南风窗》2011,(25):31-31
提升国家形象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窘境中——越想说自己好,越想表现自己,在传播中越是努力说好,越是加大对国际传播的投入,国家形象的"提升"越困难。今年以来,关于国家形象宣传的争论甚嚣尘上。近期英国广播公司新的调查结果又为这种争论增添了彩头。而提升国家形象似乎也陷入了另外一个尴尬的窘境中——似乎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越想说自己好,越想表现自己,在传播中越是努力说好,越是加大对国际传播的投入,国家形象的"提升"越困难,甚至出现"倒退"。  相似文献   

5.
1944年1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第六版上刊登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简介,内中一段:“这些自以为是为自己或为全人类而创作的作家,其实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客观地表现了他们正是为了某一些人某一个阶级而创作的。周作人、张资平的汉奸文艺,玫瑰蝴蝶的‘民族文学’,无论他用了多少美丽的化装,总不能掩饰掉他们的主人是谁,他们是为侵略者统治者而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正>“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的江西婺源;坐落在峰峦叠嶂、绿荫苍翠、群山环抱的基诺山寨;山上环绕着缥缈的流云,山下流淌着清澈透明的七彩池水,它叫黄松峪……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人们欣赏美景的心也在蠢蠢欲动,而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旅游圣地。在此,本刊邀请了6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旅游爱好者,为大家讲述自己最难忘的旅游故事,也为想要去旅游的读者支支招儿。  相似文献   

7.
正职工问题:对于说过的话,我总是"放不下",反复思考是否说得合适、是否让别人不高兴了……结果越想越觉得自己就是说错话了,为此感到特别自责。每天都要这样想来想去,真的好累,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相似文献   

8.
正职工问题:因为市场变化的原因,我工作了十年的部门解散了,被调到了新的部门。本来我是很期待新的开始的,可到了新的岗位后,却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每天有做不完工作,还经常出现工作失误,而且面对比自己还年轻的领导,感到很没面子。一天我独自在办公室里加班,越想越觉得自己好没用,趴在桌子上大哭了一场。现在,我对上班有了心理阴影,每天十分不想踏进办公室,我觉得自己都不太正常了。我该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9.
梁景丽 《工会博览》2014,(15):49-49
我的父亲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美男子,就像《蝴蝶杯》戏文里唱的“好一位英俊的青春少年”。他心灵手巧,小小年纪就在大队里开拖拉机,挣得工分比大人都多。  相似文献   

10.
蝴蝶效应     
“巴西丛林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可怕的“蝴蝶效应”。表面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对待不良事物若未及时防微杜渐,难保不会导致大局的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