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约是我国历史上基层自治组织之一,它起源于北宋,増损于南宋,完善成熟于明中期。乡约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绅士自办和官倡民办等两种形式。乡约不但在地方社会发挥互劝互助、道德教化等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绅士发挥地方自治功效。乡约在与国家和地方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嬗变,它既要争得皇权和官僚的肯定,也要和地方绅士及乡间其他组织协调一致,只有取得国家和地方的双向支持,乡约才能大范围推行。乡约作为早期的地方社会自治探索,不仅对当时基层的宗族自治、保甲制度等产生影响,而且对民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乃至对当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绅士不奢华     
今天的中国,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味"之间画上等号了。他们把绅士等同于品味,再将品味等同于奢华。我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印象之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味,他们是这么说的:"XXX的家居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味;他是那  相似文献   

3.
绅士不奢华     
梁文道在《味道·第一宗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指出,今天的中国,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他们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我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之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往往  相似文献   

4.
经济幸福是中国幸福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对中国经济幸福的度量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指标分析与社会调查两种基本方法。运用指标分析法分析中国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水平、失业率、CPI、基尼系数和社会保障覆盖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度量中国经济幸福的客观状况。通过社会调查调研中国居民的经济满意度,从主观方面测量居民的经济幸福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幸福指数略高于全球平均值,经济幸福指数大于居民经济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从而使我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对建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为了要深入地阐发中国的社会性质,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论战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揭示了中国经济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将“中国经济”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对帝国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中国农村经济的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构建了“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7.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根本影响,促使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分离。三大领域的分离进一步导致社会动力机制的转型,即由传统的政府单极主导走向经济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一个分析范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市民社会在中国逐渐形成与发展.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变革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会反作用于这些社会领域,对它们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行政文化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基础,论述了市民社会的发展对我国行政文化革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五四时期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构想1、通过阶级斗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组织进行“根本改造”是中国社会改造的基本途径。李大钊认为“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①社会的变革发展,“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②“社会上发生了种种弊害,都是现在经济组织不良的缘故”,③就中国社会而言,在“经济组织没有改造以前,一切问题,丝毫不能解决。……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④显然,李大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概念、理念和发展现状、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简单地运用和照搬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不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本身的内在理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出发,去探讨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化转化的可行道路,可能会对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造成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亟待型塑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李金鹏 《党课》2012,(24):20-20
瑞士是西欧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去旅游前,一直以为“不吃大蒜喝咖啡”的人应该很有品位。再说瑞士与绅士也只差一个字,瑞士人应该温文尔雅才对,但事实上,瑞士有很多“不靠谱”的人。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新视野》2007,3(5):78-79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据说从前正宗英国绅士出门,都要随身携带雨伞,因为英国天气善变,得时刻提防突如其来的雨。躲雨的惊惶以及湿答答的头发贴在脑门的模样,都可以瞬间把一个绅士生生变成落汤鸡。茨威格在《昨日世界》描述诗人里尔克经典的绅士style:"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这样的斯文;纵然发出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推进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进行转变。在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相伴而生,有些问题和矛盾还呈现出继续恶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经济,高瞻远瞩地构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战略转型,是传统发展观的变革者和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梳理 ,古典市民社会的概念到现代市民社会的概念的演进 ,为中国市民社会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笔者认为在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下 ,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1)
<正>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期间6.8亿人脱贫,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是在中国转型过程中"中国崩溃论"和"唱衰中国"的论调在国内外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原因在于国内外舆论界、知识界以西方主流的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理解、认识出现在我国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事实上,社会科学的理论来自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结,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并非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岁末,上海《社会科学报》发起了“中国经济学寻根”的讨论后,各地学者踊跃参与研讨,发表了一些有创见的见解,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渊源问题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学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者的次序是依据已经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排列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反映较少,但它对中国当代经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经济演变的土壤,对当时和现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政府的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3):81-81
尽管美国一直标榜择取“品德适当”的“绅士”来充任政府要职,但至今议员、法官和官员卷入政治交易的丑闻仍时有所闻。腐败现象侵蚀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2013年以来,本应成为国家道德楷模和行为典范的军队系统频频曝出性侵、吸毒、酗酒以及挪用公款等丑闻,军队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成为美国社会和军政系统深陷营私舞弊“黑洞”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乔传福 《党史博采》2005,(11):16-18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经济现象,这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原来已有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结构.这样,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利地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并且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已有不少著作对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