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2000年1月,我与大华公司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2002年3月,公司工会换届,我被选为工会专职主席,任期5年。去年1月,公司称合同到期了,要与我解除劳动合同。据我了解,当了工会主席,劳动合同可以延期。请问,公司要与我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伊宁)复信修改后的《工会法》第18条  相似文献   

2.
1992年4月27日,赵某入职天津某人力公司,被该公司派遣至天津某同林公司从事环卫工作。赵某与人力公司先后签订数份书面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合同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2014年10月28日,赵某与人力公司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后赵某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园林公司支付其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应休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7120元,以及因园林公司拖欠该工资造成的误工费等损失1650元、精神损害赔偿2000元与经济补偿金2810元,上述各项费用和诉讼费由人力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3.
崔武 《法治研究》2006,(9):14-16
佟晓波于1995年从部队转业分配至东航江苏公司从事飞机驾驶工作,双方于1996年5月签订了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2005年10月14日,佟向公司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在辞职申请中称,鉴于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本人的情况,感觉无法再在公司继续干下去,因此提出辞职申请。但公司不同意佟的辞职,因此也未为佟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2005年11月17日,佟向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与东航的劳动合同。仲裁委员会裁决解除劳动关系。东航江苏公司不服向南京市江宁区法院提起诉讼,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并要佟赔偿损失210万元。崔武律师的代理词紧紧围绕本案争议焦点和飞行员合理流动存在的障碍展开辩论。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09,(3):57-58
法官: 2008年10月9日,我与某科技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期限1年,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的工资1000元。2009年1月5日,试用期即将届满前,公司领导告知我,公司还需要对我进行考察,如果愿意的话,公司愿与我续签3个月的试用期,否则就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5.
田古  王伟 《法庭内外》2013,(1):61-61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被告王某于2011年9月2日入职原告A公司,并与A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工作期间A公司未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至2012年4月,王某以A公司未办理社会保险为由离职并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A公司给付王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400元。现A公司认为王某属因个人原因辞职,不服裁决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不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400元。  相似文献   

6.
案例1:周昕于2006年9月入职大洋保险公司,担任华南地区销售经理。劳动合同期限为两年。入职时,公司在与周昕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又与周昕签订了一份《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约定,周昕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两年内,不得加入与大洋保险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公司.双方还约定周昕的月收入为1万元,其中1000元为竞业限制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7.
依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辞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然而,江苏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王平(化名)辞职,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虽然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但没被批准,而且遭遇公司709.5万元的天价索赔.公司索赔有道理吗?能得到劳动人事仲裁部门支持吗?最近,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此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9,(8):59-59
法官: 我于2008年3月1日,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今年元月3日,因该公司强令冒险作业危及我的人身安全,我便立即要求解除劳动合同。10日后,我与另一单位达成了用工协议。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1,(11):59-60
法官:我-f2009年元月1日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因公司一直没有为我办理社会保险且已拖欠我2个月工资未付,我遂已于3个月前提出辞职并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随后,我曾多次要求公司赔付因其未办理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10,(5):57-58
2009年元月,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上月底,公司提出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并支付给我4万余元经济补偿金。当我近日去领款时,却被告知要扣除个人所得税。请问:经济补偿金是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应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11.
霍邱县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判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告赔偿被告刘某等人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合计5550元。原告荣泰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于2000年至2003年期间先后聘用被告刘某等8人,从事协助市场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双方签有劳动协议,期限为半年到10个月不等。合同到期后,约定双方另行续签劳动协议。2003年4月1日和7月1日,原告又分别与8被告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均至2004年1月30日终止。合同到期后,8被告没有重新续签劳动合同,又继续在原工作岗位上班,原告仍按原合同给付8被告工资至2004年4月。后原告由于…  相似文献   

12.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14,(10):26-27
正飞行员王平辞职不成,反遭天价索赔。公司索赔有道理吗?能得到劳动人事仲裁部门的支持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辞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然而,江苏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王平(化名)辞职,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虽然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但没被批准,而且遭遇公司709.5万元的天价索赔。公司索赔有道理吗?能得到劳动人事仲裁部门支持吗?最近,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此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正>1公司与女职工约定入职后一年内不能怀孕,此约定有效吗?问:2023年年初,某公司与新入职的王女士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为20000元/月,同时约定,王女士在入职后一年内不能怀孕。然而,王女士在入职2个月后意外怀孕,公司遂以王女士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王女士不同意,双方就此产生争议。那么,公司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王女士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08,(3):45-45
问:2006年9月我到某信息公司工作,并签订了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于2007年9月10日又续签了一年。2007年11月5日,公司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宣布因经营亏损将要关闭,并贴出了关于办理离职手续的时间、领取补偿金金额等事项的通知。当天公司经理找我谈话,经过考虑。我同意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天因急性胃病,不得不请假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做了基本均衡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依第24条协议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5条、劳动者依第32条可以随时通知对方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6条、27条、劳动者依第31条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比较以上规定,应当说劳动法充分考虑了劳动者弱者的地位,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要求比较宽松,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须符合法定的情形。如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无任何限制,用人单位若解除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应当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最为明显的是只要依…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5,(8):38-38
问:2005年5月10日,我与公司董事长刘某因投资经营方向出现分歧,他在未提前通知我之前,突然向我提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我与公司签订的是5年劳动合同,现在还有2年5个月我的聘用合同才到。请问:公司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应如何赔偿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钱军  王维申 《法庭内外》2009,(10):22-24
一名女会计为退休年龄与单位发生争执,却试图通过将单位账册带回家等过激行为解决问题。到头来,不仅未能解决问题,还在临近退休时被单位辞退。今年8月7日,随着南通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书的送达,这起案件落下帷幕。法院判决原告汤某与被告某运输公司的劳动合同于2007年8月22日解除。运输公司支付汤某生活费2080元(按海安县2007年度每月最低工资标准520元的80%,从2007年4月计算至同年8月)。  相似文献   

18.
请你断案     
《江淮法治》2011,(10):57-57
缺少必备条款的劳动合同就是无效合同吗? 王某进城后与某快递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但合同中并没有约定工作岗位和工资,仅笼统约定工资与工作岗位挂钩,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第一年公司发给王某每月2000元的工资;第二年,公司给王某换了一个工作岗位,发给他每月1500元的工资。  相似文献   

19.
吴克孟 《法庭内外》2014,(12):31-32
劳动合同陷阱案例:2011年12月5日至2012年11月16日,劳动者小朱在某房地产中介公司担任业务员。期间,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小朱后辞职并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经济补偿金、补缴社会保险费等。单位则否认与小朱存在劳动关系,称小朱从未为其单位提供过劳动。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11,(6):55-55
王某进城后,与某环卫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每天清晨打扫马路卫生,一天工作4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小时工资6元。为了增加收入,王某还与某运输公司签订了另一份劳动合同,约定每天下午到公司卸货.每天工作3小时,每小时收入8元。环卫公司知道王某签订了两份劳动合同后,便以王某同时存在两个劳动关系为由,要解除与王某的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