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监狱学刊》2010,(3):65-65
邵景均在2010年2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著文《当今中国四种腐败基本形态》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贾俊玲 《天津检察》2009,(6):10-11,17
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监督活动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监督职能的发挥,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表见代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表见代理广州暨南大学李进一代理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代理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民法通则颁布较早,有关代理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粗糙,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生活面前,...  相似文献   

5.
亚利 《西部法苑》2003,(4):30-31
法律援助制度,它集合了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功能,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为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原则而实行的具体措施,是与司法制度相衔接的法律制度。同时是一项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协调下,由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自愿人员为经济困难及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免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江淮法治》2014,(14):6-12
法律援助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论述中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大力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对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公务员数量平衡机制的思考周农建我国将用三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在全国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现有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建立我国公务员数量平衡机...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近代以直接、便当的方式走入《大清新刑律》,从此中国刑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之所以如此,是由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之灵魂这一特质决定的,它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确立的基石。《大清新刑律》在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同时,剔除了与其相排斥的比附援引制度,废除了以官赎刑的官当制度,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得以确立。虽然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近代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但这种完美却是历史性的进步,成为中国刑法近代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制度的逐步健全,为了保障贫、弱、残、困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法律权益,让法律面前人人平身的宪法原则得以实施,我们国家建立了法摄制度。法律援助,说白了,就是国家动员社会备方面的积极性,捐献爱心,实施法律扶贫。1997年...  相似文献   

10.
从公证制度恢复至今,中国公证人历经了无数发展中的困难,披荆斩棘才走到了今天,开创了富有朝气、富有生命力并且欣欣向荣的中国公证事业。但是,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如何战胜它、克服它,就成为摆在每一个公证人面前的课题。本文试就公证工作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一分析,并就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一己之见,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相同的案件获得相同的判决才是充分实现司法公正。本文从我国构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提出我国构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前景(上)宫晓冰,高贞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  相似文献   

13.
一、强制执行公证适用范围限定缘由一般观点认为.强制执行公证制度起源于古代意大利.发展于欧州诸国。当时学者认为,罗马法上的法庭自认可以作为债权人取得执行权的依据.推而广之.凡债务经债务人在法庭或公证人面前承认的,均可以不经裁判程序,而直接执行①。强制执行公证制度发展到今天.学者们大多认同该制度是基于效率考量.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通过公证人的审查,而赋予公证文书可直接被执行之特殊效力②。  相似文献   

14.
古诚 《中国监察》2013,(24):37-37
2012年7月,四川省遂宁市将一项旨在推动依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置于公众面前——出台《遂宁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力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刑事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罪犯人权,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监狱惩罚与改造罪犯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对于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制度规范、做法的统一以及申诉的处理等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遭受意外伤害,并非独在劳动者身上发生,但劳动者在势力强大的资本所有者面前,现实地处于弱者的地位,故而,立法须对其予以倾斜保护,使劳动者的损害求偿权得以充分实现,方足以体现社会正义。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多种模式的劳动者补偿制度,大体言之,可分为侵权行为法上的损害赔偿制度和社会保险损害补偿制度。这两种制度均与一般的民法机理存在诸多差异,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它体现一国法制的健全程度,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是人道主义精神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构建一套健全、完备的法律援助制度,是今后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作为被害人保护的一种制度,刑事和解逐渐成为各国解决刑事纠纷的有效机制,但也面临着诸如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之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同罪不同罚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引进与构建而言,有必要从深层次上探索这些冲突和矛盾问题。从我国现实考察,可以看出无论从历史传统、现实的刑事案件的压力以及国际环境,都具备了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条件。但是,应当确立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使刑事和解制度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文昌市原市委书记谢明中转移藏匿2500余万元涉嫌贪污,该案是迄今为止海南省查办的受贿数额最大的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谢的落马表明,在不够完善的体制面前,如何制约个性官员的人治色彩,才是体现以民为本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2,(3):80-81
制度面前没有特权梁超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重制定、轻执行,继而导致制度经常苍白无力、失灵失效,却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真实现状。可以说,我们缺乏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缺乏制度的执行,即制度不能被平等执行,当制度遭遇特权时,便被权力的傲慢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