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院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草堂”落成.到公元765年离开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240首不朽诗章。由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草堂故居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自五代至清代,草堂逐渐衍变发展为今日占地250亩,融古典园林与纪念铜宇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现在的杜甫草堂完整地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if)修建的一组纪念性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词五重主体建筑,两侧有回廊和一些附…  相似文献   

2.
“天上有银河,地上有林河”——每当想起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每当喝到那“软绵甘冽、醇香浓郁”的林河曲酒,人们不会忘记为不断提高林河酒酒质而呕心沥血的一厂之长步兴亮。 创业难,守业更难!步兴亮提出:多换思想少换人,一任接着一任干! 林河酒厂是一个拥有3000名人的大厂,也是一个久享盛名的老厂。仅从1979年至1992年的10多年间,该厂就有16个产品荣获省、部、国家和国际多种奖励。要在这样一个高起点上迈出新步,干出政绩,其难度往往要比“受命于危难之际”大得多。  相似文献   

3.
新年的礼物     
套用一句广告词,我要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前进丛书》”。我所获赠的这套书,虽然只记十年历程,却是跨越了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同元使君春陵行序》中云:“不意复见此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所谓“比兴体制”,显然已不是仅指在微观中作为运用比兴手法的诗作,而是指在一种创作思想指导下的宏观创作体系。杜甫提出“比兴体制”的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诗歌创作处于炉火纯青而创作思想也已自成体系的时期。笔者认为,杜甫的“比兴体制”不仅高度概括了他本人诗歌创作的特征,而且也为中患无白诗派的革新运动启开了序幕。本文拟对杜甫的“比兴体制”在唐诗革新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包蕴的唐代群体人格意识之内核,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唐代现实…  相似文献   

5.
我来到了杜甫草堂沈运良我来到了杜甫草堂,这是我很早就想往的地方,无论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只要一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就想到了这个地方。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这里三面环水,风景幽美,当年唐代大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这里建屋...  相似文献   

6.
刘少坤  李立臣  王宏力 《前沿》2008,(5):185-187
本文对杜甫集中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时期的五言排律加以分析,通过与前期五排创作的对比,指出此期五排创作具有四方面的新变之处:一、赠诗对象由投赠权贵变为赠答友人;二、情感内蕴愈加深沉;三、对仗种类更趋多样;四、炼字艺术倍加传神。这些新变为杜甫诗歌后期创作高峰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杜甫后期的创作和后来的元白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儒家理想人格与对杜诗的伦理评价章继光一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寒食,近而立之年的杜甫怀着虔敬的心情在洛阳首阳山下祭奠十三世祖杜预时表示:“小子……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祭当阳君文》)宝应元年(726年)成都数月苦旱,冬麦黄枯,春种不入。...  相似文献   

8.
杜甫近来很忙。中学课本里收录的蒋兆和先生所作《杜甫像》,被各种涂鸦后,上传网络,引发热议。某民间组织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半裸的女子泡在水中说“爱我就来泡我”,一小孩看到武汉某公交车身上的这则广告,就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因家长觉得广告词太低俗,难以启齿,不便给小孩解释,—较真就将公交公司告到工商部门。欣闻在工商部门的干预下,“爱我就来泡我”的车身广告词已改为“威宁温泉欢迎您”。  相似文献   

10.
邵磊  崔艳 《人民公安》2023,(Z2):21-26
<正>“家人们!优惠来咯!这双超美的鞋子,给大家优惠价只要99块!只要99!”“一!二!三!上链接!”“家人们抓紧喽!手慢就抢不到了……”……2022年8月22日,21时许,在某网络直播平台上,一位女主播正在口若悬河地“卖货”。夜晚,是直播带货最活跃的时候。在各种直播话术和优惠信息的“轰炸”下,不少网友纷纷下单。  相似文献   

11.
当代玄学迷信逆流何满子一本明人笔记里,曾记有某处将纪念诗人杜甫的拾遗祠讹改成十姨词的故事。乡下人总是要找个神道来保信他们的,拾遗饲废把已久,只剩下一片荒墟。谁也不知道杜甫,也不知道“拾遗”是个官名和杜甫曾任左拾遗之类的事。既然生前有这个庙,上代人敬的...  相似文献   

12.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名? 我离开你的襁太久了,母亲!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录自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  相似文献   

13.
欲海沉舟     
● 一个做临时工的女人短短几年成了百万富婆, 连她女儿都 不相信这是真的! ● 一封封检举信揭发的事实震惊最高人民检察院! ● 即将退休之时, 交通厅副厅长沦为阶下囚, 其犯罪内幕发 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巩义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乡,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这些却让巩义面临着不少尴尬。比如人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却不知道杜甫故里巩义,  相似文献   

15.
蔡副全 《前沿》2009,(7):181-184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度陇,曾客居秦州、同谷二地。宋人黄鹤以后注家均将杜甫与赞上人诗定为秦州诗,即认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秦州。然而,诗内所述情景、时地与秦州明显不符,致使某些诗注前后矛盾,似是而非。早在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已将《发同谷县》之“龙潭、虎崖”与《寄赞上人》之“龙泓、虎穴”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诗所云同地,从而点明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成县新志》则明确指出杜甫与赞上人往还于成县大云寺与龙峡口之间。笔者在杜甫的与赞上人诗和同谷诗的比较中找到了许多契合点,从时节、地名地貌及杜甫在秦州、同谷二地不同内心变化补证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杜甫作为大家熟悉的伟大诗人,因其集大成而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记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纵观其诗,其主要特色是“沉郁顿挫”。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更是把“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此作品更显爱国忧民、意蕴深厚的沉郁之气。 《春望》写于唐肃宗李亨至德二载(757)春诗人身陷长安安禄山营时。《春望》是杜甫踬于长安的第二年春天为感时伤别而作,堪称一首爱国忧民意蕴深沉的佳作。后人评此诗“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而这个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段,诗人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  相似文献   

17.
他倒下去了!倒下得是那样突然!几十秒钟以前,他上顶着凛冽的寒风和毛毛细雨,站在107国道1915公里路段,举臂挥手指挥疏导着交通……他倒下去了!倒下得是那样的匆忙!他才44岁,多少工作正等待着他去完成,就连1999年紧张忙碌的春运都还没有结束,妻子的正式工作都还一直没有解决,儿子还不到15岁……郴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李气生从血泊中将他抱起,泪流满面地呼唤着:”龙教导员!龙教导员!厚伟!厚伟!……”然而,他没有再睁一下眼,没有再吱一声……回答李气生的惟有那凄厉悲凉的风雨声……此刻,时间是1999年2月28日凌…  相似文献   

18.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毗邻浣花溪而建,后经历代修葺重建而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简朴典雅,诗景相融,今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看到的茅屋故居正是根据杜诗中的描绘而取意其意境于1997年建设的古典园林景观。杜甫草堂将古典园林与杜甫诗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无不体现出杜甫草堂特有的园林文化艺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杜诗的精神与意境,景观考虑到了整体的布局,也留意于细节的体现与表达。本文试就草堂茅屋的园林文化与杜诗意境两方面作一简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7月13日 同事欧阳一走进办公室就跟我打赌 你说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争得硝烟弥漫, 今天五雄逐鹿莫斯科, 最终会花落谁家?我瞟了他一眼:“这还要猜,肯定是中国!”“ 中,有你的,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也赌中国!”他与教击掌而笑。 晚上,我正在挥汗如雨地复习研究生的考试课程,突然,窗外传来阵阵欢呼和爆竹声。我心头一喜:“中国赢了!”推窗一看,长沙像在过大年,五彩的烟花点缀着夜空,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其实,何止是长沙佛腾了,整个中国不都沸腾了么?8年艰辛,一夕梦圆,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申办奥运的成功,这…  相似文献   

20.
谁也不会忘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举国欢腾的场面!在那万人瞩目的历史时创,有多少炎黄子孙为之激动万分,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兴奋难眠!世界各地中华民族的子孙准不力之扬眉吐气!1999年间月20日,中华民族的历史年卷卜又要书下同样重要的一笔──一被葡萄牙排占的澳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