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民族群众受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其政治参与具有宗教性、依附性和疏离性等特点,这对于当代民族政治参与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文化过度的特征,表现为在政治认同上向现代政治认同转变;政治人格特征上向多重性和独立自主性转变;政治态度上主流化趋势比较明显,由参政冷漠向参政热情转变。因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民族地区建设公民文化必须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与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为。然而市场经济也对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巨大冲击,在开发利用中常出现侵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对此问题,现有知识产权法保护存在明显不足。民族地区政府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的法定代表,应充分利用政府行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同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分析,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认为活动应小型、多样,要加以引导、改进  相似文献   

5.
弘扬、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已成为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和生动体现。为此,本文紧紧围绕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以凯里学院为例,深入分析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少数民族文化在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功能,以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弘扬、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已成为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和生动体现。为此,本文紧紧围绕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以凯里学院为例,深入分析民族地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少数民族文化在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功能,以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大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标志着少数民族自身的文明与进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直接影响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重视并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找准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突破口,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团干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开发民族人才等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定位南宁城市文化,塑造南宁城市文化新形象,加快建设南宁"民族文化强市",提升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需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党的科学理论既得到广泛传播普及,又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传播普及党的科学理论中,尊重、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引导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在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过程中学习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高文燕我们在考察民族地区发展的时候,不仅要重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决定作用,而且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精神文明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把精神文明作为战略目标,这是人们日...  相似文献   

12.
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族团结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移民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带来生存环境的改变,引起居民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改变,更使民族传统文化发生变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生态移民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忽略传统文化的保护将会给少数民族本身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生态移民过程中,树立整体的文化保护观念,健全和完善与生态移民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移民参与机制,以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海南人大》2013,(2):29
本刊讯珍珠球、射弩、押加、藤球……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传统历史的游戏项目,在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身边"消失"了,如何保留住这些的"童年的记忆"?省人大代表孙喆在"两会"上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把传统体育项目列入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涉枪涉爆犯罪呈逐步攀升的高发态势。究其原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制文化的冲突以及民族群众急迫的生产生活需要是诱发此类犯罪的内在因素;少数民族群众特有的"人情世故"与民族地区治安管理的滞后是犯罪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使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真正受益;战略途径是培育民族自身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要的战略保障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于研究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规律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但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轨迹模糊不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缺少了相应的资料文献支撑。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如何发挥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旨在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局面作出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 ,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冲突、道德失范和信仰危机 ,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格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守志尚义的社会责任意识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