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其根本解决途径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共同的思想基础的国际气候合作.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革命性转变,它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观一方面为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际气候合作对其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经济增长上表现为二者的"协同效应".正确地进行区域物流的规划与管理,特别是考虑到未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为实例,运用计量经济学中边际与弹性理论,测度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组织动员致富带头人和其他农户联合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助力贫困群众脱贫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推进农民合作社可持续运作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调研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全面总结和梳理贵州农民合作社可持续运作的相对优势,深入剖析农民合作社可持续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如何推进农民合作社可持续运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最近,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贵州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揭告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贵州经济的突破口,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石宗源说,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秦 《求索》2013,(10):107-109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以生态可持续观与生态伦理观为出发点的生态经济可持续设计,在为区域提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同时,也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以传统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为支撑。结合生态经济可持续观及生态伦理观的相关观点,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生态经济规划、生态经济管理及可持续设计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和谐互补的相关方式,对我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积极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傅娜 《传承》2009,(11)
高消费伦理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是造成人类当前面临空前发展危机的重要原因.人类若想改变现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包括适度、绿色、健康、公平、文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农业的工程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源于"可持续发展".由于国情农情不同,"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有区别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农业是在以机械、化肥与农药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带来环境问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更多地顾及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湖南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湖南要谋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湖南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危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理财目标--财务可持续增长为起点,借助可持续增长率(SGR)和经济增加值(EVA),论证了以实现企业财务平衡增长、提高财务资源使用效率为目的的融资结构优化过程是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改善企业融资决策的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水危机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永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技术、经济、效益、应用领域等各方面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有效的途径。污水再生利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共赢。应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地缓解水资源紧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浅析贵州乡村民族旅游开发--郎德、天龙、中洞模式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天龙、郎德与中洞三种开发模式的分析阐明,天龙模式的股份公司制有利于乡村民族旅游开发的经济可持续性,郎德模式的社区共管有利于乡村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而中洞模式的需求主导型开发则在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均存在天然缺陷.并进一步指出,市场运作是乡村民族旅游开发获得经济可持续的有力保障,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设计能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移民则是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与可持续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人力资本是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接着分析了我国当前人力资本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和国家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的要求更紧迫,稳定的任务更艰巨,在新的阶段,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起新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水资源在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各环节即水权运营过程中,必须保证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洞庭湖水资源立法主旨必须是保护为主,在水权(水资源)运营中保护水资源及水环境。立法的根本原则是可持续协调发展原则。立法必须构建"产权、运营与监管"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制定《洞庭湖水资源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6.
《人民论坛》2012,(3):54
1.公平与可持续是未来十年的"中国追求"未来10年中国继续获得成功,需要防范"成长陷阱",推进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转型与改革: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使政府能够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011年10月29日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秦文 《前沿》2013,(15):85-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较大幅度增长,然而经济总量的增加,并不必然地产生公平与正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敏感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凸显.在经济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勾勒出“美丽中国”的发展蓝图,其中蕴含了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等丰富内容.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的、辩证的正义观为价值准则,倡导勤劳致富,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均等,维护环境正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中国在国际资源舞台上的作用与全球公共产品的多边合作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中国要转型成为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可持续城市、向绿色经济转型。丝路机遇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将对全球未来的资源消费、进口需求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印两国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都是世界上地大物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大国,近年来在整个世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两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并且两国经济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究竞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奇迹?两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对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治勇  李兴 《人民论坛》2012,(8):136-137
"包容性增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实现经济、政治、生态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又体现在解决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