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道: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这个思想被称为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本来,这一思想是强调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对于在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制订得是否恰当,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以利我们抓住国际国内发展的机遇,适时推进改革,快速发展壮大自己。但是,有人却片面地理解和宣传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他的这一重要思想本来是很明确的,“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干什么?当然是干社会主义。但是近年来,有人离开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和目的,把“不争论”绝对化,认为“不争论”就是在一切问题(包括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不要争论。笔者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和“不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需要一步步地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改革反思中有不同看法即争论是正常的。邓小平推进改革17年,就是在争论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不断争论的17年。邓小平既反“左”,又反右,就是他同两种错误倾向的争论。改革多久,争论就有多久。认为“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说:“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次和页码)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总结经验中提出的"不搞争论",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必须全面、科学、准确理解。在邓小平思想中,"不搞争论"和"不动摇"两者是统一的。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不容搞争论、"动摇不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不能搞争论,实践中还没有经验需要"试""闯"的问题不必争论。无论是"不搞争论"还是"不动摇",都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衣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的实践证明,“不搞争论”是很有成效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论点,即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他在谈到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不仅是在办经济特区问题上,更大的是在农村改革问题上,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对此,我们采取的政策,首先是“允许看”,即“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但另一方面,也“不搞争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可见,“不搞争论”,不是一个偶然的、随意的提法,至少是与“不搞强迫”,“不搞运动”具有同等意义的论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言简意赅地指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我认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74页)小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思想不利于坚执党的某些基本原则,有时甚至会与这些基本原则发生抵牾。其实,不争论思想只是邓小平同志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对“实践检验标准”的特定表达而已。对此,我们必须对不争论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环境、理论内涵及其重大意义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澄清理论事实,斧正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他强调的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正确理解和贯彻这种“不争论”思想和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对做好我们今天的工作大有裨益。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亦如此。然而,我们注意到,近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同志包括党员干部,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把“不争论”理解为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沉默”,甚至对一些歪理邪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有了这种错误认识,表现在经济改革上,有“公有制不行了,改革就是公有资产私有化,就要一卖了之”之说;在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1.
小平同志在指导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军中,总结了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就是“不争论,大胆试,大胆闯”。这条经验不仅是我们过去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地进行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今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没有胆量,改革就搞不成。 小平同志在总结这条经验时,还看到了它的另一条好处,就是不争论,可以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在小平绘制的改革蓝图上,时间问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总是再三强调:要“抓住时机,推进改革”,“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的"不争论"与胡锦涛提出的"不折腾"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均是针对过去与当前党内外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存在误解的澄清;其思想实质是主张不搞无谓的争论与折腾,但决不是反对"大胆闯"的改革精神;其思想所要实现的主要目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其思想的核心主旨是排除"左"与右的干扰,坚守真理,抢占机遇,乘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针对不同的国内国际环境和社会发展现实提出的"争论"与"不争论"思想,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战略的坚定性与战术的灵活性.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内涵和实质,就要实事求是地决策,分清本末主次,把握处理好"争论"与"不争论"问题的度,目的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14.
刘毅强 《理论学刊》2008,3(1):47-50
邓小平"不搞争论"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具体说:一是坚持实践优先,二是坚持实践探索,三是坚持实践勇气,四是坚持实践标准.不搞争论凝聚了党的若干历史经验.不搞争论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有人说:“在姓社姓资问题上不搞争论就是不问姓社姓资,在发展经济中怎么干都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在姓社姓资问题上不搞争论决不是“不问姓社姓资”,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一,“不争论”是为了使人们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坚定不移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当前“左”的思想影响在一些人头脑中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的思想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  相似文献   

16.
会风就是党风。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在革命和建设年代,邓小平曾经数次召开"不握手会议",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一贯风范。"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1946年9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在河北安陵集召开会议。这天正好是中秋节,又逢我军邯郸大捷,与会的各纵队首长都以为开会肯定是表扬加犒劳。但是,当他们满面春风地向政委邓小平伸出手时,邓小平却摇摇手说:"这次开的是‘不握手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进行严肃而深刻反思后的科学结论。认真学习这一科学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不搞争论”的基本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有些人在全面改革、对外开放,“三资”企业、股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三、善于积累积累,包括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积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能说是个基础,从实际工作需要来讲是很不够的,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一是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人的潜在力是很大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潜在力,很好地挖掘和发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敢想敢干,勇于实践,不要怵头。没干过不要紧,要学会在干中学习,通过实践学习。没干过的事情,只要你真想干好,一定会有办法;你想办法干好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就是成功的经验。所以要大胆泼辣地干,千…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党建》1999,(4)
第一,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全党来说,不搞争论是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证工作中心真正放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精力于事业,避免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宝贵的时间;是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避免因无谓争论而损害社会政治稳定。第二,不搞争论,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摒弃了过去那种搞运动、搞大批判的做法,体现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