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善用普选权,壮大工人阶级队伍,为实现政党最终目标服务。现今,普选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采用的重要制度,普选成为通向国家政治权力的重要途径,无产阶级政党要夺取政权,必须顺应形势变化,将斗争策略转向善于利用普选权,用合法的和平斗争方式增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在当代,恩格斯晚年关于善用普选权思想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还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美国大选,黑人的参与都显得意义非凡。贾维斯·泰纳(Jarvis Tvner)认为,如果没有黑人力量的参与,2004年竞选就不可能推翻布什政府,不可能改变极右翼共和党控制国会的局面。争取民主、争取经济和社会公正的斗争离不开黑人力量。  相似文献   

3.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研究”一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通过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在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成、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搞清德国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延绵不断的思潮,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运动,作为一种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颇有生命力的体制结构要件的来龙去脉,剖析这一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和某些政策主张的合理之处。由于德国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的工人运动在国际共运史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由于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渊源早、理论  相似文献   

4.
莱茵资本主义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政府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阶级妥协让步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福利国家体系,形成了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度过了资本主义的战后黄金时代。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使莱茵资本主义陷入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第16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3至15日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中的角色(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导致危机和战争,并产生了法西斯反动势力);争取工人和人民的权利,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争取实现社会主义"。来自49个国家的53个政党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强调要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发挥共产党和工人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了四年、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的复杂形势下,以"共产主义者的紧迫任务与他们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第21届"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强调共产主义者的当前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此次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并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资本主义宪政和议会政治的产物。是随着普选权在西方社会的扩大而逐步发展起来并日益成为西方各国政治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世界,“政党现象”越来越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全球政治现象,倍受世人关注。与此同时,作为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党和政党体制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不但很有市场,而且其研究基本上已经形成体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学术界许多学者在研究西  相似文献   

8.
阶级意识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出发,考察阶级意识的形成,汤普森以文化和社会为视角,探讨了阶级意识的形成。阶级意识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政治权利。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与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之间的互动,表明了政治权利对阶级意识的影响。1832年改革中工人阶级"一无所获",导致其阶级意识的增强和锐化,最终出现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1867年的议会改革,让部分工人上层进入议会,"工联主义"随之盛行。1884—1885年的议会改革,再一次扩大了工人选举权,进一步弱化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强化了作为英国工人运动特色的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开创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抗资本主义统治、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百余年历史进程。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和失误,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本质属性,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要靠制度优势,通过成功实践不断证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的个性和特色,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可成为供其他国家分享的经验和政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无论是其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还是其理论中所蕴含的难题,对我们深思资本主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金融资本主义、债务资本主义、、技术资本主义、灾难资本主义和文化资本主义等多个视角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也包含着明显的弱点,其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与争取"另一个世界"的现实政治仍然是脱节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国会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特别是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然而,迄今国内对美国国会政治的研究仍停留在现象描述的阶段,对国会政治的内在规律缺乏整体把握和理论深度。美国的国会政治研究经历了类似英国式政党的议会政治研究、具有社会学倾向的立法行为研究和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指导下的国会制度研究等范式的转型。而国会研究范式的变迁往往与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方法论的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把握美国国会政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的国会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国会治理尤其是国会外交将成为中国的美国国会政治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储昭根 《南风窗》2007,(19):80-82
由于执政当局正经历着信任危机,从布什、切尼到部长级官员的信用均已透支,为了平息国内的反对声浪,白宫只能靠相对中立、专业的军方人士,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来游说国会和争取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江涌 《当代世界》2013,(2):16-20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两党间的政治极化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又以国会中的政党极化表现得最为突出。从结构性视角来看,导致国会中政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越来越多意识形态激进的议员进入国会,同时部分议员发生了"适应性调整",不断向意识形态光谱的两端移动。其次,国会自身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议事规则和程序上的变化,客观上对政党极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主导着立法议程,他们不断强化政党纪律,致使国会中"政党投票"愈加频繁。最后,国会中政党领袖自身的不断极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朗普时代,"否决政治"将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常态并持续下去,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美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导致疫情冲击下人权危机的必然暴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削弱了国家疫情应对中的治理效能,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消解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理论批判的同时,美共也积极开展斗争实践,揭露共和党疫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10日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学者洛仁·戈尔德纳题为《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终结》的文章,认为1973年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美国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迫使日本、德国也采取金融化模式,这给世界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也给世界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作者认为,1973年以来的资本主义危机和以前危机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的长期隐蔽萧条,资本主义进入慢性死亡阶段。作者认为这表明资本主义不再能推动社会,并据此提出对未来社会经济的18点计划,以重新启动社会发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按照美国官方口径,美国金融危机结束的时间,应当从美国经济止跌回升的2009年6月算起,此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事实证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和财政所走过的道路都很坎坷。欧洲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白宫同国会之间发生内讧,造成财政僵局,险些导致债务违约,现在经济虽然还在增长,却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班牙人民共产党迅速作出反应,对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的根源、特征、本质、后果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他们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性危机,真正的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危机的结构性、全球性和全面性,影响到资本主义及其国家的统治能力,使资产阶级政...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制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中 ,坚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取向。这一制度取向的基本内容是 :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根本出发点 ,以掌握国家政治权力为主要目标 ,以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为基本策略。由于采取了新公共管理途径 ,这一制度取向在具有政治性这一价值理性特征的同时 ,也具有公共性与效率性等工具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代领 《法制博览》2010,(18):14-14
贾迪&#183;波德默是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犹太人,68岁的贾迪&#183;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