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后,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冲突都和宗教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9·11"后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宗教因素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本文旨在结合国际关系的安全理论和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分析后"9·11"时代地区冲突产生的宗教原因和宗教在冲突过程中的激化作用,认为由于介于主权国家和无政府国际社会之间的宗教因素通过宗教政治化和政治宗教化两个模式导致了宗教地区冲突产生和激化的观点,进而提出为避免宗教对地区冲突的负面影响应限制宗教问题的政治外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所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然而,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日益成为跨地区和跨国界现象。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因此"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印度教的宽容理念、实践困境及其超越问题。作者认为,印度教的宽容是一种多元的宽容,亦是一种绝妙的宗教学说。但是,在印度的社会实践中,印度教的宽容理念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它既在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中面临困境,也在自身的实践中面临障碍。因此,超越印度教的宽容而致力于多元宗教的平等与和谐,可望成为印度社会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由于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以前很少为外界了解的巴基斯坦宗教学校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消除误解,本文作者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知识的传播平台——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以及他们与其他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差异,包括宗教学校的类型、沿革、教学分层、大纲课程设置等等。作者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廓清了巴基斯坦的宗教学校与基地组织的关系,分析了巴基斯坦各届政府对宗教学校的政策得失,西方社会对宗教学校的理解与误读,为巴基斯坦国家发展和当今世界反恐斗争的政策策略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伊斯兰与非伊斯兰世界相互了解交流、和平共处创造进一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世界宗教对话的探讨中,印度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是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对英国殖民时期的印耶皈依(改教)之辩的梳理,归纳了印度教方面对于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的三种观点:一是基于“每种宗教的精神核心”,认为基督教是印度教的同义词;二是印度教和基督教均具有正确性,但各自的道路不同;三是印度教比基督教优越。笔者认为,透过辩论所涉及的表面问题,可见印度教领袖们所真正关心的,是印度作为政治上被殖民、经济上被剥削的弱势一方,在不得不进行社会改良的同时,如何保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保障自己的文化权力和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11事件以后,“宗教恐怖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等似是而非的说法颇为流行。但从历史上看,恐怖主义与宗教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中,带有宗教色彩或打着宗教旗号的,可分为三类与民族分离主义相结合的、以宗教极端主义为主的和膜拜团体的恐怖主义。究其产生根源,则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非洲传统宗教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信仰、崇拜、道德和世界观四方面。就非洲整体而言,传统宗教信仰的主要对象是上帝、神、精灵和祖先;崇拜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献祭、供品、祷告、乞灵、赞美和舞蹈来完成;在非洲传统宗教中,对上帝和神灵的信仰暗含了某种行为,这种行为尊重上帝已建立的秩序,并受到神和祖先的监视,在此基础上形成其社会道德规范。在非洲传统社会里,和平不是与混乱和战争相联系,而是与秩序、和谐和平衡相联系。这是一个宗教价值观,同时也是一个道德价值观。关于和平的非洲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对于理解当今的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1958年到1964年,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掀起了一场苏联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反宗教运动,它不仅改变了苏联社会此前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政教关系,还以激烈的形式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是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冲突的焦点之一 ,具体表现为宗教因素引发民族冲突与地区冲突 ,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破坏世界和平。但是 ,宗教冲突决非纯粹的宗教战争 ,宗教冲突的真正根源在于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运动 ,在于各种政治集团和社会力量围绕利益问题所做的争夺。注重宗教因素与国际冲突的关联 ,客观分析其间的互动规律 ,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文化策略 ,应该成为国际问题研究和宗教问题研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宗教复兴改塑了世界格局,集信仰与组织为一体的各类宗教在国际、地区和国内政治中影响不断上升。在全球公民社会深入发展与各类大众媒体争相勃兴的格局中,宗教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其跨国性、草根性、议题包容性、目的和手段超宗教性、泛阶层化、组织化与弥散化相结合而重新纳入多国对外战略考量。各国在外交实践中正逐步打破数百年来将宗教边缘化的传统,宗教成为当前非传统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在归纳作为非传统外交资源、手段的宗教在当前多国非传统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机制和政策层面分析当前各国如何运用宗教话语、采纳宗教理念和借助国内外宗教组织形塑大国外交软实力、构建国际话语权、在国际及相关国家游说乃至引导或诱发社会运动;并进而分析其地位、作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姜英梅 《西亚非洲》2004,53(4):29-33
伊朗属于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但是 ,宗教势力掌管了国家一切权力 ,神权高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上。政府力量和宗教力量的斗争自 1 979年革命以来就已存在 ,在多番较量后 ,伊朗政权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国家实现世俗化 ,即实行政教分离 ;政府力量与宗教力量斗争的僵局将导致民众暴动 ,甚至引发另一场人民革命 ,将宗教力量及其支持者扫地出门 ;宗教政治体制继续得到强化 ,甚至仿效梵蒂冈模式 ;伊斯兰模式 ;宗教政治体制逐步“标签化” ,“法基赫的统治”日趋形式化。当前 ,伊朗面临改革的动力和挑战。双方利益之争、力量对比变化、人民的要求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导致宗教力量的“标签化” ,将是伊朗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西亚非洲》2012,(5):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文化现象,亦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深邃的内核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等方面。就非洲中东地区而言,传统宗教在非洲大陆根深蒂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发端于中东地区,并逐渐扩散到包括非洲大陆的世界各地。长期以来,宗教的影响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层面体  相似文献   

13.
宗教政治在国家政治领域中占重要地位,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历史的突出现象.官方宗教政治与民间宗教政治的消长,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历史的重要特征.官方宗教政治的膨胀是沙特家族集权政治发展的结果;民间宗教政治的异军突起则是沙特王国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官方宗教政治与民间宗教政治的矛盾运动,即沙特王国建立后瓦哈比派伊斯兰教逐步官僚化、传统宗教势力依附性的加强与20世纪70年代末民间宗教政治的兴起,以及90年代以来民间宗教政治的多元化倾向,构成沙特王国宗教政治发展的历史模式.官方宗教政治为沙特家族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保障;民间宗教政治则为沙特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迷信是夜空     
宗教迷信在人们脑中是一个夜空 ,充满了神秘感 ,富有魅力 ,对于理智和事实的白天来说 ,它又是一个阴影 ,使人迷惑 ,叫人困扰 ,令人恐怖不已!宗教迷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和歪曲的反映。由于种种原因 ,它长久以来 ,一直是根深蒂固 ,又是盘根错节 ,在人类社会里霸占着一个相当的地盘 ,以后还会盘据一个很长的时期。宇宙的奥秘 ,可以一点一滴不断了解 ,却永远没法子全部一下子揭开 ,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谜 ,通通推到鬼神身上 ,是思想偷懒 ,不是实事求是。有一些所谓超自然现象 ,其实是自然现象 ,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鬼…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伊斯兰教在中亚的早期传播以及沙俄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状况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作者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在中亚有生存的土壤,其原因是这一地区人种复杂、民族众多、经济多元;既有绿洲农耕地带,又有草原游牧部落;既保存着氏族部落制,又有封建地主贵族制.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是相当不均衡的,呈由南向北依次减弱状,并经历了民族化和本土化的漫长过程.同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似乎有更顽强的在恶劣社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6,10(2):44-50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意识形态影响的衰落,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在世界恐怖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过去几年中,宗教型恐怖事件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甚至超过50%.从宗教型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将继续是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具有兼容性,官方宗教政策也呈现出以兼容为主排他为辅的特征,这造就了中国民众宗教思想的实用功利性;而俄国民间宗教信仰则具有排他性,官方宗教政策也呈现出以排他为主兼容为辅的特征,这培养了俄国民众宗教信仰的纯粹性。中俄宗教的兼容性和排他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实用功利性和信仰纯粹性,成为两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特质,深刻地影响着中俄两国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老挝人民革命党把佛教教义中的行善、清心、互助、施恩、虔诚演绎到忠诚、敬业、廉洁、奉公、助人、为民服务的党的政治理念和方针政策中去;强调各地领导在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政策的基础上,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运用佛教教义,融合各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消除相互间的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保持政治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吉尔吉斯共和国(Kyrghyz Republic,Киркиз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也称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北接哈萨克斯坦,南邻塔吉克斯坦,西与乌兹别克斯坦毗邻,东和中国接壤(中吉共同边界近1100公里)。领土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人口490.8万(据2000年吉国家统计局普查结果),首都比什凯克(Bishkek,Бишкек,1991年2月7日前称伏龙芝)。  相似文献   

20.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宗教矛盾和冲突不断,许多现实政治问题往往伴随宗教因素而进一步复杂化,其中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