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焕文 《求知》2002,(6):31-33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存在短缺经济,商品普遍供不应求,为了增加供给,需要把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作为改革的重点。针对这个特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举措,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很快结束了短缺经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把企业推向市场,是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它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增强活力,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难点。 1.“放权让利”与“倾斜保护”的理论成为当前改革的思想障碍。 改革初期,为了改变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改革是从放权让利起步的。在管理上,从中央政府开始层层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在财政上,中央与地方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7,(10)
国有企业改革,是从向企业放权让利开始的.放权而使企业活起来无疑是政府的明智之举.问题是,在一步步不断放权的同时,忽略了对企业经营者一步步增大的权力加以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而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集镇的特点目前西安市整个市郊六县的集镇总数为51个,其中已设镇的为23个,未设镇的28个。这些集镇,大体分布在平川、塬区和沿山一带。在平川和塬区,集镇分布比较均匀,大约每9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沿山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2,(24)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今年改革的主旋律,这项改革不同于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它每向前跨一步,都要牵涉到方方面面,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如何把这项改革健康而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本刊记者与得益于改革而成为山东省财政收入唯一过2亿元的淄博市张店区委书记、中国管理科学院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梁文生一起探讨交谈,他认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需要——  相似文献   

6.
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迄今为止,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转机建制、整体搞活五个阶段。国有企业政革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它只是突出了某个时期工作的一个最主要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甚至社会体制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有它的连续性,主题和阶段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第一阶段:放权让利(1978年12月-198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现代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企业在国家统…  相似文献   

7.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观念障碍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对于政府部门及公务员来说是一个“放权让利”的过程,因此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滞后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大障碍。为此,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努力树立以民为本、以公民权利为本、以政府责任为本的现代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8.
高培勇 《学理论》2008,(20):14-17
中国财税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4年,通过“放权让利”激发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几乎窒息的国民经济的活力;第二阶段:1994—199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突破了以往“放权让刹”思想的束缚,走上了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之路,重构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体制;第三阶段:1998—2003年,主要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由此构建了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谋划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放权让利 中国政企关系的变革是以给企业下放权力为突破口的,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指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突出;应该有领导地大胆放权,让地方和企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两个月,四川省就选择了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产权明晰化的基础贺恒信,刘辅丞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大体经过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落实《企业法》和《条例》这样几个阶段,其基本思路是:以不改变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关系为前提;通过调整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1.
股份制改造一大难题:国有资本动态化管理陈忠卫潘立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开始就将其思路定位在市场化和国有化方向上而且决不动摇,这也决定了这一道路的艰难曲折性。从1979年国务院确立以放权让利为核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86年号召推行以包死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放权让利、减少国家计划、压缩政府投资,直至砍并国家行政机构的改革,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作用发生了较大转变,随之国家的经济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过去,也思考一下未来".在十年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和深化改革遇到新的困难之际,认真领会小平同志这一指示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同时继续探索改革的道路. 1979年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走的是放权让利的道路. 第一阶段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在这个阶段中,针对传统体制将企业管得过严过死的弊端,紧紧抓住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明确了企业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制度创新。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改革肇始于放权让利式的激励制度创新。在当前应以约束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这是通过对现实中改革遇到的矛盾、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对策性选择。因此,也是一种改革思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古镇新风     
常熟有句谚语:“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这个建于宋代的江南古镇,是连结常熟一带南北交通的要冲,镇上光乡镇企业的职工就有一万多人,镇所在的梅李乡人口不下三万。多年来,梅李镇同江南水乡许多集镇一样,保持着古朴的习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商旅云聚,集市如潮;入夜,灯火稀疏,人声寂然。昼夜之间,俨然成了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改革,改革离不开群众。离开了群众自觉自愿的参与和支持,改革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深化改革中,出现了一种”渴望回流”现象,或怀念改革初期,或留恋放权让利时期某些“黄金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企业改革中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调整,正在被以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所代替。一个新的企业改革阶段已迅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利益分布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由于部分利益分配制度的非合理性,多元化了的个体(局部)利益得不到有效整合,相互捍格,社会失序与放权让利便如影随形,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于市场经济转型国家,新兴中产阶层政治效能感强弱与国家放权让利的程度有关:国家权力收缩,会增强其政治效能感;当国家给予中产阶层参政议政的空间较小时,专业技术型中产因为远离权力架构,会在政治效能感上弱于管理型中产。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企业产权社会化问题李娟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产品经济模式下的产权主体缺位。改革开放以来,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对搞活企业起了一些好的作用,但却使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愈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