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5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情况。高检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说,高检院近年来坚持把依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作为落实执法为民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迅速办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犯罪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人,侵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达到定罪量刑程度的行为。食品安全犯罪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网络化等特点。犯罪成本低,获利大,危害广。设立食品安全犯罪警察有利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有利于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有利于建立食品安全犯罪打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的特点,涉及食品种类增多、波及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犯罪手段多样化、科技化趋势明显.但是,由于缺乏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侦查力量、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工作衔接不畅、检验检测工作难以适应侦查实践的需要、调查取证存在诸多困境等工作难点,使得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侦查工作困难重重.公安机关应从建立专业化侦查力量、推进行刑衔接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涉案食品检验检测制度、加强信息情报工作、强化调查取证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侦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相伴而生的渎职犯罪也成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一个毒瘤。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权责模糊、主动失职以及充当犯罪分子"保护伞"等特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强调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背后的渎职犯罪,但仍然存在刑事责任主体认定难、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等司法障碍。因此,需要明晰监管职责,联合公众、媒体以及其他执法部门加大对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查处和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刑法是保护食品安全的最后手段。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近日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为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准确全面的法律依据。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危害食品营养安全的行为、拒不召回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种植和饲养危害食品安全农产品的行为,都属于食品犯罪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6.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6):19-22
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以下称“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解释”)。这个司法解释被称之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又一利器、严惩重处食品安全犯罪组合拳中的又一记重拳。  相似文献   

7.
毛鹏举 《人民论坛》2012,(26):116-117
《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就其刑法适用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通过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造成了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而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认定需辨清本罪是在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活动中,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性、隐蔽性、多变性,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常常会在销售金额的认定、鉴定意见的效力、罪名的选择、食品安全犯罪的查处四个方面遇到困难,文章针对上述四个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4,(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犯罪频发,解决食品安全刻不容缓。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分析,从中寻求遏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今日广西》2010,(18):40-4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又病从口入”。近年来,食品安全警报频发,2010年发生的“地沟油”、“毒奶粉再现”、“小龙虾”、“金浩致癌”等连串事件,更是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担忧。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正式对外公布《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1.
司法     
《人民政坛》2012,(9):4-4
据法制网7月31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7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包括:被告人在牛血旺中添加甲醛保鲜获刑,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构成犯罪竞合适用较重罪名,饲料公司实施危害食品安全的上游犯罪获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分别从严密法网和严厉处罚两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实际的刑事司法、刑事执法过程中,由于难以操作、缺乏协调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犯罪人被惩罚的概率。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应坚持贯彻"宽严相济,以严为主"的刑事政策,并适当地引入严格刑事责任理念。  相似文献   

13.
左袖阳 《理论月刊》2014,(1):110-113
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圈是否需要扩大的问题,不能在抽象层面讨论,而应从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具体需要入手。国外立法例的示范、动态保护的缺乏以及行政责任的有限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化必须以"严而不厉"的立法模式为方向和主要内容。犯罪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现有犯罪构成要件的修改,对动态保护内容的增加以及刑罚规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犯罪频发,解决食品安全刻不容缓。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分析,从中寻求遏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3,(7):43-51,56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一般性经济犯罪相比较,食品安全犯罪危险性更大,它危害的是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有专家预言,假如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继续延续下去,五十年以后将影响国人的生育能力。①因此,尽快组建一支国家层面的专业化食品安全警察队伍,对于有效解决当前食品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重复建设突出,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严厉打击群众反响强烈、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震慑食品违法犯罪分子,增强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密的刑法规制,从而使得此类犯罪的立法模式呈现刑法保护早期化和刑罚处罚重罚化的发展趋向。对这样的发展趋向应当持审慎的态度,尤其要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以及与国外刑事立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8)
<正>"在犯罪对象方面,建议扩大食品安全的内涵,生产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一律都作为犯罪对象,这夸大了。"食品安全学者柳春红解读张招兴建议时表示。根据"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公众关注十大焦点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2010年居第四位,2011年居第三位,而2012至2014年都居第一位。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招兴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出台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工作措施与规定,各地公安机关对此项工作也非常重视,侦办了一批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过程中,由于法律规定、办案程序、检测鉴定等诸多不完备因素,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造成了影响,因此当前急需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及打防措施等进行研究,以提高公安机关防范、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应当是指由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双重介入,旨在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和食品安全越轨行为分别予以惩治和预防的理念和策略。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以预防犯罪为指导原则。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内容应当包含前置法与刑法在食品安全犯罪治理中的地位以及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两方面内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选择根基在于风险社会的治理需求和知识分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两岸四地"跨境有组织犯罪日趋活跃,为了有效打击、遏制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可针对犯罪组织进行威胁评估,以确定重点工作对象并制定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警务战略。这种方法源自情报主导警务理论。跨境有组织犯罪威胁评估是对犯罪组织的贿赂能力、暴力程度、隐蔽能力、专业化程度、扩张能力、组织能力、逃避司法打击能力等15个指标展开评估,并加入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危害、经济危害、政治危害、间接危害等危害分析要素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测量跨境有组织犯罪威胁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对厘清犯罪组织的结构、运作模式、行动方式、资金方式和脆弱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