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晓光 《理论学刊》2006,1(6):119-122
中国文学在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转型,都是伴随着语言及传播工具的革新而向前发展的。“言文疏离”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形态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样式;现代以来,白话文的文学范式体现了具有“言文合一”特征的现代精英文学传播形态;大众媒体出现之后,有了电影文学、电视文学、广播文学、报刊文学,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有效地催生出以电子传媒为载体、具有“精英”与“草根”相融合特征的文学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2.
巩琳萌 《前线》2016,(6):45-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强势崛起,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构建出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一些主流媒体作品在新语境下因表达"不对路"而传播乏力。思想通过表达来传递。思想再深刻,若缺少恰当表达也将是无桨  相似文献   

3.
在"三网融合"语境下,主流媒体面临新媒体和众多"自媒体"的挑战。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时政新闻的策划、采编、制作与传播,必须不断创新思维,以适应愈演愈烈的新闻竞争,担当起正确舆论导向重任:一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打造新闻舆论新平台;二要打破单向传播短板,构建双向互动新模式;三要整合视听内容和传播渠道,扩展电视新闻新形态;四要把握分众传播特征,拓宽多元策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媒体传播与恐怖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不自觉的"共生—互利关系"。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手机、微博、微信、网络等数字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恐怖主义的传播与肆虐;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恐怖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传播中介。新媒介对于恐怖主义传播活动的"共生论"与"工具论"一直以来也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应对恐怖主义传播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通过其自身独有的传播特质正在影响甚至改变媒体生态,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自媒体传播语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使用特点,从传播体系、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这三个方面系统应对。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工具。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诞生,使中国社会传播语境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着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新考验。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党的群众工作更好地服务,是党政干部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是真实、客观传播社会信息。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普通民众追求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费。[1]网络媒体是新兴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8.
刘琛 《新湘评论》2023,(16):25-27
<正>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四全”媒体的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高度、全媒体时代语境和媒体融合实践出发,深刻理解把握“四全”媒体的内涵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微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开放、资源交互共享、信息传播简洁便捷、传播主体多样的时代,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新的路径,找到了新的载体。在面临着选择盲从、认知束缚、价值冲突、认同危机等矛盾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对接,融入大众,才能真正被大众理解、接受和践行,真正地做到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正改变中国大众的社会生活,给予大众生活带来了双面效果.大众文化既有给予大众文化欣赏,展现多种文化知识,丰富和提高大众素质的一面,同时又有提供低级、媚俗作品,降低大众文化品味的一面.实现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进行控制,对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进行建构,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房福贤 《理论学刊》2005,(9):108-112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战后的抗日文学才是真正的抗日文学。前30年的抗日文学虽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时期的抗日文学不仅完成了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创了中国抗日文学的新时代。变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学走出了以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单一立场的国家化叙事模式,也走出了战后30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立场的集体言说方式,开始了立足于民间视野和个人话语基础之上的抗日历史的文学重构与叙述。  相似文献   

12.
牛运清 《理论学刊》2004,1(1):97-10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演变。21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由“现代性”向“世界性”过渡与演变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多受“政治”与“革命”的制约,21世纪的文学则多与“经济”相纠缠。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发展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总格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会以新的民族性和时代风采融入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3.
文学对情爱问题的关注是与文学自身的特质分不开的。新时期之初,小说中的情爱叙事融汇在宏大叙事之中,虽引起广泛反响,但基本是在非文学意义上,人们只是借小说来讨论爱情价值观。“情爱”和“叙事”一旦结合,就不只是直观的社会人生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课题,优秀的情爱叙事小说往往能够超越具体的时代伦理命题,而指向一种更普泛的人类精神现象。采用多种文学研究方法对当代小说中的情爱叙事进行多维度的透析,有助于我们领略情爱叙事的多重文学境味。  相似文献   

14.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艺批评话语在文艺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文艺批评缺乏自己独到的话语和理论模式.要发展中国的文艺事业,就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模式和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15.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07,(3):118-121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核心,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一,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称谓并没有名副其实;第二,文学主体的现代思想与现代意识的欠缺是造成文学客体现代质素稀薄的根源,而文学主体现代性意识的构建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第三,在当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性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困境。当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包括自由、竞争、民主、平等、人本等现代质素的日益培育成长,这些条件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朱德发 《理论学刊》2003,2(6):136-140
仅仅以“回归文学本体”的视野考察中国新文学史的构成 ,是难以揭示其本真面貌的 ,只有与“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相结合 ,方可认清新文学史的个性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与多次历史变革双重叠影的复杂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7.
李洁非 《理论学刊》2007,(10):114-118
文学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像过去那样对当下文学的潮流、趋势作一个明晰的判断、展望,似乎已不再可能。然有一点可总结的是,虽然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份额"和分量都有所削弱,但是跟它自身过去比,文学反倒更加兴旺、更具活力——当其"强大"时,它实际上是有些单薄的;当其好像变得"衰微"时,它反而五光十色起来。  相似文献   

18.
韩民青 《理论学刊》2007,(8):96-101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要站在时代前列,面向现代化和新工业化,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新教育革命、新价值观革命、新社会理论革命、新文学艺术革命、新传媒革命,积极为新产业革命和新体制革命服务;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建成发达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形成先进的科学技术实力,形成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社会理论,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建成世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