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岛屿争端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原则在国际法院解决岛屿争端中有重要作用,在无法通过条约解决岛屿争端时,有效控制原则是国际法院优先适用的原则。有效控制原则与有效占领及时效在实质判断上并无明显区别,时际法及关键日期对判断有效控制有重要作用,只有对岛屿持续、平稳及充分地控制才能构成有效控制。中日钓鱼岛争端不能适用有效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2.
潘嫣 《法制与社会》2013,(7):151-152
近期,随着日本政府无理的单方面的宣称决定从所谓的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及"保钓事件"的发生,中日两国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之争愈演愈烈。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成因出发,以先占、时效取得及中日大陆架划界争端角度阐释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最后提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成为中日两国的主要矛盾。对于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两国各有主张。但根据国际法原则和史实,中国对钓鱼岛享有不争的主权。  相似文献   

4.
葛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3,(18):149-150
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都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2012年由于日本实施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更使两国关系下降到冰点。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从一开始就有着重要影响,在最近的钓鱼岛争端中美国表面坚持所谓的"中立",实际却在其政治利益的驱使下对日本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而中国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地位美国也成为美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问题一直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年来,日本政府曾多次企图使钓鱼岛“国有化”,使两方的矛盾更加尖锐.一方面日本提出了先占说和时效说来证明钓鱼岛的归属,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始终以强烈谴责和钓鱼岛自古以来即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由进行抗议.本文从借鉴帕尔玛斯岛仲裁案出发,试图通过分析帕尔马斯岛的裁判理由来分析钓鱼岛问题的争端,并对解决办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年来挑衅钓鱼岛主权的程度不断加剧,钓鱼岛局势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能否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奥巴马2014年4月出访日本时关于钓鱼岛有了最直接表述,加剧了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进度。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本文以钓鱼岛争端由来及影响为背景,分析奥巴马钓鱼岛新表述的内容及实质。  相似文献   

7.
时际国际法与我国海洋领土争端之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际法概念在国际法上是"帕尔马斯岛"案由仲裁人胡伯首先提出的,并逐步在领土争端解决实践和条约法中得到吸收和发展。本文拟从时际国际法的角度对我国海洋领土争端,尤其是钓鱼岛列屿和南海问题进行考量。不仅结合争端各方的主张,而且对时际国际法中"关键日期"、与之紧密相关的"发现"与"先占"、"有效控制",以及所涉条约的时际问题等进行分析,为我国东海和南海的海洋领土争端解决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蒋德翠 《河北法学》2020,38(5):104-1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有了迅猛发展,然而,投资合作的发展速度与投资冲突的产生成正比。当前中国与东盟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虽为双方投资争端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但这些解决投资争端的方式在实践中存在着制定脱离于实践、适用范围受限等不足,其已不足以充分解决新增投资领域的诸多争端。对此,应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自身的特征,结合投资争端的特殊性,从适用主体、适用范围、解决程序等方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争端解决规则进行优化,以期适应自贸区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领土的争端由来已久,是近几十年来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日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之一。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日本方面所宣称的拥有钓鱼岛群岛主权及相关东海海洋权益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论证我国对钓鱼岛及其相关海洋权益拥有的权利,从法律和理据上更具有说服力和正当性,在此基础上采取的对策将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张卫彬 《现代法学》2012,34(3):121-131
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的实践中,基于国家主权平等的要求,坚持当事方提供证据自由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加甄别地采纳所有的证据。鉴于领土争端案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国际法院针对个案特殊情况,对证据可采性隐含适用了一些限制条件。关键日期一般决定着证据的可采性。对于在关键日期之后当事方的行为,国际法院通常不予考虑,除非该行为是先前行为的正常继续。而且,国际法院强调,在关键日期之后的当事方提供的利己证据,同样不具有可采性,并不存在分量大小的问题。关键日期证据排除规则对于解决钓鱼岛列屿争端具有重要意义。在关键日期之后,日本为了巩固对我国钓鱼岛列屿主权要求而采取的利己措施或试图取得有效统治之证据不具有可采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独分子的“法理台独”愈演愈烈。前不久陈水扁的“废统”闹剧又引起两岸形势紧张。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无论是从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层面分析,法律手段都是解决台湾问题以和平统一祖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最近,钓鱼岛和南中国海争端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国际挑战,通过历史证据和他国的一些文件、地图等资料论证他国对我国在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承认在国际法上的意义,并对相关国家以现代海洋法作为主权要求根据的局限性予以分析,结合时际法原则总结出南海诸群岛、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钓鱼岛的主权要求不仅缺乏历史根据,而且在国际法上也站不着脚;它们对南沙群岛、钓鱼岛的侵占活动是非法的、无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航权开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南是我国实行航权开放的试点地区,充分认识和利用航权开放,能更好地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虽然海南航权开放试点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尽快通过海南航权开放方面的经济特区立法,将航权开放的政策措施法规化,是进一步搞好航权开放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past court practices, the Supreme Court of China promulgat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Court concerning Some Issues on Applic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justice-arbitration relationship and reflects the pro-arbitration idea, as well as making a new step forward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judicial intendance over arbitration. However, confined by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due to inadequate judicial experiences, some problems still remain in the judicial intendance mechanism for further solution. Yu Xifu, Ph.D, is a judge dealing with most maritime and foreign-related commercial cases. 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especially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His works include a monograph, i.e. Judicial Intendance and Assistance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some articles, i.e. The relation between adjudication and arbitration, The definition and legal meaning of the place of arbitration, The choice-of-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Finding foreign law-difficulties and way-out.  相似文献   

15.
刘昊阳 《政法学刊》2009,26(6):41-45
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对航空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通常分为“逃亡型”和“政治斗争手段型”。我国早期的劫持民用航空犯罪基本属于“逃亡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政治斗争手段”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应当从立法规制、措施调整以及完善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建构我国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南海领土争端主要包括岛礁归属与海域划界两个方面.不同的国际法渊源在南海领土争端的法律适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目前,中国主要倚重以国际习惯为代表的传统国际法规则,周边国家则大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抗甚至否认中国对南海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借助国际法渊源理论,对南海领土争端中可能适用的各种法律渊源加以界定和分类后,可以确定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的适用顺位是问题的核心,而国际习惯在解决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优先地位应予尊重.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现行继承法遗嘱自由过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礼强 《现代法学》2004,26(1):66-69
我国现行继承法对遗嘱自由过于放任 ,这与婚姻家庭法养老育幼义务不对应 ,与我国宪法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和整个法律体系不谐 ,与中国传统继承法律、家庭伦理道德不符 ,与国际继承立法冲突过大 ,不好接轨 ,有可能损害我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建议修改我国现行继承法 ,给特留份以应有位置 ,这也是与婚姻家庭法相配套的反对“包二奶”的继承法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规模日益增大。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既是最终建成这一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条件,也是防范投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的必要手段。因此,认识到该区域内国际投资保护制度的重要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现行保护机制的不足和缺失,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提出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国际投资保护制度的建议将对完善与发展这一国际投资保护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21世纪新闻传播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论述了新闻教育机构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几个重要问题。文章认为,改变新闻教育观念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前提。新闻教育必须实施通才教育,从单学科教育转向多学科综合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单技能教育转向素质技能综合教育;必须实施高科技教育,从廉价教育转向高投入教育。文章指出,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基础。政治强、业务精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多学科交叉“信息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模式。文章强调,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弱实践”的状况,才能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投资法的自由化趋势与我国投资法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飞 《现代法学》2001,23(2):98-101
晚近,国际投资法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化趋势。但是,各国外资法律过快的自由化,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任凭外资毫无限制地垄断本国的一些重要经济部门,将会给其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引进外资的长远目标来谨慎地实行外资立法自由化,正确地确定重构外资立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