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2006年前后掀起研究的热潮,并一直持续至今.就视角而言,已有的研究做到了面对现实而不忽视历史、注重一般又照顾特殊,就研究方法而言,调动了多元研究方法,实现了资料占有方面质与量的双丰收.但是,已有的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对象划分不够细致、政治社会化渠道时代感不强、对政治社会化效果重视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老年问题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南京鼓楼区老年群体现状调查为基础,探讨了老龄化带来的城市老年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文章认为,解决中国城市养老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全面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养老服务社会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达 《唯实》2009,(4):66-68
在未富先老,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就必须扎实地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根据中国国情和江苏省情,江苏养老服务社会化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社区为老服务平台,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的一天,渝北区回兴街道,陈泽懿老人家。一场家庭会议正在召开。“那个敬老院,远不说,还进不去!”陈泽懿一脸无奈。“条件也不好,我们也不放心。”作为女儿,周颐否决了父母去敬老院的想法。“要是有个近点的养老中心,白天去耍,晚上回家住,就好了。”陈泽懿说。  相似文献   

5.
建立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是健全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根据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增加的趋势,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的特点,如何依托社区,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与社区建设密切相关并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政府养老保障机构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构建亟需其它社会力量的参与。民间组织具有多种政府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在社会化养老事业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民间组织在社会养老中的功能,提出了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化养老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化养老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动空巢”与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我国的居住模式、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主动选择空巢。整体上,我国当前空巢家庭正处于由不自觉、被动地接受向主动、自觉选择的过渡时期。针对主动空巢日益增多的情势,有必要建构一种以社区为依托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该模式的构建,应该着重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载体、市场化供给为主要渠道、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二是逐步完善和提供包括补助性服务、预防性服务和发展性服务等在内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空巢现象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更为凸显,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紧迫。为此,我们深入市区、南皮、献县等地,  相似文献   

9.
郑秉文 《党课》2010,(24):19-20
世界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快脚步。联合国近期公布的—份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每9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的年龄超过60岁。预计至2045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首次超过14岁以下青少年人数,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升至22%。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居家养老社会化已成为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0.
熊自军 《理论导报》2012,(1):34+45-34,45
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尤其是城郊的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了长期以来为他们提供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的土地。因此,如何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养老问题,成为了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为探究对象,以期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参考意见,进而促进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顺利解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构筑多层次农民养老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伟  胡隽 《求实》2007,(6):53-55
为了应对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必须建立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由于农民收入偏低、保险意识淡薄、市场主体供给不足以及保险产品单一等原因,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非常缓慢。当前,面临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和保险公司积极探索等利好因素,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需要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普及保险教育提升保险意识、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增加市场供给主体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是我国现今主要的养老模式,而后者又可分为社会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基本模式。相比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社区是晚年生活的第二空间,也是社会化养老的主要阵地,因此,社区在实施居家养老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在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考虑我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发展现代社区服务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社区居家养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养老问题尤其突出。造成当前农民养老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养老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健全法制、更新观念,使广大农民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相似文献   

14.
宁夏农村家庭养老存在依赖与弱化的相悖,老年人一方面在养老观念上依赖家庭养老,另一方面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弱化。农村空巢化,老年人缺乏收入来源,孝不能养,代际倾斜,孝道观弱化,幸福院缺乏资金保障,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到位是宁夏家庭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引导农民转变养老观念,推行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弘扬孝道美德,拓宽幸福院资金收入来源,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收缴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人1:3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口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必要性人手,剖析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奇伟  戴聪 《当代贵州》2013,(11):44-45
红湖老年公寓是一个以"健康养生、休闲养生、生态人文"为主题的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基地,被列为贵州20个重点旅游综合体和示范性景区之一,是"贵州5个100工程"中唯一的养老项目。7年前,"贵阳红湖"还不为太多人所知。7年后,这里已变成一个以"健康养生、休闲养生、生态人文"为主题的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基地,被列为贵州20个重点旅游综合体和示范性景区之一,是"贵州5个100工程"中唯一的养老项目。这里,就是贵州省老龄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基地(红湖老年公寓)——贵州红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兵耗时数年、呕心沥血打造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背景下,精神赡养权具有民事权利和社会法上权利的双重属性,其显著特点是内容上的主观性、实现方式的灵活性和难替代性、法益实现的复合性等.目前,针对精神赡养权在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立法上明确权利义务主体范围,细化精神赡养行为标准,引入信用声誉罚作为柔性保障措施,健全精神赡养行为的激励机制;在司法上应...  相似文献   

18.
正据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3万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约1/6。新市民家庭养老支持力的弱化和社会化养老支持力的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弱权,使新市民的养老问题已不单纯是经济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新市民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新型城镇化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民养老问题日益显著。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影响。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对农村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孝德观念淡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法律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加强年轻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家庭养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法律体系等对策,由此来改善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应对经营风险的增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