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管理文化视角看,来自于西方管理文化的竞争思想是一种实力竞争思想,它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产品服务与市场实力的竞争。中国传统谋略以“谋人”、“谋利”、“争利”为基本特征,在企业竞争中体现为围绕企业之间利害关系的谋略竞争。现实地看,需要从管理文化视角讨论两种竞争认知的管理文化根源、特征及差异,以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实力竞争与谋略竞争的融合创新,使其在运用谋略竞争中提升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的过渡期满以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理性认识新竞争格局下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修课。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企业正在弱化和丧失的竞争优势、仍然可资利用的竞争优势,明确提出要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等方面重塑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全球化竞争策略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加入 WTO和全球化进程加快 ,人才资源全球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入世后 ,全球市场一体化 ,国内市场国际化发展更快。我们应当抓住人才资源竞争的核心 ,全面创新人才资源全球化竞争策略与管理 ,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更快发展。一、强化人才资源全球化竞争意识 ,迎接入世后新一轮“人才大战”在上海 APEC会议 CEO论坛上 ,许多知名企业家都把人才资源开发与建设列为未来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关键。美国公司普遍认为 ,充分利用和提升本土人才资源 ,对于开发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至关重要。美国公司已在中国稍稍展开了一场人才资源争夺战。思科…  相似文献   

4.
刘重 《求知》2003,(1):33-35
中国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走出国门的企业直面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扩大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如何应对国外的反倾销,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竞争,实际上主要还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中国汽车公司和外国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中国汽车企业先想通过价格调整实现充分竞争,并最终导致重新洗牌,难!  相似文献   

6.
“九五”和以前时期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国经济将全面转型,其重要标志就是经济开始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内企业之间展开了全面竞争。物质供给的丰富和短缺现象的消失,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开始由商品的买方来决定了,在争取买方肯定的过程中,企业间展开了全面竞争。第二,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程度提高,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始越来越多地传导到国内市场来,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相互间的竞争,而且面临来自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是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国公司龙真是躇国公司进入中国,既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压力,也是促进我们奋发图强的一个动力。参加’99上海财富论坛会议后,我强烈地感觉到现在的市场边界越来越模糊,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也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随着越来越条的躇国公司进入中国,中国企业所画临的币场竞争去亚加激烈。不进则退,企业的淘汰率会至高,海流速度加快,就目前中国工业的总体状况富,形势是产峻的。但居,在与躇国公司竞争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竞争,开始摆脱单一的规模强势或产品形式竞争。国际市场上发生的许多贸易摩擦,超越了产品本身,更多的体现为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纠葛。文化力的竞争,正在成为摆脱体制羁绊后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新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尤其 是随着中国即将加入 WTO 而使外向型经济进入更高的阶段,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呈现明朗化并有加速之势。在以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中,我们获得的教益颇丰,如果善加总结,再辅之吸收外国企业的经验教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无情的优胜劣汰竞争法则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失去以往的来自市场外的保护。企业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国际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才能在以大型跨国公…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组织研究领域核心问题的企业竞争优势,至今仍未发展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对处在以优胜劣汰为基本法则市场中的企业而言,竞争优势始终是他们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中国企业仍缺乏竞争优势。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本质是概念的灵魂。为推动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它的本质必须合理界定。企业竞争优势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优势、整体价值优势、整合优势和持续优势,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认清竞争对手、主动构建价值网络和采用竞和策略去解决竞争优势缺乏问题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国外同行业的挑战。随着我国的入世,跨国公司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中国除争夺资源外,还要争夺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这种人才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作资本和支撑,否则,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林治宪 《学理论》2011,(28):76-77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也在不在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市场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伴随着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国际大型零售企业不断瓜分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如何在发展中壮大是当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发展过程应该如何将产品的采购供应体系与分销体系和顾客服务有机结合是当前发展的一个课题。ECR技术正好迎合了这样的一种发展需要,本将结合ECR在零售企业中的应用来分析ECR技术如何推进零售企业管理和服务进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将直面国际市场的竞争,而中国企业要打开国际市场之门,首先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国际标志认证证书。 近年来,我国的认证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的认证机构也正与世界接轨,向国际型认证机构迈进。2002年8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工作进入了统一管理、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全国最大的认证机构之  相似文献   

14.
李平  李立辉  苏军华 《学理论》2008,(22):37-38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哈尔滨商贸流通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这一天将宣告中国对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承诺的兑现。国际商业势力将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的零售市场,其良好的经营素质和强大的经营实力,将对国内商业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哈尔滨市商贸流通企业只有顺应这个潮流,科学运用竞争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名牌是架在企业与市场中间的一座彩桥,是通向世界市场的一张通行证。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注重实施名牌战略,推出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知名度的名牌产品,这对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我国产品出口创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牌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地位,较许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国人正翘首以盼,中国企业能早日创造出更多的称雄世界的名牌。根据国际市场上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创名牌的经验,以及我国企业存在的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以多边贸易协定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从事自由贸易,参与全球竞争。全球竞争的本质,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动全球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包括交货费用在内的所有成本最小化、净价格(通过对不同市场选择性地定价,利用一个产品系列和分销渠道)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三起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出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才可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李鹏总理在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当前企业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调节的作用不够。”那么,为什么市场能够给企业带来活力?当前企业发挥市场作用的状况如何?企业如何向市场要活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市场为什么能够给企业带来活力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就是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机制,都离不开市场,都需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企业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企业参与竞争的程度,竞争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也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参与竞争,使企业在市场上试比高低,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需要遵循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竞争范式已经由市场份额之争转向利润与价值竞争;由成本竞争经历质量竞争、柔性竞争已演变为时间竞争;由产品竞争开始强调过程竞争;由企业间竞争转向供应链进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争.基于此变化,为了确立和加强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其竞争范式,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转向高层次竞争,实现与国际竞争规则的同步.实现这一过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从行业结构的角度讨论行业内竞争抗衡。应该看到 ,影响企业间竞争性抗衡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流程创新 ,产品质量提高 ,会加剧竞争强度 ;企业互相之间挑战应战的速度与频率 ,会影响竞争抗衡的强度。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 ,中国企业面临的来自国际企业界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研究竞争 ,了解竞争抗衡的动态性 ,从而有利于决策者为企业取得竞争成功做出明显的战略选择 ,应该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