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锋 《法制与社会》2010,(13):182-18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十五个字可以从治国安民的古训中寻找或提炼出来,它道出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极端重要性。随着食品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现代化,食品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对食品的消费方式逐渐向社会化转变,从而使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急剧扩大,近几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全球性食品恐慌事件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本文对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危害及其控制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记者探访航天员食品特供基地时,一位负责人员介绍航天员所喝牛奶的产出程序。奶牛被隔离后会有一个月休药期,目的是让奶牛把体内的药物成分充分分解排掉。为确保零污染,基地禁止任何陌生人进入。”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社会》2011,(17):38-40
由于整个食品生产行业都普遍缺少“道德血液”,已丧失公信力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也俨然成为了一个装饰性标准,赢弱不堪的监管更是似有还无、难当大任,专家们则总是不失时机地站出来为不良商家及渎职部门帮腔“背书”,公众本身又缺乏鉴别与防护的相关专业知识,近段时间以来相继爆出的食品添加剂问题令人们无不成为了惊弓之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反腐成为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反腐风暴不断升级,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是空前的。
  “八项规定”、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派驻中央巡视组、公车改革,这一系列反腐“组合拳”的出击,逐渐树立了新的官风、政风、党风,权力反腐的快、准、狠,已经成为反腐败“治标”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5.
桂旺  赫捷 《公民与法治》2008,(12):42-43
牛奶及其乳制品已经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规范奶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障生鲜牛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维护奶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每个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义务。让百姓喝上“放心奶”,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社会责任。《河北省奶业条例》就此作出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抚养权”虽然已成为日常表达并为立法所承认,但是对于抚养何以是一种权利这一问题仍缺乏学术论证。基于霍菲尔德权利关系理论,抚养权具有权力、特权和请求权相结合的三阶属性。抚养权在权利生成阶段体现为权力,在权利运行中以特权为核心情形,并在特权遭受侵害时衍生出请求权。就正当性而言,抚养权不能通过父母利益、子女利益抑或亲子关系性利益被证成,而应被视为父母完整人格的展现和自我意志的表达。此种意志是对善的真诚认知,并在亲子关系中实现反思性建构,因而排除了意志论的任意专断性。兼具交互性、过程性和伦理性的抚养权可为立法及司法提供融贯逻辑,并为家庭关系优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毁前程     
黄知民 《中国司法》2002,(11):15-16
由昔日的“座上宾”,沦落为今天的“阶下囚”。这些曾风光一时的“官”们,如今正在监狱,以刻骨铭心般的经历,赎回着自己的罪过。为权所迷在狱中又见耿某,他完全没有了昔日的风光和神气。他如同一个60来岁的老农模样恭恭敬敬地立着,只是在偶尔的言谈举止中,还会不时地显露出昔时的荣耀来。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上海关关长的领导岗位,然后又骤然间跌落到低谷,成为过街老鼠,耿某历尽了人世的沧桑。在他的为官经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只有正确看待权力、运作权力了,才能晋升,才能有所作为;反之如果追求权力、滥用权力,那就只会危…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和修改后的宪法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行法治就是实行现代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即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在我国必须改变官本位的弊端。本文首先以实例说明当前权力腐败的严重性,继而对官本位进行了文化、历史分析,然后对有关的理论认识和制度改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鸡蛋,是世界各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最近,一场始于比利时并快速席卷欧洲多国的“毒蛋风波”给人们带来恐慌.面对越刮越烈的风波,一向以最为安全著称的欧洲食品监管体系顿时成为众矢之的. 鸡蛋有“毒” 2017年7月之后,欧洲陷入谈“蛋”色变的恐惧之中.因为发现有一批鸡蛋农药含量超标,“严重危害大众健康”,德国、荷兰及比利时于8月3日宣布,全面从店铺及仓库回收数百万只鸡蛋.其中,荷兰食晶和消费品安全管理局勒令180家农场暂时歇业,经检测过后仍然有138处家禽场须持续关闭,约占全国总数的1/5;德国多家连锁超市集团已将怀疑受污染的鸡蛋批次下架,并呼吁消费者购买鸡蛋时要检查盒上的标签.  相似文献   

10.
曾荣获“冰心文学奖”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冯伟林.被誉为“当代中国新儒生散文代表人物”。这位集政府官员、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于一身的三湘才子,巧舞魔棒让妻子、弟妹捞得盆满钵满,却始终不愿和情妇分享权力蛋糕。冯伟林赏给红颜知己的“特权待遇”很特别:让她充当作品研讨会上的特邀嘉宾和大学讲台下的旁听生。2013年11月6日,因涉嫌家族受贿4000多万元,冯伟林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法院受审,从而惊爆出风流贪官煞费苦心经营“干净婚外情”的另类传奇。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不断曝出“村官”贪腐案件。近日,有媒体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绕不过的就是征用土地。一些地方“村官”俨然成了“土地财神”,借机坐地生财。一些地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巨额补偿款让村级组织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无视交通法规、违规行驶的车。据悉,这类车不少是一些执法单位的,因其“特殊”老百姓称之为“特权车”。,用老百姓的话讲,这些车相当的“牛”:闯红灯、占用紧急停车道、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成为城市交通中的“另类”。如果说,这些车是为执行紧急公务而为,倒也无可厚非,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本文所讲的“特权车”指的就是那些在没有执行紧急公务条件下,却在行使只有执行紧急公务才允许使用的权力。我们把这样的“权力”称为“特权”,将这些车称之为“特权车”。对于“特权车”的“牛”和“横…  相似文献   

13.
朱大路 《政府法制》2012,(33):40-40
让“乌纱帽”成为“权力符号”,不算本事;让?乌纱帽”成为“道德符号”,千古难得,且要付出代价。后一方面,明朝的海瑞,举止出色;“三国”的盖勋,表现也够格。但海瑞名气大,盖勋名气小,有点不公平。  相似文献   

14.
3年前画下的问号,今天终于解开。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的24名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的法律硕士研究生、被媒体称为“反贪硕士”的首届成员在2013年迎来自己的毕业季。
  大背景下,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庞大数字让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其中,法学专业更是首当其冲,连续3年被专业调查机构亮出“最难就业专业”的红牌。2013年,背负两座“最难”大山的法科毕业生真的无路可走吗?  相似文献   

15.
自市委书记薄熙来上任,唱红打黑,关注民生等一系列决策,让持有各色观点的观察者都对重庆发生了兴趣。即便常伴争议,薄熙来治下的重庆俨然已成为一个“区域社会主义”的样板,甚至被冠上了“红色之都”的名号。  相似文献   

16.
腐败严重制约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倡导廉洁和廉政、反对腐败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腐败可以说是和“权力”尤其是“公权力”同时产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制约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权力去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7.
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过于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官员也是如此。
  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腐败不仅是人性贪婪的表现,也是在官场这个古往今来特定场合下某些固有心理作祟的结果。
  官员也需治“心”病。如果说依靠有效的党内制度及法制制约,是从制度和监督的层面进行“外部”反腐,那么,让心理学参与到反腐中来,则是力求从“内部”消除官员的腐败心理来源,有效遏制腐败动机的衍生,从而为社会及官场本身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感     
天英 《江淮法治》2008,(22):57-57
编辑同志: 我看了贵刊近期连载的报告文学《辽西“太上皇”的最后疯狂》后,心情非常愤怒难以平静。一个离休官员居然能在退休后还称霸一方,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过着俨然土皇帝一般的生活,这种腐败太让人心惊胆颤了!人民的公仆把公共权力私有化,在位时为自己谋福利,退休后依然官威犹在,这是怎样的一种腐败?  相似文献   

19.
小莉  晓文 《江淮法治》2011,(23):25-26
“我认识一个菜农,他家里种着两块地,用农家肥的留着自己吃.而用化肥、农药的则供给城里……”这是在今年7月宣城市宣州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中听到的群众呼声,而类似的忧虑不在少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百姓“谈食色变”,吃上放心食品也成为宣州百姓的共同期待。只为“放心”二字,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据《人民日报》报道,“广州114个政府部门网上公开财务”、“湖南衡阳新提拔干部须报告家庭财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权力监督的进步。由此笔者想到,各级领导干部在“政务公开”的大背景下,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