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观念的本质及特征剖析观念,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包括一切看法和认识。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指出,人的观念“不是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同上,第3卷,第75页)这些论述揭示了观念本质的客观性。观念作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是适合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观念形成的基本途径,是观念产生的源泉,也是检验…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探讨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要充分,合理地认识黑格尔辩证法,又往往必须首先正确认识黑格尔哲学的正、反、合三段式方法。对于这个方法,我国的学术界一直把它解释为关于事物的辩证发展或“一切从低级到高级过程”的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以三段式“猜测到”这一“普遍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合理内核”(见《辞海》缩印本80年第一版。第19页;《哲学辞典》83年第一版,第32页)。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观点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大误解,如果在此基础上研究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辩证法,则必然要在黑格尔的哲学大厦中误入迷途。因此本文谈点浅见,试图证明黑格尔哲学的三段式方法并不是对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则。  相似文献   

3.
“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之一。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必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辩证运动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包括辩证法在内的唯物主义。事实上,他在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选择哪些物质的东西移入头脑?根据什么对移入人脑的物质的东西进行改造?一般来说,政治立场、思维方式、经验储备、价值取向等理性因素和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都能起到调节、控制作用。就价值取向来讲,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需要,为满足自身利益的要求,对观念进行筛选或有选择的接受。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马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对当今新观念的肯定。然而,我们所说的肯定,则应作辩证的理解。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间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马恩选集》第2卷218页)因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一些旧的陈腐观念往往会借助于新的形式顽强地表现自己,所以,我们不能迷恋于这些时髦的形式,把历史上陈旧的东西的花样翻新和社会上流行的错误思潮,当作新鲜的道理,加以接受。我们对新观念的肯定,不能满  相似文献   

6.
一、价值观的双重表达:社会价值导向和个人价值取向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价值观不是价值关系本身,而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它以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理论形态的思想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传媒而存在。它制约人们对具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追求或排斥、珍视或蔑视、接纳或抗拒。因此,价值观在人们的整个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国家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理论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精神理念的辩证发展为轴心,黑格尔构筑了庞大的国家理论体系,其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从本源上看,它是伦理的现实体;从构成上看,它是民族的共同体;从形态上看,它则是有机性的整体.虽然黑格尔力图调和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但由于高度强调国家的整体性,他的国家理论不免对内陷入集权主义的窠臼,对外则走向了强权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8.
“企业即人”,这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一句名言,它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想。中国古代也早有类似的哲理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得民心之所和乐也”,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并不是漠然无动于衷地来认识事物或操作事物,相反,他在认识或操作事物的过程中,总会体验到自我对于这些事物持有一定的态度。这种体验就叫做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对立的两极性。改革是群众性的事业,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支持与程度决定着企业改革的成败。因此,群众的情绪如何,精神状态怎样,直接影响着企业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方法”的论述 “辩证方法”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论黑格尔哲学时常用的一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1859年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提出来的,此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都使用过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时把“辩证方法”简称为“方法”,也有时在“辩证方法”前面加上各种定语,使“辩证方法”具体化。例如,“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等。但其含义与“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凌 《理论导刊》2021,(8):101-1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延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对“社会契约论”特别是其中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批判,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赖以超克“社会契约论”的“绝对知识”以及它必然导向的“君主立宪制”主宰下的“国家伦理实体”后果。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个人必然消弭于伦理国家之中的“绝对知识”立场的超克,提倡“集体解放”的观念,最终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互为发展关系的联合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了现实的个人的责任与自由、现实的社会的责任与自治、现实的国家的责任与能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秦越存 《理论探讨》2002,1(4):29-30
一、马克思哲学是关于现实人生存和发展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就在于他赋予哲学以实践性 ,并从实践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了人和历史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首先 ,马克思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将实践引入他的哲学 ,而不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旧唯物主义抛开实践 ,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因此 ,它无法解答人类历史之谜 ,在历史视域内是非唯物主义的。而马克思哲学则突出实践 ,以人的实践活动为…  相似文献   

12.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1):24-27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说的“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这句话,本来是对黑格尔关于范畴的辩证运动及其构造体系的方法的概括,我国理论界有些人却把这句话当作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加以引证。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剖析黑格尔关于范畴的辩证运动及其构造体系的方法,说明了这句话不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和蒲鲁东在哲学和经济学上的错误,并且分析了我国一些学者对马克思思想产生误解或曲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的原意是辩论、论证 ,即 ,经过辩证来明了事物的道理。它的发展源远流长。恩格斯说 :“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辨证论者”。其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 ,到黑格尔那里 ,从概念化、体系化的层面上建立了蔚然壮观的唯心辩证法的理论大厦。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了辩证法的崭新形式 ,即实践的唯物辩证法。进入20世纪以来 ,辩证法的合理性遭到了严重的质疑 ,有人称辩证法是由于语言的误用而引起的语言的混乱和思维的混乱。更有人说辩证法模糊而灵活 ,足以解释说明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正像它可以解释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流行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理论而存在。辩证的否定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对于马克思而言"否定"现状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或者说政治的任务。只有从学理上厘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授课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艺术美或理想是高级形态的美,是“是美的充分的体现”,这是黑格尔《美学》著作研究的中心。什么是艺术美黑格尔的美的定义,实质上主要是艺术美的定义,所以他说“艺术即绝对理念的表现”。具体地说,在艺术中理念与它的感性表现“应该配合得彼此完全符合”。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美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为此,他对艺术美的理念与哲学理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指出后者是概念方式对绝对精神的抽象把握,而艺术美则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的“具体理念”。从这一点出发,黑格尔对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从“五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胡晓 《理论探讨》2004,40(3):26-29
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探究国家问题时分别持有现实视角和理性视角。马克思考察的是国家的现实状况及其成因并进而探索变革路径,他以现实生活中精神本质的异化并非黑格尔所谓国家理念的对象化实现为依据,在批判中以现实国家的不合理性消解理性国家的合法性。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则是要探究国家的本质和依据,即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是以理念的合法性反观现实状况,并不认为"现存"事物就是"现实"的。二者研究视角的差异使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所作理解和批判的合法性受到影响,但却正是在这次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和成功的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原则,并深刻影响了其后来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剖析黑格尔的叙述语言,揭示黑格尔对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特殊处理,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方法的秘密: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意识的发展内在地隐含了哲学发展的历史。黑格尔对意识发展方式的描述所依托的是他对认识论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的认识。他对哲学史上唯物和唯心两条路线的矛盾运动的研究是唯物的和辩证的,但他把哲学史当做哲学的对象,以对哲学史的研究代替对世界本身的研究,把哲学史发展中存在的认识的矛盾运动当成世界本身的矛盾运动,就是把认识论当成本体论。用认识论来描摹本体论、用认识论的问题附会本体论的问题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将认识论和本体论纠结起来、混淆起来,是黑格尔哲学方法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8.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青年文化的产生无疑是现代化进程中青年反叛传统的产物。那种认为在秦始皇时代就存在青年文化的观点是令人怀疑的。中国的青年文化只能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不是被洋人的大炮轰开而是中国人自己开放后的80年代。这一代青年人自发地“与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在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这两者之间他们首肯后者。他们宁愿认为自己是自愿地背起了十字架。虽然这是一种很不确切的估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宣传部何金波:当前,诸如“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渗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等命题或观念,许多政工干部已了然于心。 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至今却没有一种让人比较信服的“理论”。不解决这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就没法说得清楚。我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有一个中介环节——行政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直接地与经济工作发生关联,它必须通过行政工作这个中介环节去发挥它为经济工作服务的职能。正如黑格尔所说:要找到事物背后的“有”,必须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只有通过这些中介环节,才能发现事物  相似文献   

20.
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关注的主题,黑格尔通过伦理实体的发展试图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马克思则通过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来解决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通过比较发现,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上,黑格尔的思想是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有继承也有超越,就继承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问题意识并在其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中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超越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根基上的超越,即马克思通过辩证方法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有了更为牢固的社会根基——实践唯物主义,而黑格尔的和解是在观念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