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思司法潜规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一飞 《政法学刊》2005,22(4):46-49
司法潜规则是指在司法机关内部通行或者认可的但未向外界公布的办案规则与程序。具体表现为自由裁量权过大;无原则的量刑迁就;侵犯人权的诉讼拖延;变相放人的监外执行等等。其产生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对程序正义的忽视;转型时期司法权力的异化;程序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今天的司法正义是潜规则下被扭曲了的正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树立司法权威,加强程序法制;加强司法监督和权力制约;加强司法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杜红翠 《法制与社会》2010,(10):115-116
作为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组件,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司法本身所具有的弊端我们可以了解司法不是万能的,在有些领域使用司法也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们应该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领域采用合适的调节方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潘剑锋 《中外法学》2013,(1):185-196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及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过程中,民事司法与调解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核心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传统和现实两个方面的原因,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存在着诉外调解司法化和公权化、司法替代调解、大量调解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等有违制度基本原理的异化现象。我们应当在明晰司法与调解各自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遵循解纷方式与纠纷类型相适应的原则,实现司法与调解关系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审判权或司法的功能定位,向来众说纷纭,存在着"纠纷解决说"、"规则之治说"、"程序保障说"以及兼收并蓄的"多元论"等多种主张.[1]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绝大多数或是偏重从规范的角度展开论述,或是仅停留于对司法实践和个案的经验描述,而缺乏宏观、整体的实证探究.  相似文献   

5.
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会有纠纷,产生了纠纷我们就要寻求其解决途径。"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类似的法谚已逐渐为人们耳熟能详。在寻求其他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等无果的情况下,可诉诸司法的力量,由法院来主持公道。但是否所有的纠纷法院都有权受理并最终实现社会公正呢?法院除了解决社会纷争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讨论司法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挺 《现代法学》2011,33(1):173-181
解决纠纷是司法制度的原初和首要功能。纠纷解决观是一种以承认纠纷的客观存在和不可回避为前提,将解决纠纷视为重要任务以防范纠纷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的观念。纠纷解决观尚未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确立,其在刑事司法中的引入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纠纷解决观的引入与刑事诉讼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目的并不矛盾。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应在纠纷解决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杨银桃  李静 《法制与社会》2011,(12):146-146
我国的司法经历了从万能到软弱的转变,凸显了司法权运作边界的模糊问题.司法遭遇了多方面的不能,司法权应当保持自己的边界,在当下的中国,司法应当奉行的是司法克制的司法哲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司法经历了从万能到软弱的转变,凸显了司法权运作边界的模糊问题。司法遭遇了多方面的不能,司法权应当保持自己的边界,在当下的中国,司法应当奉行的是司法克制的司法哲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人事行政救济制度的缺陷显而易见,因而对部分人事行政行为的纠纷通过法院最终解决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不仅符合世界各国人事行政救济制度的潮流,更在于其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以及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所打下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法社会学的角度,法院的权力取决于其所作出的裁判能在多大程度上赢得认同。从理论上讲,法院的裁判宜从总体上权衡多个阶层之间的利害得失,实现多边认同,真正建立起司法积极主义的立场。同时,这一立场还可以获得历时性的经验证成,也具有恰当地推动纠纷解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类报告在这几年不同单位都曾经做过,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一个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但把司法改革作为一个专题来做,西南政法大学还是国内的首家,所以首先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纠纷的凸显期,新类型、敏感性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妥善处理好敏感性案件,是长期困扰办案法官的一大难题,也是司法实务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但不管是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对此类案件处理对策的研究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拟从审判实务入手,在回顾近年来发生的若干社会敏感度较高的案例的基础上,分析敏感性案件的内涵和外延,思考当前司法处理敏感性案件的得失,进而提出司法解决敏感性案件的对策与构想。  相似文献   

13.
司法能动与纠纷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的被动性曾几何时为司法理论界大加赞赏、推崇倍至。但是,这种片面强调司法权的被动性并将其推向极端显然是矫枉过正。在我国司法国情条件下,片面强调案件在法律上的处理结果,机械套用法律条文,使法律脱离社会和民众的期待,这必然导致裁判结果虽然在法律上说得过去,但老百姓却不理解、不认同、不接  相似文献   

14.
方坤 《法制与社会》2012,(30):107-108
从能动司法推行的背景来审视其未来,可以发现能动司法只有个案能动、依法能动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易言之,推行能动司法应遵循司法规律和恪守司法的被动性原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在21世纪之初提出,"公正与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据此,在司法活动中,效率被提高到与公正"并列"的重要位置。自此,"司法效率"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和讨论。然而,与司法公正相比,司法效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资源配置视野下的司法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出正义的司法效率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其进入司法视野成为司法追求的价值之一时,就备受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在审理案件尽可能迅速的意义上理解并使用效率的。在这里,效率意味着公正的迅速实现。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这句被人们广为引用的法谚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民商事仲裁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对于民商事仲裁采取司法救济的必要性,并概括介绍了该制度的基本分类和相应内容。接着,阐述了民商事仲裁司法救济制度的定位,用以指导该制度的构建。最后,分事中救济和事后救济两部分,全面展开了完善民商事仲裁司法救济制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宁玲 《法制与社会》2013,(20):111-112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成为商家开辟的市场重要阵地,而域名抢注的现象层出不穷,解决商标与域名的权利纠纷权利已经成为学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司法的功能作用,人民法院在加强司法观念和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作着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司法权威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得到有效建立,司法公信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同,司法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其中,对我国现阶段司  相似文献   

20.
吕皓 《法制与社会》2013,(16):114-116,121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事诉讼目的在于公正解决纠纷,其实现需要国家在推进公权力的过程中,亲近乡土正义观,实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沟通对话与制度化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