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初,正当全国上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决策时,福建省农村改水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现场会在长汀召开。长汀县为了让农民喝上干净水,在近5年的时间内实施了22项农村改水工程,全县有105个村、30万农民喝上了“放心水”,告别了饮用不洁水的历史,一跃成为全国改水先进县。长汀农村改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与县人大常委会主动介入,连续跟踪监督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焦建华 《江苏政协》2008,(11):38-39
<正>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改水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伤寒、肝炎及急性肠道传染病流行,必须通过改水,使农村居民饮用清洁卫生水,以改变千百年来饮用沟塘水的习惯,控制水源性疾病的滋生,确保老百姓健康。到1998年,经过十多年努力,泰州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60%。但泰兴、姜堰境内的黄桥老区改水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神话传说中的水、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宗教信仰中的水崇拜和节庆活动中的用水习俗、人生礼仪中的用水习俗等四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其相关的用水习俗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与探索.文章认为,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和水知识,是傣族水文化的核心,在傣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核心的文化理念指导下,西双版纳傣族形成了一系列与水密切相关的宗教礼仪和用水习俗,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技术和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西双版纳成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最后一块绿洲.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与智慧用以指导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与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斌 《理论月刊》2010,(1):137-140
水崇拜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自然宗教,在沈从文的故乡湘西楚地尤其盛行。沈从文及其文学世界无不镂刻着湘西水崇拜的文化痕迹。沈从文的性格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出水的特质,渗透出水崇拜的文化气息。沈从文的创作大多以水为背景,讲述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并且形成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水崇拜文化系统。云、雨、风、虹等水的衍化意象,鱼、船、碾坊、吊脚楼等水的周边意象,以及祈雨等民俗意象也参与了这一文化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武汉必须围绕"水"下功夫,利用水资源、优化水空间、治理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弘扬水文化,做足"水""港""人"三篇文章,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为重点,实现"四水共治",实现系统、科学、依法治水,变水患为水利,真正打造一座滨水生态绿城。  相似文献   

6.
许芹 《理论月刊》2003,(4):102-103
中国古代抒情诗创作经过了先秦两汉情景分离、情景拼合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阶段,即景物单纯只是概念的景物,还没有成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不复是借以比兴的了无生趣的概念意义的山水,而是浸润了诗人灵性的情感化的山水,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及至唐代,抒情诗创作进入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境界,自然山水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有情有性的自在物,是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歌创作最高意境,这其中盛唐山水抒情诗尤被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7.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晓云 《思想战线》2005,31(6):76-81
傣族的水文化包括了傣族的水观念、社会生活习俗及有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制度、规范等,这一文化在傣族的历史上发挥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功能。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变迁导致了傣族很多水文化要素的丧失,对傣族的水环境保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今天重新理解水文化的价值,对于傣族地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善若水     
正浙江是水的故乡。西湖美在水,西溪秀在水,运河俊在水,钱江雄在水,东海壮在水。点点浪花,片片水星,呈现出浙江自然的雄峻、宽阔、连绵,裹挟着浙江儿女千舟竞发、群雁齐飞的激情和力量。上善若水。从水的"喜怒哀乐"、千姿百态中,我们可以领略其中的神奇神韵,可以触摸时代的精神风貌,可以沉淀人的品格意志。正因如此,浙江人对水充满一种特殊情结。在省委、省政府发出"五水共治",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治水的号角声中,这组  相似文献   

9.
水家学调查研究,1956年之前多以荔波县为中心,1957年之后多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而"六山六水"民族调查更多关注水族聚居之外边远偏僻的水族散居地区的资料,比较全面、完整,并从多学科来反映了水族社会状况,是水家学研究资料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张允  赵景波 《前沿》2009,(2):98-101
通过对我国历史时期水制度演变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和研究,表明我国水制度从最开始的建立到清政府出现的水交易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着具体的内容和特点。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水制度作为一种法律体系的保障,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历史时期的水制度。在水问题逐渐成为热点的形势下,我们应当从历史时期水制度演变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和完善当代水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慧远 《求索》2007,(2):155-157
在神话中,水是自然界中一种有灵性的存在,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水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而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水”逐渐演变成为万物的本原与准则,具有了哲学的本体意义;是理想人格的象征;治水成为治世安邦的关键。笔者认为,治水的实践是“水”思想从神话到哲学的转变的动因,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的精神开始显现,人自身的力量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的理论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化是近年来一个在国内外受到多学科关注的、在交叉学科视野中的热点,也是我们维持对人水关系的理解、建设,对待水的良性行为、制度与环境的重要基石.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类型,或作为一个科学的领域,水文化的一般性理论结构可划分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文化层面等四个层面的构成要素,同时它也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文化背景属性和时代属性等方面的属性特征.我们可以从科学研究、文化建设与在应对水危机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去理解水文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天津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尤其注重做好"水文章",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本人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受到很大启发,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建议。一、加强城乡河湖水系沟通,创造人水和谐典范近年来,天津市河湖水系沟通和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13,(9):12-13
傣族是爱水的民族,祖先传下规矩:人人都要敬水,崇拜自然万物,因为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粮食。才会有人类。 《生命之水》 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协公报》2014,(9):55-56
<正>市场上被说得神乎其神的弱碱性水、富氧水、冰川水……真的能实现其所宣传的疗效吗?专家:从未听说水能治病"××高能健康水直饮机,以健康水理论为基础研发……高能健康水是无污染、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是长寿村人喝的‘长寿水’……"这是某品牌净水器官方网站上的介绍。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家用多功能制水机",即获得超过11万个结果。弱碱性水有利健康?  相似文献   

16.
林海燕  刘波 《求索》2012,(9):157-158
本文倡导一种设计语言取向,以消解当代图像中的过分机械化理论。以水意象为切入点,追寻其背后的"集体无意识"文化属性,进而以一种历史观,探讨水意象的视觉构成与生命体验形式的关系,指出水意象的视觉构成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积极意义。"水意象"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取向,旨在形成"高情感"的感性补偿机制,让生命的尊严和关爱被重新解读和释放。  相似文献   

17.
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出现得极为频繁。在其1000余首诗作中,共出现“水”字476个(未包括与水相关的江、河、湖、海等),写到江(江水)60次,河(黄河)41次、波(波涛、波澜等)74次,海(沧海、沧溟)64次……意象是解读文本的关键,李白不仅对水作出精彩描绘,还在审美过程中注入了自我生命感受的诗情体验,使水拥有了极富个性的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18.
肖冬华 《求索》2012,(12):90-92
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文化维度下,人水和谐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塑造了中华语言文字,构筑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历史维度下,源远流长的人水和谐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绽放出了熠熠的光辉,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水环境持续恶化、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频发。当下恶劣的人水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居民健康安全。人水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其根源在于人为。为此,当下,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的人水和谐思想,重建当下人水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伟英 《前沿》2014,(21):200-201
长久以来,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致使在社会生活中人与水的矛盾不断突出。尽管世界各国水资源保护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倡导人们进行节约用水,但是收效甚微。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水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引起人们对水问题的了解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动作     
《中国人大》2009,(12):6-6
我国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六项公共卫生服务 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卫生服务效率.促进医改重点工作整体推进,中国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这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为十五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