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玉侠 《学习论坛》2003,3(9):17-18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和归宿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要始终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并妥善调节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是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现阶段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到社会生活之中 ,如何在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今天 ,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 ,真正搞清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 ,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各级党…  相似文献   

3.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的执政规律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利益结构和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不断发生新变化.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具体利益矛盾。中国共产党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要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是广大人民所有个体利益的简单相加;广大人民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需求和利益,也并不全是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并不是也绝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除了有一个愿意不愿意的认识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能不能、会不会、善于不善于的实践问题。这不仅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更是践行“三个代表”,把人民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关键。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抓住主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归宿。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新时期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准确理解根本利益 切实当好忠实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  何振南 《唯实》2001,30(2):65-6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首先准确理解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指的是绝大多数人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 ;而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或眼前的利益。这种利益不是某一方面的 ,而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紧密联系的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在内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利益系统。这些利益是 :1 .生产力系统所要求的整体利益。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是…  相似文献   

7.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具体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中去,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必须具体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要求、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找准人民利益之所在。只有找准了人民利益之所在,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年,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前进。一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利益,主要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消灭贫穷,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日益提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