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 ,为了巩固政权 ,他下决心严惩贪官 ,奖励廉吏。他召见大臣们 ,宣布说 :“只要官吏贪污害民 ,一定严办 ,决不宽恕。贪脏枉法 ,好像闯进荆棘丛中 ,寸步难行 ;廉洁奉公 ,就如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 ,从容自在。”朱元璋在打击贪污行为过程中 ,雷厉风行 ,毫不手软 ,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 ,被处以死刑。驸马欧阳伦凭着自己是安庆公主的丈夫 ,不顾朝廷的禁令 ,私自贩卖茶叶 ,贪污行贿。他的家奴周保还叫地方官吏给他在民间征调几十辆车子 ,替他私运茶叶。有个小吏告发了这件事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赐死欧阳伦 ,杀了周保 ,表彰了不畏…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重典惩贪得失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对贪污腐败的打击超过百姓的想象与期望 ,因而赢得了后世学者与百姓的赞颂。但朱元璋把法律作为恐吓百官的工具 ,任意刑杀 ,酷刑、肉刑叠出 ,冤假错案不断 ,给社会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此外 ,明代俸禄太低 ,超过了做一个廉吏所能忍受的极限 ,影响了重典惩贪的成效 ,也是造成有明一代贪污腐败比历朝历代都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惩贪立法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法制文明早熟性和广博性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惩贪立法具有一准乎礼、从严惩处、轻处“公罪”、重处“私罪”、制裁措施多样化等特点,当代中国刑法典惩贪立法应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文 《青年论坛》2002,6(2):50-51
针对当前惩治腐败有嫌偏轻、偏软的不足 ,提出提高腐败成本、重典治腐惩贪是遏制当前腐败蔓延势头的现实选择的观点。提高腐败成本着力从加大查处力度、打击力度入手 ,致力提高腐败分子的名誉成本、纪律和法律成本、经济成本 ,使腐败分子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从而从“标”上达到遏制“前腐后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惩治官员贪腐,明代构建了严法制、重监督、廉政教育与激励机制并举的惩贪体系。这一惩贪体系以立法为基础、以监察为保障,充分发挥廉政教育与激励机制的浸润与督促作用,使明代呈现出长期繁荣稳定与吏治澄清的局面,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作风上正派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雍正的用人观。考核县太爷1724年又是3年一次的考核年。登基不到两年的新君雍正,对一个县官的处理不同以往,让各级干部吃了一惊。此人名叫常三乐,直隶吴桥县令,负责考核他的是直隶巡抚李维钧。通过认真听取下属意见,查阅文书档案,走访地方士绅,李维钧给常三乐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是"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他据此建议平调常三乐去管教育。吏部看了考核报告,认为常县长没有实质性问题,调离重要岗  相似文献   

7.
顺治惩贪有“四严”杨洪榜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所以,通常人们称他为顺治皇帝。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便早逝。可以说,顺治一朝对历史并无重大建树,没有康熙乾隆那么多的"显绩"。但他能够做到严惩贪官污吏,对于入关后...  相似文献   

8.
张溪 《前沿》2010,(24):135-138
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和对权力的控制,采取严厉的惩贪肃吏措施。探求古代法律思想中吏治的思想精华,总结吏治的规律,分析历代吏治成败的经验,为当今社会管理,实现权力规制提供法律史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鞭靴之贪     
《创造》2016,(5)
正唐德宗时宰相陆贽为官清廉,皇帝曾劝他道:"爱卿太过清廉了,像马鞭靴子之类的小礼物,收下也没什么不可。"皇帝都这么说了,陆贽却不以为然:"贿道一开,辗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他是说,一旦开了受贿这个口子,胃口必定越来越大;收了鞭子靴子,就想收华服裘衣;收了华服裘衣,就要开始收钱……防微杜渐,这真是洞彻人性之语。  相似文献   

10.
自号圆明居士的雍正皇帝,不仅优渥僧人,推奖禅宗,而且以人间教主、超等宗师自居,以宫廷为禅堂,以王公大臣为法友,宣讲禅法,著书立说,直接参与僧争,为禅门宗派定是非,把禅宗思想与政治完全焊接在一起。清初禅宗思想因雍正的推奖而耀人眼目,禅宗也因教主皇帝的推奖而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1.
奢贪之辨     
古往今来,如果一个人"奢" 字当头,便会起贪心。按照"奢" 字的拆字法,"奢"字头上有"大", "大人"、"大官"、"大札"、"大著"…...既做了"大人"、"大官",手中便有了权力,怎能做到不贫呢?且不说早已臭名昭著的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只说近年来各类新闻媒体频频曝光的一批涉贪的"大官"们就是明证。他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深受百姓拥戴和称颂,成为一代清明君主,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勇于并善于治贪倡廉。现撮其要者如下:其一,抓要害,正“上梁”。治国之道,重在治吏,官吏不廉,国家必乱。朱元璋深谙此道。他认为,治贪倡廉的关键在于先正“上梁”,因为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反之,大官不贪,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而流必洁。因此,大官要做小官的表率,京官要做外官的楷模。于是,朱元璋在治贪倡廉上,  相似文献   

13.
14.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指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这个惩防体系工作规划中具有鲜明的五个特性:一是科学性。反腐倡廉建设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的新视野,是反腐倡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按照客观  相似文献   

15.
陈玺 《求索》2012,(7):98-101
古代巫蛊之术乃杂糅盟诅、仙怪、道家、谶纬而成。隋唐时期,宗室官僚敬事鬼神,笃迷厌胜的左道信仰观念,成为刺激了巫蛊犯罪大肆泛滥的直接动因。司法实践中,巫蛊、厌魅行为交错丛生,史籍常以巫蛊、厌蛊等概称。在司法检验层面,厌魅者破坏偶人、书写符谶,法司易于勘察取证。相比之下,关于蛊毒的勘验判断显得较为困难。晚至隋唐之际,似尚未出现确切的蛊毒司法勘验标准。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事业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应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学校则是培养这些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基地。惩腐兴廉、从严治校是学校纪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校园内的腐败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观念向社会各个角落的渗入,社会上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腐败现象也正在本应是一方净土的校园中滋生起来。比如,在招生或分配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为违规行为提供方便,从中收取个人好处费;在学生管理中,以帮…  相似文献   

17.
铁拳惩霸──湖南辰溪县铲除农村恶势力纪实运山,本杰,秀健,福金  解放初期,这儿的村民与人民解放军一道击退了国民党残匪一次又一次进攻,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0多年后的今天,这儿却出现了一个特大犯罪团伙,公开与基层政权分庭抗礼。在“严打”的烽火再度燃...  相似文献   

18.
贪官污吏是封建社会的痼疾。北魏后期,也即北魏孝文帝以后在拓跋贵族逐渐完成封建化的时期,官僚的贪污之风大盛,并因此造成北魏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和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衰亡。因此,探讨北魏后期贪污之风的特点、贪污之风大盛的原因以及政府的治贪之策,无疑是研究北魏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北魏后期贪污之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谢始联 《两岸关系》2009,(11):46-47
只要是故宫的话题,都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关注。谈起两岸故宫的前世今生,人们总会慨叹历史的沧桑。如食两岸故宫文物相隔60年后再聚首……  相似文献   

20.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实际的物质财富,不如教他学会获得这些财富的手段.然而,授人以渔就真的一定比授人以鱼好吗?如果授的是钓鱼竿、渔网,那是不错的.但如果授的是毒药、炸药,让人涸泽而渔呢?历史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雍正皇帝推动的火耗归公改革就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