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反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晚清洋务运动“顺应历史的潮流”,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大批新式工业,就不能不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中产生深远影响;并由此认定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进步运动。这个结论显然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4 0年到 194 9年的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发展历程 ,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 :第一阶段从184 0年到洋务运动的开展及分化 ;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近代爱国主义的总体特征是鲜明的近代性、内容的丰富性、近代民族性、力量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蒋洁 《传承》2014,(3):140-141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自此中国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对中国近代工业、教育、思想观念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昭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丁东  陈融冰 《桂海论丛》2009,25(4):112-115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主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主革命力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提倡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以购买西方新式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而发展到初创近代民用工业的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借外债从事军事、经济活动,开了引进技术、借用外资的先河。这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谨就此作一初步探讨,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秦尊文 《理论月刊》2013,(1):187-18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湖北既是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中心、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八年抗战中后期的前沿阵地,也是现代中国的工商业重镇,是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与湖北相比,招商局也有辉煌的历史和现在,它不仅是晚清洋务运动企业、中国近代航运的开拓者,也是当今国家驻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拓荒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封建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他却能对培养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性予以高度的认识,并且亲身实践,兴办了大量的各种门类的新式学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张之洞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重大事件,它曾给中国社会造成某些弊端,也曾有过不光彩的一面,然而它毕竟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在诸多方面使中国社会前进了一步;它在近代历史中首先为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打开了国门,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走出迈向近代化的步伐,它的客观效应不可低估。当前,我国正值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9.
李光泉 《求索》2008,(1):217-219
张之洞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其经济思想在《劝学篇》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张之洞处于近代中国的转型期:他崇尚西方科学技术,提倡近代工业,强调工农商的协调发展等,颇具改革精神;但他又忠实于传统,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他所做的贡献是绝不仅限于他曾督署的区域,更对整个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0,(10)
正船政前后学堂是洋务运动中成绩最为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近代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船政的生产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回说到,短短半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完成了外国技术与人才的直接引进,搭建了完善的管理架构和经费保障,选择了优秀的主政人选并赋予其相对独立的权力,特别是船政学堂的筹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同时也是许多志士仁人为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梦想的奋斗史。地主阶级早期改革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洋务运动的先驱,中下层资产阶级的革命代表,都曾经先后不同程度地做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资本主义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王柳丽  王新 《传承》2007,(6):104-105
“学”为科学之“学”,“技”为“技艺”之“技”。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西方科学思想在科技专家和洋务派的大力推动下,逐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主流。而中国传统科学中“技”为主体的特征导致了中国科学发展并未能培养起国民的科学素质,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论的提出就是将科学之“学”误作技术之“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经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到民主革命运动,贯穿其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就是推实思想。惟实,顾名思义,就是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惟实的出发点乃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惟实的内容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即“非古”,一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师法,即“师夷”。“非古”与“师夷”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师夷”又有由低到高层次的演变过程,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非古”与“师夷”交叉叠印,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推实画面。近代中国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李秀芹 《传承》2008,(12):88-89
由洋务运动向西方器物的学习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制度的学习,再到向西方文化的学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逐步加深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层面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飞跃,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革命变革社会的实际成果与变革方向,并不取决于革命家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近代中国历史的抉择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凯 《传承》2009,(14):78-79
洋务运动时期,由于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培养外交人才和加强海防的需要,以及"中体西用"理论的指导等,洋务派向美、英、法、德等国派出了留学生,开始了近代中国留学生派遣制度实践之先河。虽然此制度的封建属性还不可避免,但它在客观上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史,是近代史中一段十分复杂的历史。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与旧、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与投降、失败与胜利、前进与倒退,都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上的过渡时期,在经济上,它诞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诞生了资产阶级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它准备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演出维薪的新剧;在思想上,它冲破了封建思想体系的牢笼,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向前发展的量变阶段。  相似文献   

17.
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开始从闭关沉睡中醒来,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器物的时期。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时代,中  相似文献   

18.
李阳  马利章 《思想战线》2002,28(2):84-87
埃及与中国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两国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差异巨大 ,但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轨迹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近代教育源于欧洲 ,具有学科门类多、涵盖范围广、社会应用性强等特点。埃及的近代教育兴起于 19世纪初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与维新时期 ;中国的近代教育产生于 19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时期。对于两国来说 ,传统教育主要培养宗教人士、官员及知识分子 ,而近代教育则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培养各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埃及的近代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伊斯兰文化教育 ,中国的近代教育有别于孔孟之道的强化灌输。  相似文献   

19.
由洋务运动向西方器物的学习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制度的学习,再到向西方文化的学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逐步加深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层面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飞跃,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革命变革社会的实际成果与变革方向,并不取决于革命家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近代中国历史的抉择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时期,由于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培养外交人才和加强海防的需要,以及"中体西用"理论的指导等,洋务派向关、英、法、德等国派出了留学生,开始了近代中国留学生派遣制度实践之先河.虽然此制度的封建属性还不可避免,但它在客观上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