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讲英国对香港的侵占(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重温鸦片战争与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历史;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从来不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并为其废除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敌对势力篡改历史的图谋,坚决批判“三个条约有效论”的谬论。(二)教学提纲前言:依据国家教委通知的精神和“读本”的“编者的话”进行学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布置学习计划、安排。1.鸦片战争与三个不平等条约。(1)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1840年英国…  相似文献   

2.
一、多角度设问。在课前,围绕问题,精心设计系列性提问,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例如关于“一国两制”问题,既是热点问题,又是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我结合课本知识设计了十个问题:(1)什么是“一国两制”方针?(2)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据有哪些?为什么说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是切实可行的?(3)“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台湾当局提出的“一国两府”有什么区别?(4)“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和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为什么不会…  相似文献   

3.
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李言蓉“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这一科学构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有关的具体政策、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为和平解决中国历史遗留的问题,祖国大陆于80年代初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构想,并首先成功地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台湾当局先是以“统战阴谋”为由拒绝“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后,则提出“台湾不是香港”的说法,继续抵制“一国两制”;香港回归一周年后,台湾当局又换了新说词,声称“一国两制”具有“暖昧性”、“矛盾性”和“不民主性”,因此无法接受。长期的负面宣传误导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使一些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产生了刻板印象和种种误解,在一些人心目中,“一国两制”被曲解为“并吞台湾”“矮化台湾”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主席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成功实践,获得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被誉为“最富天才的创造”。邓小平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新思想和新模式,它具有中国的特色,体现着中国的风格,洋溢着中国的气魄。 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首次成功实践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对历史遗留问题,将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建国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  相似文献   

7.
国庆前夕,距澳门回归祖国还有80天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周南同志。周南回忆起同澳门政府谈判的过程,心情仍然十分激动。周南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是20世纪末我国的盛事、喜事,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体现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最终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历史表明:香港、澳门的主权,没有实力,收不回来;只有实力,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不容易和平收回。同时,还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澳门回归是继香港顺利回归之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8.
继英帝国于184O年发动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后,日本帝国从1894年甲午战争以炮舰霸占台湾半个世纪。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的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与庇护,一直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太深圳河两边、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汇聚统一祖国的浪涌,推动历史大潮如大江东流。当台湾当局以“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对抗“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的时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首先在香港运用成功。香港从1985年中英互换《联合声明》批准书开始进入回归祖国的12年过渡时期,同时成为由1987年11月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起步的近…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祖国一年七个月了,经历了政治顺境和经济逆境。谁要是想了解香港的实况,自可争取机会去港作第一手的观察;但由于香港是国际大都会,密切的国际联系,发达的资讯网络,大量的国际舆论,往往可以成为认识香港的明镜,从中了解香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说起国际间对回归后香港的看法,最普遍的认同莫过于对于“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香港的实现的肯定了。由于“一国两制”是崭新的构想,有人在回归之前存在疑惑,毫不足怪。如1995年6月26日出版的美国《财富》半月刊,就曾以《香港之死})作为封面专题,列出许多“理由”,断言香港回…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顺应时势人心石清礼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酝酿和发生,深刻地验证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显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成熟。这一构想,为人类在和平、发展条件下解决国...  相似文献   

11.
《统一论坛》2014,(5):17-21
前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香港从此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祖国,是洗雪民族百年耻辱、普天同庆的历史大事,标志着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香港回归,增强了中华民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众所周知,在祖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能否在一个国家里和平共处和长期并存,或者说“一国两制”是否切实可行,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现在香港回归了,这就用事实证明了用“一国两制”方式和平统一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一、香港基本法的制定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庄严地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就是要将中国政府的这一庄严承诺,以及将在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方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从法律上保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的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一国两制’能不能够真正成…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于1990年4月由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现在马上就要实施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文件,是四年多来,内地和香港草委辛勤工作,广泛地咨询意见,集思广益的成果。它是理智的胜利,合作的成果。基本法把“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中英联合声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国家统一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香港和澳门的胜利回归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之路,为港澳的繁荣稳定奠定了政治基础。在新世纪里,我们“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尽快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6.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以“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之后,极大加快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已被香港、澳门的同胞所接受,香港、澳门的回归已指日可待,只有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岸统一问题没有解决。不过,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尽管风云不定,  相似文献   

17.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撤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实质陈道华(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随着1997年7月1日日益临近,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转变已经指日可待,“一国两制”的构想将变成现实。“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了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刘海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用“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李道湘 《台声》2000,(11):7-9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从其政治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香港、澳门人的回归愿望;从其文化层面而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对统一的追求,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永恒信念 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要求,也说明了它符合和适应香港、澳门的实际,同时也适应和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潮流。而从其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