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的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莹 《理论探索》2003,(5):68-70
在全球性的“治理”变革中 ,第三部门将与政府一起共同承担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责任。政府源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 ,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中扮演着生产者、安排者或提供者两种角色。在当前 ,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担当生产者角色 ,另一方面又担当起培育第三部门的职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以及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 ,我国政府将逐渐实现由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向安排者或提供者的角色转换 ,同时第三部门也可扮演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生产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城市社区,一方面,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对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需求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单位制解体和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导致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不足。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寻求可能而可行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渠道便具有了必然性。论文以广州市文昌慈善会为个案,企图证明:体制外城市社区第三部门的发展是否能够成为这种合适的组织途径。同时,本课题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观察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格局的具体展开,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阻力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第三部门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是我国的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对政府的依附性,陷入了自治性、非营利性特征不够明显等困境之中,因此我们应当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完善第三部门法律体系,建立制度化管理渠道,加强其自身建设,切实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产品中的优势,最终促使第三部门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阻力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政府、市场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自身缺陷。第三部门具有独特优势,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第三部门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是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对政府的依附性,陷入了自治性、非营利性特征不够明显等困境之中,因此应当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完善第三部门法律体系,建立制度化管理渠道,加强其自身建设,切实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产品中的优势,最终促使第三部门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视域中的第三部门:功能、优势及困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第三部门与公共管理无论从理念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三部门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在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发挥独特的功能,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力量。第三部门功能的发挥源于第三部门在贴近民众、行动灵活、创新性、专业性、广泛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第三部门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存在活力缺失的困境。第三部门要走出困境,客观上需要第三部门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慧 《行政论坛》2006,(1):14-16
地方性公共物品因其区域性宜实行分别供给,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能。由于传统行政文化的牵引、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复杂性等,地方政府供给理念存在偏差,即片面追求政绩,对民众需求考虑不够;供给物品的质量不高,质量意识不强;政府垄断供给,没有认识到其他主体在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责任意识不强等。因此,地方政府应进行理念创新,即树立以民为本,质量至上,供给主体多元化以及责任理念,保证为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不仅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改革的认同度,同时也导致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给予理论的反思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建立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互动机制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但这种互动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合法性问题、中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两难困境以及中国多元化社会结构的不成熟性等等。第三部门与政府的互勤是一个渐进过程,笔者提出通过排除第三部门与政府互动的障碍,完善政府权威和社会第三部门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合作,有其互动基础及深刻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我国对第三部门的登记管理施行过于严格的双重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双方在互动过程中的信任危机,并影响了二者的合作进程.为此,应该从厘清地方政府的角色、完善第三部门的发展环境、加强对第三部门的监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而发展和改善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德 《行政论坛》2007,(4):78-81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政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该打破固有的观念束缚,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通过树立公共性理念、服务多元化理念、社会公正理念、民主正义理念、法治理念和追求效能理念,把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提高到体现政府责任、实现社会公正和凸现价值正义上来。  相似文献   

11.
The policy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 both Commonwealth, state and territory, toward those organisations that comprise a third sector of the organised economy is patchy and piecemeal. Absent is any recognition that they constitute a distinct sector; absent too is any recognition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economy, society and politics. Such a situation is not inevitable. After identifying some of the gaps and contradictions in Australian policy toward the third sector,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many policy initiatives to encourage the third sector or social economy (in European Union terms) taken by the Blair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Given that there is a good deal of policy borrowing betwee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stark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is policy field is puzzling. This article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four developments that led to this policy explos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finds them largely missing in Australia. This leads to a conclusion that a similar range of policies are unlikely to develop here.  相似文献   

12.
13.
Public services have been externalised, in part, to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France and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is article begins by review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non‐profit sector in France before 2008, and its evolution since. This has been characterised by the slow reduction of public funding, the adaptation of non‐profit associations and organisations, and their clearer positioning within a wider ‘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which was consolidated by a framework Law in 2014. The article then examines the current sharing of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non‐profit sectors in education,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 pointing to the divers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which have led to this shared organisation.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如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共存与竞争的全球化时代,其明显特征是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越来越多地介入传统上属于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其中WTO就是其中的一例。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们有义务按照WTO及国际条约的要求和国际惯例时本国的法律制度,公共行政管理等加以改革,否则会增加相应的争端和麻烦。这必然对我国原有的公共行政管理的观念、制度、方式和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要适应WTO的规则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努力建设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廉洁、高效、有限的政府。本文主要从影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四个方面,即制度文化建设,公共组织特征与分权,新管理主义改革观,政务信息公开与“阳光政府”等问题,联系WTO规则与我国的现实,针对政府体制创新与对国家公务员的新要求简要提出应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Around the world, the public sector is changing in ways which challenge the Weberian or bureaucratic paradigm. If we are to comprehend these changes, we must abandon the binary model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non-state public sector. Looking to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examples, this article asks what has to remain inside the state.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rivers for reform, it argues that the size of government — large or small — should not be a matter of ideology.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调、供给机制有失公平和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失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症结———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确保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Many developed nations have embarked on public sector reform programs based on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paradigm. This article seek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PM reform strategies as a means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government failure” in public sector hierarchies by examining these strategies through the analytical prism provided by Wolf's theory of nonmarket failure. Drawing on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we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NPM reform initiatives to mitigate the problems of nonmarket supply. Moreover, we examine how “autonomous policy leadership” and “advocacy coalition networks” can overcome the various obstacles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strategies delineated by Wolf under his “conditions of nonmarket demand”. The article then focusses on the efficacy of NPM in removing, or at least reducing, the various forms of government failure identified in Wolf's taxonomic catalogue of nonmarket failure. We conclude by assessing some of the likely tradeoffs involv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NPM reform programs.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政府职责与维护农民工权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公共产品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必须公平、公正;而目前农民工享受公共产品的现状却是严重不足,权益受损;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延续、制度改革的艰难以及公平观念的弱化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法律法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必须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