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极航运与中国北极政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和海冰融化展示了北极航道开发的经济前景。中国参与航道利用等北极事务,有利于为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拓展海外能源供给,有利于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进行知识储备和技术创新。北极脆弱的生态与环境使得北极航道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必须接受法律制约和环境制约。中国的北极政策需要在国际机制与政策目标之间进行统筹协调。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要加强能力建设并体现大国责任,合理地运用外交手段,充分利用既有国际机制获取和保护中国在北极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海权论”“无主”“共有”等国际视阈下,北极地区的归属特别是能源资源权益的划分一直悬而未决——特别是在近年来北极环境变迁逐步加快、各国极地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地区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非北极国家”,都对北极有着较强的能源权益声索以及能源安全维护需求。围绕着北极地区的公共与私有属性界定、开放与排他政策选择、法制与权力标准划分等诸多问题,各国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多轮博弈。目前,在各国北极政策“理念一致、目标冲突”的背景下,在北极开展合作特别是能源开发合作也越发困难重重。而对于提倡构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来说,要想维护本国在北极的能源安全,就必须借助在北极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力量,通过分享理念、设置议题、促成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北极事务的有效介入。这将有助于规避因恶性竞争而带来的战略透支,为增强中国的北极能源开发话语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近海到远洋的过程。在谋求控制印度洋的同时,印度还把触角伸向了东南亚和南中国海地区。这无疑对中国的能源开发和运输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如何应对也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与战略价值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极国家的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公约为处理北极问题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和法律依据,但部分海域的法律地位仍存在不确定之处.北极地区国家在地区事务中既合作又竞争,对其他地区国家的参与心存顾忌.目前,北极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中国希望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愿意在尊重该地区国家主权等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与各方加强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北极地缘形势复杂化背景下,美国北极战略在认知、议题、合作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美国北极战略调整旨在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凸显的安全风险,确保美国在北极区域和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增强自身参与北极治理的能力建设。美国北极战略新动向将对北极安全治理、发展治理及以北极理事会为核心的区域治理机制走向产生关键性影响。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在北极的竞合关系,维护在北极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美俄两国北极之争由来已久。随着北极气候变化带来的北极经济地位的上升及北极资源不断被发现,美俄均发布了各自新的北极战略,使美俄及与北极地理位置相关国家的北极之争不断升级。通过对美俄最新北极战略报告的解读,可以看出北极的国际治理模式发生了更加“排他性”的变化。“北极条约”渐行渐远,北极无望“南极化”;更加强调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重要;美俄作为最重要的北极国家双边合作的政治方式“先行一步”,而“低度政治”领域的环境多边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试析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盖的加速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凸显,对北极的争夺逐渐成为地缘政治竞争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俄罗斯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世界大国,对北极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北极有经济、军事、安全等诸多战略利益.俄罗斯为实现这些战略利益采取了政治、科学、军事、经济和法律等多项战略措施.然而,俄罗斯战略利益的实现依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是世界大国的制约,二是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三是较高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中,石油是能源安全的核心①。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对一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人将石油比作“经济的血液”②以突出其在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工业化时代,每个国家基本上都以世界能源供给和价格的稳定作为本国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标。由于石油等主要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以及分布和消费的不平衡性,能源与国际政治形成了互动。石油等能源既可以作为一国的经济外交手段,同时又是国际政治的目的,因而对一国的经济外交关系乃至地缘政治关系都…  相似文献   

10.
大北极国家网络及中国的大北极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北冰洋夏季冰层的逐渐消融,北极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各方的关注。界定大北极和大北极国家网络概念,有利于全面掌握北极航线全线开通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有利于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合作的开展和中国北极战略的制定。为此,首先界定了大北极和大北极国家网络概念。其次,分析了大北极国家的基本界定指标和竞争性界定指标,从空间距离、交通距离、人文距离、经济距离、政治距离、资源距离以及H-F距离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确定了大北极范围和大北极国家网络的节点国家。最后,将大北极作为区域化概念,分析了大北极国家网络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大北极国家网络对中国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大北极战略,借以为北极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各国各地区互联互动的日益加深,全球能源安全出现了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中国政府在对全球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为核心的新能源安全观,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进行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石岚 《东南亚纵横》2011,(10):86-89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对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巨大需求。中亚及其相邻的里海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毗邻的地理位置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修建了多条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供应,但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压力。中国中亚能源通道的未来前景广阔,但需要提前做好风险研判与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崛起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门洪华 《国际观察》2004,12(3):9-16
本文从现实主义理论范式出发 ,探讨中国崛起的战略应对之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 ,概述权力转移理论、国际周期理论、霸权转移理论等对大国崛起及其国际影响的经典解释 ,强调协调、对抗和模糊是应对大国崛起的三种主要模式 ,其中搭便车、推卸责任属于协调模式 ,平衡、预防性战争属于对抗模式 ,而接触、约束属于模糊战略 ,作者从中提炼出“大国崛起困境”的概念 ,并指出既有霸权国更常采用混合战略 ;其次 ,剖析既有大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指出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并用可能成为既有大国尤其是美国的主流选择 ,但诸大国的战略选择远未定型 ,作者认为 ,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变革性———包括中国自身的变革、各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等———是影响既有大国战略选择和中国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 ;其三 ,指出中国将会继续采取积极的参与战略 ,但这一战略尚乏细化策略 ,强调大战略思维储备不足、缺乏清晰的大战略框架是中国崛起战略谋划的根本性缺陷 ,呼吁加强大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地区分布和消费的不均匀性使得石油消费大国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展开激烈的地缘竞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日益增加。中国石油形势的现状要求中国必须关注世界石油地缘政治 ,制订相应的石油安全战略 ,以确保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北极气候暖化推动了北极能源开发,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了保障。东北航道有望成为北极能源向欧亚运输的新通道。同步推进北极航道与北极能源开发,尽快建成"北极能源走廊"是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核心支柱。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俄罗斯最大的北极能源开发项目,也是"北极能源走廊"的支撑点。本文解析北极能源走廊的内涵、风险及愿景,为中俄开拓北极能源合作路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及解决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已成为威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只有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石油供应体系,才能真正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建立起强大、可靠的全球能源供应体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胡娟 《东南亚》2009,(3):29-33
20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新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略”,该战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特点是将巴基斯坦因素纳入到新战略框架中,另一特点是大量增兵阿富汗。阿富汗与中国相邻,其国内安全形势对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高加索三国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它们将中国、中亚与欧洲联结起来,且地缘政治意义非常重大,1991年以后一直是大国争夺的对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中国与外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三国建立起了紧密合作关系。三国积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将其视为重要机遇,政界、学界乃至媒体都予以热烈回应和积极配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许多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对高加索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外高加索国家的合作前景中,中国也将面临外高加索国家自身存在的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消极问题乃至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外高加索三国内部的社会政治问题、外高加索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关国家输入性恐怖主义、外高加索地区可能面临的地缘政治变局。大国在某地区的竞争也会波及其他地区,甚至在全球引发共振。2018年以来,外高加索地区乃至周边国家以及遥远的其他地区都发生、或酝酿着深刻变局,这些趋势和动态都不同程度地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中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拥有巨大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利益,因而必须正视这些安全风险,并审慎规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