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邱笑宸 《党史文苑》2012,(24):37-38
苏区红歌是中国老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中央苏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有的革命歌谣。以《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为视角,透视苏区红歌鲜明的样式特征、独特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的现代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12,(12):18-21
1927年冬至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戏剧运动。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被称为"红色戏剧",也叫苏区戏剧。苏区戏剧运动得到了苏区党政军民的热烈支持,澎湃、方志敏、罗荣桓、罗瑞卿等红军将领亲自担任编导和演职人员,这在中外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大推动了苏区戏剧的发展,繁荣了红军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湖北省洪湖市城区西南郊,1978年10月始建,占地面积606亩。纪念馆雄伟肃穆,主体建筑有贺龙元帅铜像、四柱牌坊、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馆、革命烈士馆、革命烈士纪念墙、将军墓等。以洪湖苏区为重点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洪湖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苏区军民经过英勇的斗争建立起来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它在中国革命史上  相似文献   

5.
傅丽  杨婷 《党史文苑》2012,(24):41-42
赣南苏区是我国红色革命政权的摇篮,它孕育了富有战斗力和理想精神的赣南苏区歌舞文化。赣南苏区歌舞是革命歌舞艺术的萌芽,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关怀和培植下,它以强烈的战斗性成为独特的文艺武器,服务于苏区革命,在苏区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区优良革命传统,作为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苏区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精心培育而形成的;是我们党早期局部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继承和发扬苏区优良革命传统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深入挖掘并利用好红色资源,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湖北的黄石阳新、大冶为中心领导创建的重要红色割据区域,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的中心。黄石龙港地区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遗留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记载了黄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苏区、建设苏区、保卫苏区的光辉历程,是一座“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不可多得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10,(5):F0002-F0002
为深入研究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弘扬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湘鄂赣边各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多方协商,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湘鄂赣苏区论坛”,定期或小定期由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县轮流承办。2010年9月将在江西省修水县举行首次“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0,(5):56-56
为深入研究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弘扬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湘鄂赣边各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多方协商,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湘鄂赣苏区论坛”.定期或不定期由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县轮流承办。经多方协商,拟定于2010年9月在我县举行首次“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0.
湘鄂赣苏区革命歌谣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深厚的内涵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成为苏区宣传、组织工作的一把利剑。革命歌谣不仅表现出革命性、大众性、民族性等特点,而且还折射出艰苦奋斗、坚定不移、无私奉献、顾全大局、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苏区精神。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