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监督的驱动力在于维护和实现公民利益及社会利益。我国公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还相对较弱。在现代国家,公民有效监督权力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监督意识和监督机制。借鉴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强公民监督的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乃至于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收并蓄地利用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由此独辟公民意识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蹊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2)
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秀丽 《学理论》2010,(4):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因此,笔者就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媛 《理论探索》2005,1(5):122-124
公民是民主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心理基础,二者对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4)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民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调节国家和社会(市民社会)的独立领域。公民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进而和公共权力相抗衡。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公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对公共领域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公共领域要注重通过培育公民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大众媒介组织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8.
陈爱爱 《学理论》2012,(4):31-3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公民文化的发育非常不足。着重对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公民意识严重不足这几方面引起的农村公民文化发育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驱动力。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力量,对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载体。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利于促进公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公民意识一直很淡薄.公民作为社会基本成员,其公民意识更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公民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年一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组织大学生积极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一词是个舶来品,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出现在启蒙思想运动中.公民是由宪法赋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概念,它既不同于"人民",也不同于"群众"和"老百姓".公民意识主要体现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公民意识的提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性因素.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是一个创新,为我国行政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行政改革.作为一种理论它还有必要进一步地探究和完善,作为行政改革的一个目标它应是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田菲菲  李翠 《学理论》2013,(11):59-6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阻滞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因此,培育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农民公民意识途径有以下几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奠定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物质基础;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运用多种途径,推动农民参加提升公民意识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于小艳  鄢圣利  宁镭 《学理论》2010,(10):246-247
大学生公民意识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存在人格依附强烈、民主平等意识肤浅、法律意识淡薄、参与意识缺乏等特点,这与现代性、传统文化及高校教育特点相关,需加大高校改革、重视德育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民监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政治学的权利和权力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公民监督不仅需要保障公民监督的权利,而且需要公民监督权利和公民监督权力的会通。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文化是社会监督优化的精神支撑,社会监督是公民文化发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互动过程;培育公民文化和优化社会监督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郭美美事件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网友功不可没。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他们的持续关注和发现,才使得这起事件没有无声无息地消逝,而是步步紧逼,追问真相。笔者以为,就这些网民的行动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公民意识的苏醒与担当。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治之成功依赖公民之政治成熟,而适格公民之造就亦是法治之结果。中国法治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公民直接相关,例如公民普遍违法,公民对违法行为普遍保持沉默,公民对立法与法律实施影响较弱等等。而法治中国之推进离不开适格公民之参与。因此,亟需对公民进行培育,具体方案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公民教育以提升其素质,二是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以提高公民政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法治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德法兼治”,而公民意识是德治与法治的平台。因专制主义、法制文化的积淀,形成公民意识被漠视。本文从纵向、横向分析其缺乏原因、培育的紧迫性、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