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华同志,因患肝癌,不幸于去年12月14日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不胜悲痛。我和胡华同志相识恨晚。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深刻。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就知道胡华是鼎鼎有名的党史革命史专家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革命的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且在这个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被革命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无论是总结历史经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还是思考、构建和概括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都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仅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史是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课,这门课概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期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相似文献   

4.
何干之作为我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为建国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由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一书,这对日后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及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进行比较,《中国现代革命史》在中共党史著作编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说:“我曾经说过,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现在我还要说,能不能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能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为我们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理论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是对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学和用的辩证统一,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的体现,也是科学领导的基本要求。翻开我们党的历史,王明等人对马列主义理论可谓是“满腹经纶”,讲话滔滔不绝。可是一接触到对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就出错误,险些葬送了党的事业。造成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不能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才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毛泽东同志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矢”和“的”的关系。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就是为了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他指  相似文献   

6.
一个月前,惊悉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胡华教授不幸病逝,我们都感到愕然。我知道胡华的名字,是在书本上。在大学里上中共党史课,学的是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只知道他是位大学者,并不曾探究其学问的高深。后来我竟改行从事党史工作,对胡华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高校思政课的重要部署中,我们党始终把历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课程有“联共(布)党史”“世界革命运动史”“中国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史”和“党的建设”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课程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课程有“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相似文献   

8.
《唯实》1982,(Z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就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策略作了基本的规定。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命题,随后又在一九四○年一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完整、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胡华(1921~1987),原名胡家骅,我国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推动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从中共党史研究原则、中共党史研究方法、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特点四个方面,对胡华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0.
一、作为革命家,胡华有信仰、信念、信心2001年12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的胡华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上,我听到军事科学院贺捷生将军(贺龙元帅的女儿)以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这样赞扬胡华教授:"胡华同志首先是革命家,所以他才能  相似文献   

11.
吴荻舟同志是福建龙岩人,生于1907年,1992年在北京逝世。我曾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过,回顾他革命的一生,认为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人。 吴荻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阶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大革命时期,吴荻舟就在家乡龙岩参加北伐的宣传活动和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后来因此而被迫流亡他乡。20年代后期,他在上海念大学时,正是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白色恐怖盛行,实行反革命大屠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周笑洒 《党史文汇》2017,(10):57-60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萌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在这一阶段中共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明确了革命的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目标、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写了很多著名的文章来阐述他的革命理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冬写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  相似文献   

13.
1957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史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著名党史学家胡华指导下继续学习、研究中共党史。1977年,胡华带领党史教研室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几位同志研究周恩来的青少年时期,并很快写出了书稿。他很想听听邓颖超对书稿的意见。经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联系,邓大姐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理论课是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最近,就这一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到武汉、广东、北京等地调查,分别同教师、学生及主管这门课教学的同志进行交谈和座谈。现把一些基本情况和问题,综述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马列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就在于党的思想理论的正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外驰名的将军粟裕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作为他的老部下,悲痛之余,常常想起在他领导下战斗、工作时的情景。他的革命业迹,他的音容笑貌,长久地萦回在我的脑际。一九三三年反第四次“围剿”时,粟裕同志在大会上讲话。他瘦瘦的个头窄窄的脸,十足的小后生模样。这是粟裕同志给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历来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作世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明确地说:“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说:“中国  相似文献   

18.
“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袁文殊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载文对其作出的高度评价。 1993年1月下旬,当时我在广东兴宁县委工作。一份从北京来的讣告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袁文殊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9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袁文殊是1927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的老同志。他的老家与我同一条村。我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打土豪,闹革命”、演白话剧的故事。1985年我调兴宁…  相似文献   

19.
惊悉黄康同志逝世,心情十分沉痛。黄康同志是我们的老前辈、老战友,还是一位老归侨。目前我党还健在的20年代的老党员已不多,他的逝世是我党的一大损失。风雨同行数十年,他的音容笑貌和不平凡的革命经历,久久在我脑海中萦绕。  相似文献   

20.
胡华教授,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史学界升起的一颗“新星”。现在,这颗星悄然殒落了,但其光芒将永在人们心中闪耀。胡华同志是浙江省奉化县人,享年66岁,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少年时代正值日军开始侵凌中华大地。1937年,正在浙江省立师范就读的胡华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翌年,毅然奔赴陕北抗日革命根据地;转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