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断出现的官员自杀现象,暴露出党政机关在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面的缺失,本文试图通过对官员心理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整体构想,并详细探讨了构建危机干预机制的途径,从而为帮助官员减缓和预防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2):18-21
10月,仅见诸报道的官员自杀人数,就达5人。据统计,2014年1月至9月,已至少有32名官员自杀或排除他杀可能的事件被媒体公开报道。我们无法比较官员自杀的比例是否高于当下的社会总体自杀率。但自杀官员因其身份特殊,所以往往关注度高。在当下反腐大势下,也容易引发是否有腐败问题的猜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干预自杀危机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自杀干预家校合作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对机制的操作实施提出了三个建议,即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建章立制,规范程序;激励有效,保障有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说,还有什么比“自杀”更让人为之扼腕的呢?!生命是宝贵的,所以自杀是“非凡”的。而对于媒体来说,但凡“非凡”的事物都是要纳入视野之内的。我相信,自从媒体诞生以来对于自杀事件的报道就没有一刻停止过。目前, 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03年9月10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媒体的位置到底应该在哪儿呢?媒体自杀报道的现状又  相似文献   

5.
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设计方案,对高自杀意念的大学生群体实施团体干预。结果表明干预显著降低了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说明基于研究型咨询模式的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对自杀现象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和科学的研究。他认为自杀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人种、生理、心理、婚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方面客观分析了自杀行为的多重价值,并提出自杀的救济主要有人生观改造与社会制度改造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对自杀现象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和科学的研究.他认为自杀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人种、生理、心理、婚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方面客观分析了自杀行为的多重价值,并提出自杀的救济主要有人生观改造与社会制造改造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下半叶至今.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在心理学方面,已发展为一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正式职业。从针对个体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治疗,发展到对整个社会背景下所出现的危机进行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心理热线、危机干预中心、自杀预防中心等类似组织,但是危机管理和危机预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致使危机管理和危机预防的研究与社会发展极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湖南武冈副市长杨宽生尸骨未寒,又曝西部某省组织部一高官在京割腕自杀。这是自11月18日河北蔚县教育局长葛祥自杀后,40多天内第五起官员自杀案。除重庆市高院执行局原局长乌小青因涉嫌自杀于看守所外,其余4人均自杀于现职岗位,而且均为四十几岁,正值年富力强。  相似文献   

10.
褚朝新 《廉政瞭望》2014,(20):50-50
中秋夜,呼和浩特市政协原主席张彭慧在其位于市党政大楼的办公室内自杀。十八大以来,四五十名部级官员落马,自杀的厅处级官员隔三差五一个。这种时候,一个厅官的自杀除了在当地会引起局部的震荡外,可能不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但这名原政协主席在其办公室自杀的细节,却引起了不少时政观察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官员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据公开报道,2009年全国共发生13起领导干部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多数属于自杀;2010年也有9起。这些自杀的领导干部,不管职级高低媒体公布的自杀原因基本上一致——抑郁症。为何官场也有如此多的抑郁,领导干部的抑郁原因何在,如何调适?这些问题,越来越得到了有关部门与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引发了各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日益增多。本文在梳理学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综合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应对大学生自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现象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立勇 《理论学刊》2006,1(5):69-71
大学生的自杀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造成他们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作为大学生教育主体的家庭和高校,应提高认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张加明  韩鸿鹰 《世纪桥》2009,(19):111-111,145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愈演愈烈,引起大众颇多思考。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原因在于虚无主义、目的论、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自杀的心理原因在于永不知足的个性或自我信仰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珍爱生命的方法:修身养德、以超功利的态度对待人生、要有对生命的信仰等。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官员非正常死亡屡屡发生。据媒体报道,2010年,共有9名官员非正常死亡,而在2009年,这个数字更高达13名。自杀只是官员非正常死亡中的一种类型。细加观察,官员非正常死亡主要有三种类型,下面列表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而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家庭因素不容忽视。首先,身心状况欠佳的特殊青少年自杀几率较高,这类青少年在家庭中扮演着"特殊牺牲者"或家庭"替罪羊"的角色,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会不自觉地助推其自杀行为。其次,家庭中的"代际病态"和"隔代抚养"现象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正常的代际关系和由第一代抚养第三代的反常家庭氛围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正相关因素。此外,家庭纠纷和人际矛盾也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关,是青少年反常自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韩伟 《世纪桥》2014,(6):47-48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发生,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刻不容缓。本文着重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工作目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实践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逐步改变了代际之间的资源分配结构,农村青年女性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主张权利的行为日益增多,"为权利而战"成为越来越多的女性青年的必然选择。权利的争夺,引发了社会失范的现象:农村青年女性的自杀率在转型期出现了一个"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的演变轨迹。本文以实证调查的资料为基础,从农村青年女性权利观念表达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近30年来该群体的自杀率变迁过程,及其引发的社会后果,并对如何进一步降低农村自杀率问题做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农村社会发生急剧变革,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的日益凸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利益矛盾和村庄秩序两个维度解析农村老年人的自杀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机制:完善农村老年人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农村利益均衡机制,整合农村利益关系;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前段时间接连出现的官员自杀问题,《南方周末》记者搞了一份调查,并用许多案例和研究结果证明:"中国的‘官心病’已相当严重。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级到部级,皆难以幸免"(10月6日《南方周末》)。北京市某单位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