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机构:反洗钱最前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政 《法人》2004,(4):112-113
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在所有的洗钱渠道中,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虽然近年来,洗钱活动有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逐渐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蔓延、从金融市场向其他形态的市场蔓延的趋势,但这依然不能改变金融领域是洗钱活动最大量发生的领域、金融机构处于反洗钱最前沿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金融机构惩罚性赔偿对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填补金融机构欺诈行为造成的社会性损害,抑制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该责任在我国实际上落空。落空的背后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如“金融消费者”概念缺失与金融领域的“生活消费”解释困境使得其请求权主体不明;缺乏体现金融业专业性与特殊性的告知义务保障;与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不相称的证明责任使得其难以证明金融机构欺诈;法院审慎控制其负面激励功能。因此,不仅要从请求权主体、金融机构告知义务以及金融机构欺诈的证明责任分配等方面加以完善相应制度,而且要以金融消费者所受损失为基础确定合理的惩罚性赔偿额,抑制其负面激励功能,以在金融领域实现正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关于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给各国的金融机构、法律执行机构等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它既使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产生更大效益 ,又使这一新事物产生许多新的法律关系。只有对电子货币的一些法律问题给予解决才能为电子货币的普及与应用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4.
康锐 《河北法学》2005,23(6):37-39
并购是当前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难题的最为实际有效的办法。然而好的制度设计才能使金融机构的并购真正富有成效,金融机构并购的相关立法必须体现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则,只有真正减少行政干预,让金融机构立足市场,引入民营金融机构参与竞争,并尽早出台针对金融机构切实可行的并购实施细则,金融领域的市场退出机制方能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5.
徐薇 《法制与社会》2013,(11):187-188
中小金融机构的出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以及巨大的竞争压力,加之目前对其监管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健全不完善,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但是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本文主要论述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遇到的瓶颈、发展前景对策分析以及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朱伯玉 《法学杂志》2002,23(1):19-20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给各国的金融机构、法律执行机构等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它既使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产生更大效益,又使这一新事物产生许多新的法律关系.只有对电子货币的一些法律问题给予解决才能为电子货币的普及与应用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发展状况关系到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到政权的稳定。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骗取贷款罪作为一种常见性金融犯罪正日益威胁和破坏我国金融管理秩序,其直接或间接导致和加剧我国金融秩序的混乱,进而可能诱发我国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无论是刑法理论还是金融制度都在面临着变革,对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的内涵、外延以及日益多变的新型金融机构表现形式问题;如何理解传统刑法理论与刑法新理论关于犯罪本质、犯罪构成的观点交融背景下,骗取贷款罪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义的文化是管理之魂。在经营管理领域,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将最终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强力推进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机构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经营发展和金融监管机构建设的内在需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目前采取分业经营体制的银行业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变已是大势所趋。鉴于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金融机构产权不明、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各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及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应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及建立金融机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确保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钱 《法律适用》2014,(3):64-69
征信报告对个人的经济信用极为重要。金融机构负责将信用信息上传至征信中心,对于错误信用报告给信用主体造成的损失,司法实践对金融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判法不一,少数案例认为金融机构不承担责任,多数案例认为金融机构应承担责任。目前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结合相关案例详细分析了个人征信领域侵权责任的主体、客体、归责原则、责任方式、损失及赔偿范围等问题,提出应增设信用权,在个人没有过错或者仅有部分过错情况下,金融机构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承担相应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应包括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已经成为我国消费信贷的一种主要形式,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住房消费信贷服务。在住房消费信贷领域,信贷消费者面对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之相比消费者在信息、技术、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皆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法律对消费者予以特殊保护,以体现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时讯速递     
1月13日至1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三天内连续公布《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这三个规定和管理办法促进了我国外汇领域反洗钱法律规定的完善,促进了金融领域反洗钱框架的建立,初步  相似文献   

13.
《商务与法律》2004,(5):43-44
央行目前正积极组织起草分别适用于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反洗钱规章,相关规定可能于2005年出台,这意味着我国反洗钱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领域不仅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而且还将覆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今后我国还将针对更为宽泛的领域,诸如房地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汁师事务所、珠宝商等非金融类机构,制定有关反洗钱工作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央行9月24日透露,内地"一行三会"近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治理金融机构商业贿赂,要求重点严查金融机构的领导高管滥用职权、受贿行贿,严查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等领域的商业贿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上海市金融纪工委、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共同召开了"新形势下金融欺诈惩治与防范"研讨会。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各会员代表单位,市人大、市政府、市司法机关等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沪上金融机构代表、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参与本会,并就主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金融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并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及金融消费者的合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9,(2):3-21
新发展理念是科学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是针对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而提出的战略引领,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概莫能外。同时,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具有特殊功能与重大意义。五大新发展理念为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立法勾画出了基本内容框架,而法律经济分析表明,必须选择从"低标准"往"高标准"过渡的立法模式。此外,新发展理念视角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实践与立法之间必须能够良性互动,并能通过法律经济分析方法来检验此种互动的效果,从而促进立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王海峰 《法学》2012,(12):119-126
作为规范WTO成员方补贴制度的专门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制度作了概括性和列举性的规制。发达成员方高度重视构建完善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视其为对外贸易支持体系的核心部分。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受限,且存在较大的被诉禁止性补贴的风险。因此,应在《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规制下,加大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财政资助的力度,同时,加强政策性金融的创新机制,构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的合作与互补机制,进一步发挥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制度在支持出口领域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虞瑾 《犯罪研究》2008,(3):35-40
“洗钱”犯罪助长上游犯罪的蔓延,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洗钱犯罪,在相关法律中规定了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金融机构应承担反洗钱的法定义务,反洗钱对于金融机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金融机构应完善各项反洗钱措施,并从制度层面激励金融机构全面履行反洗钱义务。  相似文献   

19.
袁康 《检察风云》2013,(3):12-14
金融发展促进收入分配调整的前提是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但金融垄断的现实困局造成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破除金融垄断成为了实现金融公平的重点。通过金融反垄断制度的完善,引入竞争主体、优化竞争环境、引导竞争活动、规范竞争行为,构建具有竞争性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为调节收入分配和实现金融公平提供助力。资源配置失衡下的金融垄断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调节机制已基本建立,但是在金融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垄断色彩。尽管金融机构数量较多,但大型金融机构几  相似文献   

20.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管理制度作了较多重要调整,一些新规定对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管理等相关事宜也具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制定、劳动合同期限的确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金融机构的相关应对策略,以期使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与《劳动合同法》实现平稳对接,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