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污染中的利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涛 《法学杂志》2005,26(2):68-70
环境公益应主要依靠公权体系维护,私人可通过公益诉讼督促公权的行使。环境私益不宜通过“民事公诉”的手段维护。“小额多数”环境私益的保护应主要解决“搭便车”问题。在完善群体诉讼制度的同时,也应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尊重私权自治。  相似文献   

2.
预防性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功能要旨在于确立一种“全面预防与协同治理”的复合监督机制。当前,预防性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显现出信息壁垒长期存在、监督职责难以厘清和履职情况不易判断等案件办理难题。为有效破解以上问题,应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建设,打破信息壁垒;完善监管职责认定和履职情况判断规则,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建立危机防范体系并制定应急预案,扩大监管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既是精神病人的权利,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特征。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随着我国刑法有关"对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况的确定必须经法定程序确认"的规定建立起来。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决定权由公、检、法多方行使的状况,已在司法实践中暴露诸多弊端,应根据现代诉讼理论的原则,借鉴国外鉴定制度,对有关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并对司法精神医学的程序作新的设计,使刑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更趋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此外,转变司法工作者的执法意识,引起司法工作者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必要性的重视,从而使我国的司法更加人性化,也是目前司法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立法的滞后,司法资源很难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应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能动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审判工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海事法院要充分发挥海事法院跨行政区域设置的优势,充分利用专业特长,积极支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加强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海事司法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法律内涵,分析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实践依据和制度价值,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M.C Mehta律师诉印度政府及机构恒河环境公益诉讼案,可以看到印度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起诉资格的放宽,支持起诉机制的确立和司法能动主义的充分发挥等做法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巨大推动作用及产生的问题。其对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和环境公益诉讼的正常运行均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国家要为司法在促进行政机关环境执法和保护环境方面创造条件,要为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要在立法上对起诉的门槛、诉讼费用的收取、举证的负担和证明的要求等方面为环境诉讼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环境诉讼基金,为环境诉讼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7.
陈菲  杨维汉 《政府法制》2013,(19):23-23
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规定。  相似文献   

8.
《天津检察》2006,(4):10-10
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行为,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6年6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28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谢绍静 《行政与法》2010,(11):90-92
知识产权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蕴含了公益与私益的协调与平衡。然而,私益与公益之间内在的张力却不断冲破这种和谐的平衡态势,公共利益正遭受着严峻考验。面对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受损情形,传统的司法保护无法提供有效救济,可行的办法之一是架构起一种全新的诉讼机制——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机制,以达到维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12,(5):8-11
环境污染危机深化的种种表现,早已进入上层视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便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而为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司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徐芳  李领臣 《人民检察》2020,(22):12-16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食品消费领域大规模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可以实现对社会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促进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然而,由于现阶段法律供给不足,各方认识不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探索实践时常面临困境。应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主体资格,明确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案件范围,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金计算系数,规范惩罚性赔偿金的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申东  李莎 《中国审判》2020,(4):98-101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下,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环境资源破坏案件仍有发生。司法实践中,恢复性司法俨然成为了世界刑事司法改革的新引擎,为刑事审判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力。生态恢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业务文选》2013,(28):40-48
1.2013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法释〔2013〕15号3.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6.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锦汇、常隆等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是一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经典案例。该案涉及三大审理焦点:一是泰州市环保联合会是否具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二是常隆、锦汇等公司以买卖方式处分涉案副产酸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损害后果的认定以及救济方式的选择。总体而言,法院对原告资格的认定隐含着通过支持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而发挥司法环保功能的积极考量,事实认定与因果关系推定法理清晰,对损害后果及其救济方式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但是,在肯定该案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特别强调环境司法的理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规范的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其实施主体应当具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等能力,传统司法难以满足经济法的实施需要,为此必须进行实施模式的创新.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管机构执法是经济法在司法体制外实施模式的创新形式;公益诉讼则是司法机关为适应经济法实施进行的一种体制内创新.经济法必须依赖司法实施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司法只有从法官的知识结构、审判机构和司法程序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实施经济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司法专门化是我国环境司法改革的积极尝试,厘清构成要素是界定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前提与基础.构成要素包含专门化的审判理念和实施机制,实施机制包括专门化的审判机构、受案范围、诉讼规则、执行规则.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机构设立不规范、受案范围不明确、诉讼规则不完善、执行方式效果差等问题,应将公益诉讼作为环境司法改革的中心工作,从制度设计和规范指引两方面着力构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实现路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高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其下属汉阳区人民法院近期以行政协调和解和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一并圆满审结了三起相互关联的环境权益保护行政争议和民事赔偿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虽然这三起环保关联诉讼案例有着较多的特殊性,但撇开其他的特点与特色,案例最有法学研究和法理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益诉讼调查是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关键环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益诉讼调查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应以平台化数据整合破解线索发现难、证据固定难问题,以模型化线索发现实现自动挖掘、提前预警,以专业化调查取证提升调查质效,以一体化调查协同优化调查体制机制。通过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公益诉讼调查的信息化程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