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情景下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访谈、预试和大样本调查,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的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访谈内容的编码分析和预试,初步确定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量表的题项.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来自223家非营利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是一个五因子的结构模型:顾客导向、内部协调、信息收集、行动反应、强调生存.所发展出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法理效度的检验还同时表明了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对组织的顾客绩效和财务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测量结果显示,样本非营利组织的总体市场导向程度偏低,另外从各组成维度来看,样本非营利组织在实施市场导向活动时,一般较为关注顾客导向、行动反应和内部协调.但是对信息收集和强调生存等方面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披露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管制则能保证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充分与有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信息披露管制的法律规范、直接披露相关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披露质量、惩罚信息披露违規行为等路径来加强管制.当然,政府管制也可能产生效果不理想、增加非营利组织运行成本、信息"生产过剩"以及挫伤非营利组织披露更多信息的积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各种因素或力量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原理和方式.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动力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引力模型、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的设计着手.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披露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管制则能保证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充分与有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信息披露管制的法律规范、直接披露相关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披露质量、惩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等路径来加强管制。当然,政府管制也可能产生效果不理想、增加非营利组织运行成本、信息"生产过剩"以及挫伤非营利组织披露更多信息的积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中私人所有权和剩余利润占有权的缺失,使得产权论的主张并不能在非营利组织中变成现实,而超产权论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观点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提高是有意义的。外部管理者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使得管理者为继续获得控制权收益、建立良好的信誉、得到基于心理契约的报酬而不断努力。从而使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得到提高。然而,在非营利组织聘选机制不完善、绩效考核和报酬体系不健全及外部管理者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超产权论也会随之而失灵。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或称非政治组织、非政府公共部门、第三部门、志愿性组织、民间组织等,即指由个体为实现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机构或组织。较西方而言,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更深地嵌入社会网络,逻辑起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依赖性问题。因而,研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忽视社会网络分析,至少要比西方更重视这种分析。已有的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本质都是从先验构造出发的,缺乏对其模式化社会关系的交易研究,而从社会网络分析展开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更贴近我国的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7.
正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增强非营利组织服务社会的活力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非营利组织具有合法的身份地位,畅通的筹资渠道,完善的法律支持,就会使非营利组织更具服务社会的活力,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1.降低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门槛,赋予非营利组织以合法地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采取严格的许可主义及分级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采取"归口登记,双重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构建组织核心胜任特征模型的重要性。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回顾以及对制造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深度访谈,编制了《制造企业胜任特征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提出制造企业的核心胜任特征结构维度,该结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
探索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房建设和运营是中央政府为构建住房制度长效发展机制而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我国对世界通行的非营利性住房发展模式的认可与吸纳。各国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房建设运营的基本经验是:稳固的法律地位是非营利机构参与的首要前提,来自政府的有力扶持是非营利机构参与的根本保证,多方共同监督是非营利机构参与的立身之本,自身组织力量的完善和创新是非营利机构参与的发展之源。对此,立足于现实国情,探索我国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房建设运营的进路设想是:政府应重视对已有的非营利住房组织的支持,政府可尝试专门设立非营利性的保障房发展管理机构,政府可容许和鼓励现有的非营利组织涉足住房保障的相关事务领域,非营利机构自身需努力自我提升和完善,构筑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具有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等特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通过对自2003年以来CSSCI数据库收录的28篇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量化分析,作者了解了当前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现状。研究表明,要想实现非营利组织治理现代化,就要以法律建设保障组织发展、以信息公开改善组织形象、以自身建设谋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公共利益组织实施特别的管理及优惠待遇,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十余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行公共利益组织立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体系划分存在一定问题,可以借鉴公共利益组织和一般非营利组织的划分方式,对非营利组织重新进行分类管理.其路径在于: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资格,建立非营利组织分类管理模式和建立差别化的扶持和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理论探索》2011,(4):142-144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现状是:现行法律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定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会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分立"的模式,二是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模式;现行法律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注册采取了不同态度。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机制两个方面。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水平,要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决策人的治理功能,强化监督人的地位与功能,健全内部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还要完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各种因素或力量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原理和方式。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动力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引力模型、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的设计着手。  相似文献   

14.
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虞维华 《行政论坛》2006,85(2):91-95
萨拉蒙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积极的反应。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对其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萨拉蒙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观点是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财政支持减少的条件下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市场化倾向,他明确提出了“志愿失灵”的概念,指出其不足之处、应用价值以及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危机趋势,萨拉蒙的理论成果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参与度调查问卷开发过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试测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研究表明,对美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参与度调查工具"(CCSSE)修订后的调查问卷(CCSSE-Chin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学习性参与度调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非均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营利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改变,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但正如新制度主义学派所指出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体系是存在非均衡现象的,主要表现在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两个方面,究其原因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特定的社会体制和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的弱化使然.促使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化,需要构筑政府主导、市场协同和非营利组织主动的制度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编制民众社会公平期望问卷及对影响民众社会公平期望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在广泛访谈的基础上,经过问卷的编制、初洲和再测,形成了三个维度,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公平控制;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证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问卷编制发现:民众的社会公平期望在年龄和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差异上,41~50岁年龄段的民众程序公平期望最低,31~40岁年龄段的男性社会公平期望水平要远高于女性;在职业差异上,无业人员的分配公平期望最低,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公平控制期望最高.同时研究发现了积极社会信念在公平体验和公平期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没有发现过去生活满意度对公平期望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营利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的营利问题是指非营利组织对其非营利性原则的背离。目前,我国部分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营利问题。对此,要严格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界限,细化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完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治理结构,增强其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外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和资源保障。然而从总体来看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制仍比较严厉 ,我国非营利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 ,自身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其职能也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这些导致了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较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制约了其进—步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若要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必须要具备充分的合法性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也必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非营利组织的政治性将逐步淡化 ,社会性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必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我国已经确立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取向,但是没有“大社会”是实现不了“小政府”的,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是一条培育和发展“大社会”的重要途径。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对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应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