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刘慧 《学理论》2009,(21):121-122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重视教育改革的一位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系统地概述了胡适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教育的深沉思考,细细品位胡适教育思想于上个世纪传达出来的深透、理性、现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邱淅闻 《学理论》2010,(23):171-172
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近代史发生深远影响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胡适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倡导文学革命,最早提倡白话文。白话文的倡行为思想解放提供了最方便、最锐利的工具,而思想解放真正的核心内容是人自身的解放,也是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同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面貌,建立起深沉并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励着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增强文化自信,理应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研究力度,对于培育具有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归属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学理论》2020,(8)
文化自信是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是支撑国家精神纽带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面对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人民对未来精神文化生活充满着新期待。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树立文化自信,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应充分挖掘人民的力量,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造与革新,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从而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的作用,并且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放在一起,足见其重要地位。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其时代背景,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在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晓芸 《学理论》2015,(7):13-14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是彼此孤立和割裂的,而是在文化本源、目标指向、包容态度、继承创新品质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内在共性,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依存。二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本源支撑,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所在,"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联,增强文化的自觉性和价值观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0.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5):170-171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我们国人的文化认同比较明显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一个是对现实文化体系的认同。对现实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提升文化认同,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武小靖 《学理论》2013,(15):3-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出发,论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在分析了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各国文化在全球视野内交流融汇,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失范、文化冲突的现象也旋即出现,考验着不同民族和国家文明和意识形态存在的根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当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生活遭遇现代性,无可避免地出现:与个人主义相伴相随的享乐主义盛行、物欲追求代替精神需求、文化变得工业化且媚俗化,要解决中国面临的上述文化失范现象与这种现代困境,亟须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韵和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国民、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4.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是事关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不少人对“中华文化”范畴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定式化的倾向,以及存在许多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重大认识问题上的误解与偏见,势必影响到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种海峰 《学理论》2012,(15):144-14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在我国一定范围还存在着文化自我殖民的不正常现象,这势必影响到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发生的前提,文化交流是增进文化自信的条件,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但从全球角度看,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从我国社会发展看,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从高校教育看,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弱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他们成为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首先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才能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讲解文化自信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两课"教学,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走中国道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坚定文化自信,最关键的是明白自身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优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包容性和君子精神;革命文化对腐败的抑制、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的优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解决当代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显著的优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应对风险和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需要反思、勘划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呈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价值与核心理念,在建构和提升文化自信中巩固和增强改革自信,并以文化自信为基础,把握、审视、强化、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此引领和推动改革发展。文化自信本身也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才能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才能不断被锻造成为支撑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