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但从全球角度看,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从我国社会发展看,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从高校教育看,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弱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他们成为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9)
受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爆炸的影响,欧美、日韩等国的流行文化肆意占领着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领地,各类腐朽、堕落、颠倒的价值观势不可挡地入侵。正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从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0)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建设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在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当今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文化自信培育要根据其心理特点选择有效方法的思路。一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二是培养其创新思维与批判意识;三是注重历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骨干大学生代表着学生中的精英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对策群体,是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未来对文化的态度。经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内存在骨干大学生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参差不齐、高校内部对骨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与引导薄弱等现象。提升文化自信,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高校而言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双方应提高认识,同向而行,共同促进文化自信的增强,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殷冀锋  王乐 《理论导刊》2020,(9):123-12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8)
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影响着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的传播与认同带来了诸多影响,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本文分别探讨了它的现实意义以及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认同的培育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和精神特质的总体性判断,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新的机遇,具有发展的新境界、新基础和新方位。同时,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中国文化向心力等遭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因此,探寻增强文化自信的对策,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
剖析高职大学生对于工业文化的不自信原因:受中国传统封建士大夫"学而优则仕"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受农耕文化和小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受外来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提出工业文化自信建构的具体路径:主动融入所在城市地方历史文化中;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力推动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既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群体,也是弘扬和践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个别研究生文化自信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正确引导,有效提升研究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研究生革命文化底蕴,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这对我们更好地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文化自信作为振兴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社会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培育文化自信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价值为研究目标,首先讨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以及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引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最后从文化培养、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论述文化自信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战略意义,即以大学生群体作为文化载体,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8)
文化自信是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是支撑国家精神纽带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面对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人民对未来精神文化生活充满着新期待。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树立文化自信,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应充分挖掘人民的力量,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造与革新,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从而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长存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自知和觉醒,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不懈的追求和美好向往,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力量,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所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实践动力。研究和探讨文化自信思想,要从文化的主体性、传承性、包容性、发展性四个方面,深刻认识其主要特征和思想特质;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四个视角,深入把握生其成动力和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6.
苏冰钿  崔薇薇 《学理论》2013,(18):314-315
采用自编自信心量表对商学院两百多位大学生的自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信心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包含公众面前的舒适度和演讲能力、朋辈互慰互助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态五个维度;被测的大学生自信心状况良好,只有13%的学生自信较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业成绩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增强文化自觉 提高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希平 《求知》2011,(11):6-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首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重申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全球化背景下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加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频繁交融交锋,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文化领域的软实力比拼上:  相似文献   

18.
武小靖 《学理论》2013,(15):3-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出发,论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在分析了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高校推动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文化自信能够起到指明发展方向、注入鲜活血液、树立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特色等作用。针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导向性不强、同质化严重、功利化明显的问题,本文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深入探析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以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20.
殷红 《学理论》2014,(6):282-2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构成"三个自信"理论的核心。高职学生坚定"三个自信",可以深刻把握我国国情、理性思考民族命运、主动担当历史重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三个自信"的理论来源、"三个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探索培育"三个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