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抚养已走进千家万户,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隔代抚养衍生出了诸多问题,摆脱隔代抚养的痛、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是我们迫切希望的。对于隔代抚养利弊的研究是解决隔代抚养之弊端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8,(7)
正2017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二孩占比首次超过了50%。全国多地的调查发现,全职受访母亲中,约三分之一因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女性的职业发展和孩子养育出现了矛盾。过去传统的老人照看孩子的方法将难以为继,一方面源自于隔代教养出现的问题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伴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逐步落地,老人教养小孩的现象客观上也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唐名淑 《学理论》2014,(26):276-278
家庭是每个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家庭中同样受到深刻影响,尤其是高学段小学生。为此提出教育建议如下:提高家庭成员对交往焦虑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父母关系与父亲的角色;建构学习型家庭,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营造高质量的主观生活幸福感;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减少非核心家庭与隔代教养的发生率;注意社交焦虑中的城乡及偏见,教育要有侧重点;建立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机制;抓住人际交往训练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齐绩 《学理论》2012,(16):118-119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从现实来看,弊大于利,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从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父母教育意识的提升几个方面来尽量消除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城镇化的一个核心议题。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留守儿童群体、隔代教育、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和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现今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此专家学者们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也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始重新布局调整,政府也开始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和人力投入,从而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妮 《学理论》2010,(9):53-54
近年来,隔代抚养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隔代抚养虽为父母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不可避免地对孩子的身心成长,特别是子女与父母间的亲子关系带来一定影响。从对隔代抚养下成长的子女以及家长进行的相关调查,发现隔代抚养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并为改善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状况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2)
霍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出发,针对目前中国家庭早期教养中存在的弊端,确立了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和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现代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丽婷 《学理论》2013,(2):241-242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交往的实质。以安达市曙光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调查和研究为例,对大班家长进行非结构型访谈,采用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与家长当面访谈的方法。对当今家庭中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进行追踪和调查,从中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教养方式的问题。并由此得出,父母应该建立怎样的教养方式才能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4年面板数据,研究(外)祖父母提供的隔代照料支持对青年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通过建立隔代照料支持和女性就业决策模型发现,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青年女性劳动参与主要取决于其非农工作收入和幼儿照料成本的比较。进一步分析Prob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的结果发现,在中国,隔代照料支持对农业户口青年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较大。隔代照料支持显著提高农业户口青年女性非农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显著提高非农户口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但对其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孩子年龄越小,隔代照料支持对青年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越大,尤其是对有0-3岁孩子的青年女性非农就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马素红  杜丽娟  冯敏 《学理论》2015,(2):261-26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399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发现,初中生的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父母拒绝与情感温暖(尤其父亲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娟 《青年研究》2004,(8):15-22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 1 2户流动人口家庭进行深度访谈 ,通过对成长指导、教养氛围、控制方式、教育期望等方面 ,探讨流动人口家庭教养方式 ,得出相关结论 ,以期进一步探讨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美国社会的犯罪率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据统计,一九八三年美国犯罪案件有一半是十四岁至二十一岁的青少年干的。青少年犯罪的急剧增加,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未成年的犯罪青少年,在美国是怎样进行教养的?教养的效果如何?在美国逗留期间,我们有机会参观了两个迥然不同的青少年教养院,从中看到了问题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刘平 《学理论》2012,(14):67-68
应对方式(Copingstyle)是指个体应对挫折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素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人口有九亿多,其中农村青年占农村总人口的25%以上,他们是稳定和发展农业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在我国青年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农村青年问题也是我国青年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青年的状况、出路、流向,和发展途径不仅影响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5.
吴声凤 《学理论》2010,(22):69-70
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路径选择"问题,其中包括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界定、目标定位、模式等方面。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既要考虑现有农村居民居住方式,也要遵循农村城镇化趋势,即要依据不同区域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吴晓艳 《学理论》2012,(27):46-48
为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了解学生自然情况的调查问卷,在包头市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选取400名初中生和16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查显示,流动儿童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惩罚、拒绝、否认和贬低的教养方式,缺少对孩子的关心理解、情感温暖;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因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赵敏 《学理论》2012,(14):23-2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根基牢固与否。管理体制、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因素等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长期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在体制、政策和财政上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 ,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大意义。笔者从考察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入手 ,分析其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盛明明  李可钰 《学理论》2013,(16):113-114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在校本科生140名,以UCLA孤独量表、岳冬梅改编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王登峰(1994)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量。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有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程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管理何去何从:整体性治理视角的尝试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社会管理不但任务繁重,而且充满矛盾和挑战,尤其以结构性的碎片化问题最为突出。其中,价值取向是根本性问题,位于结构的核心,表现为农民主体价值的缺省。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公共文化位于价值的外围,突出表现为公共精神的结构性缺失;而农村社区建设的共同体取向所面对的重大挑战是社区认同渐行渐远。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动力层面,社会与国家间关系仍有待理顺。社会功能开发同农村自主性的共时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五大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思路是采取渐进的策略,以整体性治理整合资源,使农村社会管理从局部走向整体、从断裂走向连续、从破碎走向整合、从分散走向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