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岛内蓝营势力和大陆惠台政策的影响,民进党凭借在台湾全面执政,不断推行"绿色恐怖",试图打击政治异己和阻挠两岸交流。随之,岛内民众为维护自身利益,逐步提高反抗意识,采取相应行动,汇聚成反"绿色恐怖"力量,两者对峙态势不断上升。调查VS质疑今年台湾高中毕业生申请大陆大学成风潮,台湾"第一男子高中"台北市立建国高中,今年申请赴大陆就读的学生约70人,而2017年仅为20人。  相似文献   

2.
1月11日,台湾完成2020年两项选举,民进党和蔡英文得以继续维持其在岛内的执政地位。对于这一结果,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是“绿色恐怖”对公平正义道德价值的颠覆。但民进党的一时侥幸改变不了国家必将统一的历史定势。一、选举结果:一朵非理性的“恶之花”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和蔡英文高票胜出的背后。  相似文献   

3.
台情扫描     
《两岸关系》2021,(8):30-31
正民进党当局强化内控,加紧打压异己近期,民进党当局强化内部管控,不断打压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党、人士,营造"绿色恐怖"氛围,阻挠、破坏两岸正常交流交往。强化内部管控。一是台"国防部"制订相关办法草案,规定负责台湾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研发的"中科院"全体人员,出境必须申请,离退3年之内的"涉密人员"也受此约束;"中科院"人员不得在大陆、香港、澳门转机,不得进入上述地区。二是台"内政部"提高岛内社团邀请大陆人士来台交流的门槛。  相似文献   

4.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12)
正"促进两岸交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合法合规合理,不用害怕民进党的‘绿色恐怖’",十三届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召集人、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5月2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大会驻地受访时表示,两岸经贸发展不会停滞,台湾民进党当局阻碍两岸交流合作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台联界别聚焦两岸交流杨毅周表示,在新的两岸形势下,全国政协台联界别致力于探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希望将"31条措施""26条措施",以及新出台的"11条措施"落在实处,让台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13)
正摘编自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题为《南台湾最挺也最惨!看看民进党铁票区的众叛亲离》文章指出,民进党在台南、高雄、屏东执政逾20年,嘉义县也有17年,2016年南台湾乡亲终于盼来绿营的全面执政,但蔡英文执政2年来,却让台湾南部开始冒出"民进党不倒XX不会好"的布条,就连深绿许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22)
正摘编自11月6日台湾《中华日报》为了抗议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立院"党团打算强行通过"一例一休"修正案,台湾青年团体连日来进行激烈抗争,过去民进党鼓动"违法抗争",甚至进一步赖以取得政权,如今涉嫌"违法"之抗争反噬民进党,蔡当局及民进党实乃咎由自取。近日台湾青年团体先后闯入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办公室、民进党中央党部,更是民进党自作自受之  相似文献   

9.
赵静 《两岸关系》2020,(2):26-28
从“国安五法”到“中共代理人修法”,再到“反渗透法”……为了打压岛内持不同立场的党派团体人士,为了恐吓、惩罚参加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更是为了谋取选举私利,民进党2019年在岛内社会营造“反中”“恐中”氛围及“绿色恐怖”,可谓动足了脑筋、使尽了力气。  相似文献   

10.
宁馨 《统一论坛》2016,(4):48-50
民进党自5月20日在台湾执政以来,各种挑战与困难接踵而至,已经让新当局吃尽苦头,在短短时间内支持度快速下滑。据岛内媒体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主导的行政团队不满意度接近四成,满意度仅剩45%左右,不满意比例接近满意比例,几要形成"死亡交叉",再对比行政团队最初任命时高达6成以上的满意度,凸显民意失望程度。民进党一贯所谓"绿色执政、品质保证"口号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1)
<正>摘编自2016年12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在审议"公投法"有关民进党提出的"领土变更案纳入公投"主张时,国民党反将民进党一军,表示不反对,让绿营"立委"急忙推托,声称"领土变更"要在"宪法"的层次上处理。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吕謦炜的评论说,此举,让"台独"丑态毕现。民进党自己提出要让"领土变更案"纳入"公投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蔡英文当局继续陷入执政困境,台湾朝野恶斗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处于盘整中,内忧外患形势加重。台湾民意出现新变化。"茫"字当选台湾年度汉字,折射出台湾民众对蔡英文当局、民进党的不满和无奈。一、民进党当局施政继续陷入困境,引发台湾社会民怨沸腾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拒不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致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台海局势不确定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升高所谓“大陆对台认知战威胁”调门,不仅利用公权力编织“认知战”天罗地网,还“抹红”“抹黑”与大陆往来交流的对象,甚至在2024台湾选举结束后立即设立所谓“认知战研究中心”。但即便是在“绿色恐怖”之下,大陆风土、美食、潮流等文化仍然受到台湾同胞热捧,大量事实证明:两岸向心力越发强劲,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完全不是民进党当局肆意操弄“认知战”就可以阻挡的。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7)
<正>民进党的党纲第一条就是"台独"。长期以来,民进党不遗余力地宣扬"台独"史观,手法多种多样,修改课纲、进行"台独"洗脑教育是最便捷的一环。民进党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地修改课纲,宣扬"台独"史观,显然是从中尝到了"甜头"。这就是蔡英文从所谓"太阳花学运"中总结出台湾青少年的"天然独"。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大选",民进党收获了"天然独"的选票,因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李登辉在2015年初与台湾岛内大学生进行世代对谈,公然宣称  相似文献   

15.
黄涛 《两岸关系》2015,(3):14-16
<正>1月21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蔡英文2014年回任党主席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就国际、两岸、台湾内外整体情势进行评估,并就两岸城市交流进行讨论。蔡英文在会上提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有利"和"三个坚持",要求民进党执政县市建立"处理两岸事务之机制",并加强信息和经验共享。台湾舆论认为,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主要意图是独揽绿营两岸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是该党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纷纷抨击民进党在选战中操弄"台独"意识形态、升高蓝绿对立,强烈呼吁台湾当局尽快调整两岸政策,改善两岸关系。一、民进党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抹黑"政治对手,与台湾民众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愿望背道而驰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民进党惯用统"独"、族群议题来动员民众和宣传造势,但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5日,曾带领民进党走出2008年惨败危机的蔡英文发表"重建信任、台湾再生"政见,正式宣布参加定于5月举行的民进党主席选举。自此,都有过党魁经历的苏贞昌、谢长廷、蔡英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围绕民进党主席改选之战正式展开。民进党主席职位关系到2016年"大选"候选人之争,民进党内三强鼎立的局面如何演变,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在台湾岛内经常成为极具争议的人物,从2014年上演"关说案",到2016年被台湾劳工人士打倒在地,都话题十足,颇为外界诟病。由于柯建铭是民进党的重量级大佬,位高权重,因而虽然屡屡出格,却总能"化险为夷"。但台湾舆论认为,柯建铭若继续恃权自傲,罔顾岛内民意,未来恐终将被傲慢吞噬,被台湾民众无情地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大选,国民党推出的"马萧配"大胜民进党"长昌配"220多万票,终结了民进党在台湾长达八年的执政,成功夺回台湾最高领导人之位。加上先前在第七届立法机构取得超过四分之三的席次,国民党在台湾政坛奠定了"完全执政"的地位,可谓气势磅礴如日中天。然而国民党好景不常在,曾被学者预言二十年内难以翻身的民进党触底反弹绝地反攻,从2009年3月苗栗民意代表补选迄今,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的台湾大选备受外界关注,从候选人登记伊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始终是大选的焦点议题之一。为此,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月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关系新思维,8月提出"台湾共识"概念,在10月的竞选活动中喊出"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后来针对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