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方法发生极大的改变,内省与思辨的研究方式逐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所替代,然而这种研究范式却面临"解释鸿沟"问题。神经现象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试图采取"互惠约束"的方法在神经科学和现象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解释鸿沟。大多数神经现象学理论仅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自然化,"解释鸿沟"问题只能诉诸本体论上的自然化,只有摈弃概念二元论,更新意识本体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瓦雷拉等人对"生命—心灵连续性"论题的讨论,是更新意识本体论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研究方法对任一学科发展均具有基础性影响。伴随比较政治学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吸收借鉴和自身发展,在学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构建环节的案例选择,还是因果推论中的变量或参数设定均存在低估"关联效应"或形成伪因果关系的风险,内置于研究方法的"选择性偏差"最终干扰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政治学不同研究方法使用中选择性偏差产生原因和具体来源,提出选择性偏差"被动型规避策略"和"主动型规避策略"两种不同的解决路径。具体而言:既基于研究实践经验,着重就代表性案例确定标准与选取策略,支持性案例(positive cases)与否决性案例(negative cases)检验,理论定位与案例选择关系,定量研究抽样设计与抽样过程,二手数据使用与筛选标准,模型类型与建模目标匹配等"被动型规避策略"进行讨论,亦从研究设计层面探讨主动型选择性偏差规避。实现为学者未来比较政治学研究提供基础性方法工具清单,最终促进学科研究方法进步和提升学者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相似文献   

3.
女性与科学是研究科学及科学史问题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围绕女性与科学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着重从"人类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女性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传统科学发展存在偏差、女性有未开发的智力和性别优势、女性有独特的关注内容、研究方法"等女性与科学关联的角度进行剖析,为女性进入科学提供一个新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4.
姚飞鸣 《学理论》2013,(14):96-97
":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的问题。以陕西为地域,以当代陕西农民对象,对陕西农民的经济意识进行了具体化、实在化、客观化的研究,通过对当代陕西农民经济意识的研究,试图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冯岭 《学理论》2014,(5):140-141,165
随着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作家"触电"现象日益频繁,作家对自身与电影的关联互动以及由此生发的相关认知、意识和观念,也在逐渐变化,最意味深长的是有的作家在"触电"中逐渐具有了影视文化的产业意识和产业思维,并为平衡文学艺术水准与影视生产规律之间的关系做不懈地努力。作家与影视产业之间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以达到最终创造双赢互利局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荣静 《学理论》2014,(1):193-194
"90后"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同时存在着孝亲观念薄弱、培育之恩缺失和回馈意识淡薄等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90后"大学生自身感恩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的偏失、高校教育人文关怀的不足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对"90后"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提倡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不断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个层面加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6,(3):37-42
基于中国本土背景来分析我国政社关系演变历程,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的基本共识。但是研究的范畴不应仅限于当前问题的突破和实验的创新,更应该从历史宏观背景中,挖掘政社关系演变的基本规律和规范要素。政社分开的"善制进路"即是在体制变革的微观具体制度演变考察中探寻政社分开的层层递进之路;"善治进路"则是基于问题意识上的反思进取,从相关政策沿革及社团发展演变规律中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以治理转型的理论意识倒逼政社分开的事实路径。二者以内外双重进路共同影响和推动政社分开的顺利实现,从而构建一条"政府之用"向"本体(社团)之律"再到"客体(体制要素)之通",最后到"目的(善治)之本归"的求真问路。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3)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高职生的心理素质高低决定着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12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就"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对调查后的数据及问题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沟通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文献和数据,对2000年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文献从时间、空间、期刊、著者、主题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为今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提出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中国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与发展,既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道路的历史建构成果,又广泛而深度地参与着中国道路及其理论自信的确立与拓展。这样一种紧密的时空联系和命运关联,不仅从本质上把当代中国哲学的演进建构成一种呼应中国道路崛起的学科深化与学术自觉过程,也必然要把"面向中国的问题意识"凸显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存在与发展方式。所谓"面向中国的问题意识",突出强调的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古人对人与物、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一些合理的认识,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见解.在古人对他们理想社会的描述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古代思想家大量地表述了"爱民"、"恤民"的思想.传统人本思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影 《理论探索》2024,(1):36-41
调查研究本质上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从而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调查和研究才获得认识世界的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他们把社会调查变成了自觉的行动,把理论研究建构在对现实社会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所进行的调查研究遵循着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即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典型调查与普遍调查相结合、调查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同时坚持调查研究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这些原则对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解决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3.
个体的道德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内部过程。20世纪初,道德发展开始成为主流心理学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超个人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斯金纳、罗洛·梅、维尔伯和皮亚杰等,他们都对道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心理学的视野下进行道德意识的研究,更有利于我们对道德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8年12月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珠三角城市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珠三角九市为主体区域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先行先试.随着珠三角区域优势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的形成,以"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一小时文化圈"等为目标的文化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分析这一趋势入手,比照世界大城市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经验,对珠三角文化一体化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意识及其本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认为勇于正视和回答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所提出的各种理论挑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时代动力和契机。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的字面含义其实也就是对自然之物的根据进行揭示,因此,我们试图从物的角度来对康德的形而上学进行重新描述。这使得康德的形而上学呈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康德的形而上学对物的三个"面相"进行了揭示,即作为现象和自在之物的物、作为善恶客体的物和作为合目的性的物。康德试图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而使形而上学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但却在客观上导致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这加速了体系化的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衰落。  相似文献   

17.
贺雪峰教授等指出,当前国内学界和政策部门在"三农"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认识上的形而上学,很多成果是仅仅通过研究表面现象而得出的结论,这对合理解决"三农"问题危害匪浅。他们提出要以辩证的观点来研究"三农"问题,以期匡正研究流弊。笔者认为,尽管贺教授等提出的观点颇为新颖,然而,其研究方法和相关观点都值得商榷,如果依照其理论来解决"三农"问题,不但可能会加剧业已很严重的"三农"问题,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更可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1998-2016)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但具有不平衡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高被引文献与论文发表时间、期刊影响因子没有显著关联;研究方法多采用规范分析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研究队伍仍需加强,研究领域受政策影响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边缘化的趋势.繁荣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推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创新与转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70年代之交,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纳萨尔主义的吸引,孟加拉青年满怀激情地投身于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纳萨尔运动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印共(马列)试图通过歼灭战将他们培养成革命"新人"。随着运动从农村蔓延到城市,加尔各答在进行都市歼灭战的同时爆发了文化革命,青年学生猛烈攻击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及其机构,捣毁历史名人、民族英雄的雕像。雕像破坏运动看似偶然和非理性,但却产生了预料之外的革命效果,标志着与原有政治理解模式之间的决裂。学生运动唤醒了青年一代的政治意识,促使知识界重新反思印度19世纪以来的历史与文化,最终推动了庶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创新的基石,也是促进部队科学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分析了部队建设中存在的"思想保守,发现问题不敏感;方法呆板,应对问题不灵活;作风漂浮,揭示问题不自觉"等问题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阐明了增强问题意识,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思考,主要有解放思想,树立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加强学习,提升找准问题的综合能力;健全制度,建立查找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