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我对厦门的最初印象,更多是来自两岸合拍电视剧《厦门新娘》。对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到厦门来。"来自台湾新北的王欲荷,2012年1个人带3个小孩来到厦门,那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养儿育女的同时,她重拾"故事妈妈"的"老本行",融入当地生活,如今在厦门生活得有声有色。53岁的王欲荷说,厦门与台湾不仅地理位置近,心理上的距离更近,语言、习俗相近,跟在家里一样,"台湾是老家,厦门是新家。我是新厦门人,我愿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从硬体设施来看,厦门这些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则是从‘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正>你印象中"弹钢琴的女生"是怎样的?恬静,淡雅,有气质?古晓梅符合你对钢琴女生的所有想象。古晓梅是一位来自台湾的钢琴师,目前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担任钢琴教授和键盘教研室主任,也是厦门大学唯一一位获得俄罗斯及美国双钢琴博士学位的钢琴师。从2013年来到厦门,古晓梅一直生活在这里。她说,厦门和台湾都是闽南文化,在语言上同出一个根源,"无论我走到哪里,他们知道我是台湾同胞都对我非常的关照,并把我视为自家人。厦门是个非  相似文献   

3.
<正>6月15日,第十七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台湾苗栗县的侯彦志,厦门4928涂鸦馆创始人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在厦门的8年创业故事。"在8年的创业历程中,我摆过地摊,做过瓷器批发,到现在,我在厦门的曾厝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瓷器涂鸦馆。8年来,我从对大陆的一无所知,到如今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紧贴这个时代的脉络,可以很好地经营自己喜欢的事业。我想,我的故事,可能会给予一些有意愿来大陆发展的台青们一些启发和帮助。"侯彦志说。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6)
正黄育青,来自台湾高雄,2017年来厦门,现任厦门市海沧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我在海沧已经3年了,在这边认识了很多乡亲,这些乡亲就很像我的长辈,也有一些是我的朋友,让我觉得我在这里有第二个家的感觉。我觉得我在这边生活,希望能保护到我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中铁大桥局集团五公司厦门工地,如果你问:工会是什么?大多数已经加入项目部工会组织的农民工都会告诉你:工会就是我的家。观念的转变:“我要入会”厦门纳潮口大桥项目部是个管理型项目部,有正式员工52人,外来协作人员却有五百多人,施工高峰期近千人。这些外来人员大多数来自河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农村,其中与项目部业务关系相对固定的作业队伍有三个,相对稳定的农民工二百多人。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农民工,与项目部员工一起长年奔波在外,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对工会来说,首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成 《今日广西》2007,(21):46-48
“环球太太”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而朦胧的概念。实际上,“环球太太”的比赛自1977年创办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2007年的“环球太太”大赛是中国第一次派出选手参加的比赛,因此在中国了解这项比赛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著名球星贝克汉姆的妻子“辣妹”维多利亚,没有人会觉得陌生,而她正是2006年“环球太太”大赛的冠军。今年夏天在比赛中夺魁的,却是眉目中颇有些花木兰般英气的中国女人李珺。  相似文献   

7.
从那以后,不管有多么忙,我都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妻子…… 口述者:范先生 婚龄:8年 都说婚姻有个“七年之痒”,这个词对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不是说我和妻子的感情不好,而是我们的婚姻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一次危机。现在回想起来,它的责任主要在我。 我和我太太来自同一个城市。双方父母的家只相隔一条街道。从16岁我们认识到26岁结婚。感情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和考验。我太太身材娇小,性格温柔。记得那些时候我经常叫她“小猪”,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天。她对我说:“从今天起,小猪正式交给你了,以后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相似文献   

8.
尹赛楠 《台声》2022,(24):80-81
<正>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就是努力活成一个平凡人。每个平凡人,都可圈可点。澳门莲花卫视系列报道《台湾同胞澳门情缘》第2季中的5位平凡的台湾同胞,用热情、汗水和智慧在澳门成就一片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他们的故事。李明亮:努力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我母亲是我和太太的媒人。在台湾的时候我母亲很喜欢翡翠,机缘巧合下母亲带我到她常光顾的翡翠店,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嘉仪。婚后太太想回澳门发展,我就随太太,毕竟她去哪我就跟着去哪,所以说,我是‘嫁到’澳门来的。”李明亮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建国50周年前夕,我受北京市台联选派,来到中央党校合籍干部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我和来自福州的妹妹、来自厦门的堂妹以及来自江苏的堂姐,相聚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回想起自己的成长道路和生活历程,不由我思绪万千。我是一个出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从小生长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厦门,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文革”前我家的籍贯填为“厦门”。但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在饭桌上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和弟弟妹妹:“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你们的祖父在台湾被…  相似文献   

10.
衍太太遗风     
衍太太遗风奚川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到一位被称为“衍太太”的女人。当还是儿童的“我”走进她家时,衍太太便将她和男人正看的一本书塞给“我”。“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成年的读者读到这...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83年开始担任第五届省政协委员。多年的委员履职历程中,有一件事令我不能忘怀。2005年,我在众多的函件中发现一封来自厦门的信,拆封后,谢贺的名字跃然于纸上,一位厚道、纯朴、寡言的老台胞身影浮现在眼前。如果不是事急,像他这样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是不会提笔反映其目前所处的困难境地的。他在来信中提到:“我  相似文献   

12.
我于去年5月28日—30日,随福建省残联两位同志到厦门调研聋人工作。厦门聋人工作做得很好,1997年曾获中央颁发的:“优秀残疾人之家“称号(全国仅此一家)。他们工作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1.厦门聋人工作情况厦门位于福建南部,本是海岛,五十年代鹰厦铁路建成,火车穿过海堤直通市区,成为半岛。现在它是福建省经济特区。全岛环境优美,工业生产发达(外资、合资企业大多集中在湖里开发区),曾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厦门(包括同安)聋人约有1000余人,岛内160多人,聋人主要在两处福利厂工作,即厦门毕升印刷厂与厦门福利印刷厂,约有七八十人;其他人散处厦门各单位。厦门聋人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下岗、待业的少,就业聋人一般每月工资400元—600元上下,在厦  相似文献   

13.
她——酷“李安得了金熊奖报喜,林惠嘉被电话吵醒还很不爽。”“酷”是李安形容太太林惠嘉的词。他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回忆自己第一次以《喜宴》获得金熊奖时,想着太太支持她这么多年,如今电影获奖要赶紧给太太打电话报喜才对,于是就拨电话回家。当时是美国时间早上5点多,太太被电话吵醒很不爽,“我说:‘我们拿金熊奖了’,她说:‘喔’,我说,跟内地电影一起拿的,她问:‘没有别国参加吗?’我说:‘有,有’,她就挂电话了。她就是这么酷,这么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一点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六十多岁的蒙太太是曾在中国工作过的德国汽车质量专家蒙彼德先生的夫人。她曾陪同丈夫在中国生活了几年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她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 ,学习并研究了中国汉字 ,成了半个“中国通”。我同他们夫妇是好朋友 ,蒙太太还是我的“学生” ,我教她汉字和诗词等。蒙太太回国之前托我办一件事 ,把她家的地址翻译成汉语并做一个“大一些漂亮些地地道道中国式”的门牌子。我去德国前 ,把一件重要事情记在笔记本上 :“去看看蒙太太”。蒙太太一家住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市斯登达勒大街 5 7号 ,这是一座漂亮精巧的乳白色大屋顶三层小楼。宽敞…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回家过个祥和欢乐的年是出门在外亿万中国人的心愿。然而就有这么一段短短窄窄的四百里回家路,且停且行,走了55年依然漂泊无岸,日日复年年,涨落在海峡两岸的一衣带水成了两岸骨肉同胞最浓的乡愁。 2004年春节前夕,我刊聚焦海峡归途:厦-金-台“海空一条龙”春运,编发一组来自对台最前沿——厦门的特别报道,见证“两岸本一家”的亲情故事。 至截稿时,2004年的春节包机双向直飞尚未有定数,不过厦门传来的消息还是给人些许宽心安慰,厦-金-台“一条龙”春运联合作业中心已接到在大陆台胞返乡订票数逾五千。“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回家的路再难再长都难不倒中国人团聚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6)
正张教授:您好!知您主持的"闽台海上民间习俗"研究进展顺利、收获颇丰,心中感佩。我从小生长在美丽的厦门。在历史上,厦门是一个渔村,是渔民聚居的村落。渔民俗称讨海人。厦门的老居民生来就是讨海人、讨海人的后代和讨海人的朋友,熟习或者熟知讨海人的民间习俗。今天要向您报告的是闽台讨海人为闽台海上岛屿命名的故事。我在厦门鼓浪屿居住的时候,寓所窗前是"海上捕捞大队"停泊渔船的船坞,门外是讨海人修补鱼网的场所,日常生活里总有讨海人的身影和声音。  相似文献   

17.
“来厦门度假,在这里休憩心灵。”这是2012年9月上线的专题片《我的厦门一一市长带你游》中,“导游”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请。片子以副市长的视角,用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通过叙事散文诗的内心独自,把厦门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融人到市长的感悟中,呈现出一个既有滨海风光、  相似文献   

18.
在靠近上海的著名旅游城市苏州城西郊,一个新崛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这座古城的风貌。在这里居住着SOO来户“洋居民”,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大都是到苏州来工作的投资商及专家学者、工作人员。来自童话王国丹麦的彼特先生曾说:“我是‘地球人’。”此话颇具代表性。那么,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地球人”在苏州新区这个“地球村”生活得怎样呢?这是“村”内外人士共同关心的话题……酷爱中国艺术的德国家庭郝伯特夫妇来自德国,先生爽朗风趣,太太…  相似文献   

19.
黄先生倾其所有,以93800元的价格从房东陈太太手中买下一套手续完备的二手房。就在一家人欢天喜地乔迁新居时,冷不防又冒出另一位中年妇女,宣称“这房子是我的,我才是陈太太。”两个“房东太太”都出示了《结婚证》、《户口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2003年2月上旬,笔者独家追踪采访,想不到这套“金屋”竟牵出了一个一波三折、剪不断理还乱的离奇故事。  相似文献   

20.
娃哈哈  朱建华 《台声》2002,(9):40-41
首先,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叫娃哈哈。我是来自日本的台胞,正在北京提高我的普通话水平。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祖国大陆。第一次来大陆的时候,是在广东政府招待日本神户的“中华同文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广东的暨南大学免费居住两个星期,当时我是初三的学生,那时候我对中国的经济完全不了解。但是,我的确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圳,我看到一些高楼大厦。当时我完全没想到中国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建筑。这次是为了参加海外台胞青年夏令营和提高中文水平而回国。所以我直接从日本大阪飞往厦门与32个海外台胞见面。厦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