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对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解决当前网络文化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有积极意义.传统和现代的不可分割,及其与现实虚拟的紧密联系,成为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乃至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资源、精神及价值意义.要以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3.
4.
《学理论》2017,(10)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有许多批评言论,但并不是彻底否定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肯定和保留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对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2)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对青少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经典诵读"的界定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来说明经典诵读应当成为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它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挤压和废弃,中华传统文化太保守、已经过时的声音时而响起。因此,如何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传承、变革和创新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关重要和紧迫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7.
8.
董建国 《瞭望》2022,(5):60-61
福建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使得境内传统风貌建筑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多年来,福建省面对巨大的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强化历史建筑保护机制,探索活化利用模式,逐步构建起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历史建筑保护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二,传承就是弘扬;第三,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整合,这种文化的信仰载体即是士绅。他们掌握着文字这一神秘的符号,拥有农民所没有的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同时,他们还承担着维系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拥有维持传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通过释放主体性、高效整合资源、营建体验空间,能实现传承者与受众联通、促进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进数字与文化“双向互嵌”,这对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进程中,存在传统文化资源共享不足导致孤岛困境、媒介消费诉求和视觉奇观展现削弱文化内涵、新兴数字技术应用普遍不足降低沉浸体验等问题。应发挥大数据协同优势,打破“信息孤岛”困境;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彰显当代文化特质;多模态化全景呈现,延伸文化意义空间;推动数字文明建设,共同应对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文化源泉。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摇篮,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丰厚资源。在山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将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引领作用。山西省号召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以来,全省各市相继摸索尝试。临汾、运城两市经验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依途径等四个视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瞻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趋势,即构建立足于现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薇薇 《学理论》2012,(10):103-104
文化是乡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切入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乡村文化的现实困境,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加大人才支持和走产业化道路几个方面来解决现有问题,为实现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背景下,无论是乡村传统的有形文化还是乡村传统的无形文化,它们的处境都不容乐观。一、乡村文化在城市化背景下正处于尴尬境地(一)一些乡村有形文化在城市化过程中遭遇人为的丢弃和破坏,有的还日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涉及重德养性的修身之学、孝悌勤俭的治家之法、崇学尚正的教子之方、与人为善的处世之则等方面。传承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对完善个体成员的道德人格、改善社会环境的道德风气、筑牢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传承发展传统家风文化需要高校、家庭、社会以及全媒体四位一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赵丽敏 《学理论》2010,(15):90-92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历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前农村的消极影响依然是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法律文化对农民权益保护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在广大农村建设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以达到真正的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等现代化力量的强力作用下,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的持续消解,我国乡村文化传统历史地进入实质性的解构与重构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的生命因子激活,切实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乡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恢复乡民的文化自信力和创造力是促进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现代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新疆高校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分析了新疆高校民族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疆高校如何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