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比蔡英文更加欣喜若狂的莫过于党内各派系以及依附、支持民进党的岛内"独派们",他们眼中瞄准的是台湾地区那多达万余可供蔡英文直接任命、且无须严格考核出任者的重要职缺。在庞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蔡英文曾经标榜的所谓"民主""谦卑"沦为笑话,政治酬庸、任人唯亲、权力寻租变得"正大光明"。近年来,岛  相似文献   

2.
<正>赖清德在3月16日民意代表补选后,于3月18日至民进党中央党部登记参加2020年"大选"党内初选,打破了民进党定于一尊的局面。蔡英文定于3月21日至28日出访南太平洋3岛国瑙鲁、帕劳和马绍尔群岛。赖清德的突袭让蔡英文措手不及。蔡英文于2月19日接受美国CNN专访时郑重宣布她将竞选2020年连任,尽管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选举民进党一败涂地,蔡英文的民调支持度跌落谷底,但外界普遍认为蔡英文将铁定代表民进党参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2020年"大选"的党内初选,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与赖清德大打出手,明争暗斗;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属意政治明星韩国瑜,需摆平参选人朱立伦和王金平。如此一来,蓝绿两党都面临参选人难产的问题。无奈之下,蓝绿两党几乎是"步调一致"地作出延长党内初选的决定,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日前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参加国民党内初选,似乎为国民党内初选解套;而民进党的解套现在还看不明朗。  相似文献   

4.
<正>赖清德在民意代表补选为民进党留下"一口气"后,宣布参加民进党党内初选与蔡英文打对台,为2020年"大选"投下变数。韩国瑜赴香港澳门深圳厦门跑订单,为高雄找市场找销路签订单,为百姓谋福祉,忙得不亦乐乎。而蔡当局却在背后扯后腿,冷嘲热讽,"扣红帽",恫吓。两相对比,非常明显,也很扎眼,谁在为台湾做事为百姓谋利益,谁在制约台湾的发展搞斗争,高低立判。  相似文献   

5.
蔡玲 《台声》2019,(12)
<正>民进党初选一再延期修改,蔡英文终于胜出,下一步,她将全力打压国民党的政治明星韩国瑜,美国大打"台湾牌",意在施压大陆,台湾只不过是美国利益的一张牌,一直就是赌桌上的交易筹码。柯文哲是真聪明或假迷糊?蓝绿2020年党内初选打得不可开交,但两阵营都没忘记一旁以逸待劳的台北市长柯文哲,朱立伦不断停醒蓝军战将不要内讧,让柯得了渔翁之利;赖清德忙着车队冲凯道之际,还是不忘"叮咛"柯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8,(24)
正摘自12月5日台湾《联合报》今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台行政机构部门负责人赖清德第一时间请辞,最后接受蔡英文慰留,声称要帮助蔡稳定政局,但现又传出赖清德未打消辞意,明年初恐总辞。看来赖清德留下并非是要稳定未来,留下只是帮找不到人的蔡英文,稳定政局。赖清德表示留下是为了稳定政局,但现在民进党改组的幅度,连民进党立法机构负责人都质疑无法响  相似文献   

7.
台情扫描     
民进党当局谋"独"又有新动向 一是抛出新的"台独"言论."急独"团体举办主题为"台湾国家正常化、亚太和平永续化"的"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蔡英文、赖清德均以不同方式为其"站台"支持.蔡英文在书面致辞中称,"国土主权、寸步不让;民主自由、坚守不退".赖清德更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与中国互不隶属""台湾前途只有2300...  相似文献   

8.
<正>3月15日,曾带领民进党走出2008年惨败危机的蔡英文发表"重建信任、台湾再生"政见,正式宣布参加定于5月举行的民进党主席选举。自此,都有过党魁经历的苏贞昌、谢长廷、蔡英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围绕民进党主席改选之战正式展开。民进党主席职位关系到2016年"大选"候选人之争,民进党内三强鼎立的局面如何演变,成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8,(18)
正标榜"民主进步"的民进党,最近一连串的作为,以及党政高官的不当发言,迭遭各界批评是"民主退步";蔡当局甚至还大搞两手策略,一方面硬推促进转型正义;另一方面却制造"绿色恐怖"的氛围,掀起各方不满声浪。首先是蔡英文南下勘灾的争议。蔡英文明明先在云豹甲车上微笑挥手,后经灾民强烈要求才下车涉水,  相似文献   

10.
速读台湾     
《台声》2018,(4)
正政治周锡玮宣布参选新北市长细数政绩称有能力打败民进党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北前县长周锡玮1月28日举行记者会宣布角逐国民党新北市长初选,他细数过去打造最干净城市等政绩,并提城市新愿景,接着批评蔡英文当局"自以为神""胡作非为",他有能力击败民进党,让新北"乘风再起",给蔡英文教训。周锡玮选在"永和孙中山纪念馆"宣布参选,包括前副县长李鸿源、蔡家福,秘书长洪孟启、环保局长邓家基等县府团队成员都到场,1500个座位座无虚席;前副县长、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7日,民进党举行了"全代会",除进行重新执政后全盘翻新的权力改组之外,更突显及建构出蔡英文定于一尊、党内无可撼动之地位已然确立,从党内有人提出"废除中华民国"以落实"转型正义"与"维持现状决议文"取代旧有"台独党纲",但两者皆被蔡英文指示送交民进党中执会研议的情况可看出,民进党内的路线之争,全然取决于蔡英文一人的意志。深入来看,民进党内"独派"提出"废除中华民国"以落实"转型正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1,(5):39-39
民进党2012“大选”党内初选结果出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1%的差距,险胜对手台湾“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中国国民党已确定提名马英九竞选连任。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蔡对决态势底定。  相似文献   

13.
李立 《黄埔》2011,(4):12-16
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不但为两岸经贸文化搭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厚植两岸共同利益,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稳固的根基。民进党2012初选结果出炉,蔡英文险胜苏贞昌,新世代打赢旧世代,民进党内政治人物面临洗牌,民进党也将进入下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遭遇重大挫败,直接牵动党内各派系势力的消长。随着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赖清德当选就任党主席,民进党内部新一轮派系博弈加剧。“新潮流系”继续维持党内最大派系的地位,“英系”成为党内执政县市最多的派系,二者与“正国会”形成三强鼎立的派系结构。派系生态由过去“新系+苏系+绿色友谊连线”与“英系+‘正国会’+涌言会”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转为“英系”主导的当权者派与“新系”主导的非当权者派相抗衡的局面。民进党内部派系博弈渐趋激烈,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进党在2007年的“总统”和“立委”初选中首次采用“排蓝民调”。从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角度看,“排蓝民调”的制度设计在客观上有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实质是民进党内某些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以实现最大的胜选利益为借口,修改党内初选政治市场的制度规则,来谋求实现党内政治权力和利益资源的再分配。“排蓝民凋”并没有摆脱民进党路线之争和权力之争的既有轨道,但却使民进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并影响到民进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赖清德是台湾政坛“深绿”势力代表,历任“国大代表”、民意代表、台南市市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蔡英文执政副手,号称“台独金孙”,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赖清德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作为民进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抛出系列两岸关系主张作为竞选政策纲领。综合分析赖清德从政言行,其两岸政策立场和主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赖清德始终否认“九二共识”事实存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价值,与蔡英文一道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17.
楚英 《两岸关系》2023,(3):43-44
<正>2022年“九合一”选后,民进党当局完成党务与行政团队改组,党内派系生态与权力结构出现新变化。目前看,蔡英文与赖清德“两个太阳”的明争暗斗成为该党派系斗争主线,“新潮流系”“英系”“正国会”“涌言会”“苏系”“绿色友谊连线”等派系各拥其主,围绕2024年“台湾大选”提名与行政资源分配,展开了新一轮残酷厮杀。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22)
<正>蔡英文在民进党全代会上抛出所谓12项执政新论述,其中包括启动"宪政体制改革工程"。蔡英文声称,台湾已历经3次政党轮替,为让权责更相符、分工更清楚,她将从党内开始讨论,为台湾打造能完善运作的"民主宪政体系"。蔡英文刚刚抛出"宪改"风向球,就遭到岛内社会舆论的挞伐,认为蔡英文表面上宣称要打造什么"可以完善运作的民主宪政体系",实际上此举意在为台湾走向"独立"量身订做一套新的"政治体制"。岛内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岛内政局动荡不安,想辞台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的赖清德最终挂冠而去,台前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回锅,这个昔日的"电火球"能为民进党冲出啥不得而知,但种种迹象表明,苏贞昌行政团队恐怕难有作为。柯文哲险胜台北市长后,民调有所回升,于是欣欣然欲图大位,开始为2020年"大选"试水温。"拼装车"上路难有作为"内阁"总辞!任由蔡英文如何动情挽留,赖清德死  相似文献   

20.
民进党中常会近日正式通过"中国事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除党主席苏贞昌亲自兼任召集人,委员包括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游锡堃、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及新潮流系大佬邱义仁和吴乃仁,并于5月9日召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至此,喧嚣多时的所谓"中国事务委员会"终于尘埃落定。台湾舆论认为,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