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7)
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我国特殊国情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人民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反对两极分化。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观,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他们的经济效率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率主要有三种:生产效率、周转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效率是基础,缺少必要的效率,公平问题将无法真正解决。在当前中国,我们需要关注公平问题,但也要高度重视效率的取得。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效率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的立场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可协调发展的生态思想,以此思想的历史源头为起点,探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合理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在于,能为更好地处理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解决路径,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马克思主义面对日益严重的现代生态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考察了资本主义利用现代科技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的论断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协调的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跨越”,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往往具有不同于世界历史一般进程的特殊性。所谓“跨越”,就是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同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思想,体现了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和新的理论表征。生态文明观由"绿化""保护"的自为阶段进入"美丽中国"的自觉阶段;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进入到新时代的主动型关系;生态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形成整体性耦合关系;实践活动由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被动状态到新时代的主动状态;生态文明的演化从"天人合一""征服改造"提升到"和谐共生"的高级自觉阶段。  相似文献   

7.
张秀萍 《学理论》2014,(7):9-10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这个富有浪漫诗意色彩的词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禁不住让人眼前一亮,报告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时,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其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布局,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周荣 《理论探索》2008,(3):17-19
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观,如"天人合一"、"天行有常"、用之有度等.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实的解决生态问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告诫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家团,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自然的价值;要尊重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大自然;要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10.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态状况质疑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关于人、社会和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思想,关于资本主义是导致生态破坏的总根源,共产主义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等论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核心论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为当代人转变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罗尔斯顿生态观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都关注生态问题;肯定自然先在性,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们的生态观本质差异体现在:马克思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罗尔斯顿是以培育人的生态伦理实现人对自然德性之爱。通过对两位思想家生态观之比较,启示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应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生态观,吸收和借鉴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注重提升公民伦理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位一体的统一;坚持自然关爱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在完善制度基础上培育关爱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4)
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的飞速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至少与任何高速现代化国家一样令人不满意。水的严重短缺,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受保护动物和普通物种的消失,空气中远远超过人体可接受标准的致癌物的存在等,这一切都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的发展,生态政治环境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美国著名的环境学家丹尼尔·科尔曼运用环境政治学的理念,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办法,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生态政治观内容的解读,深刻揭示出科尔曼生态政治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自然的先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生态伦理立法:"两个和解"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做到三点:确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存方式;明确现代人的生态环境责任;树立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苏联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可认识的,可教的。尽管至此已经过去几十年,他的学生观在当代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对指导和鼓励教师有着重大的意义。他的学生观影响并指导了当今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者在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性假设的界定,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指明了一条出路,也为当前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姚婕 《学理论》2014,(1):36-37
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对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为依据,简要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来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分析和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当代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谈论公平,常常把公平与平等、民主以及分配正义等联系起来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马克思主义有关公平的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发展启示我们:一是公平正义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要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过程中,分配正义仍需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类又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向人们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方向。要想使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建立把现代的发展与将来发展结合起来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的本质是革命理论,包含原则性与策略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呈现出复合的理论结构,进而为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革命和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一复合正义观具有"人类解放承诺"的基本维度,它构成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革命纲领和动员群众的道义基础;具有"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维度,它构成中国共产党动态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史科学依据;具有主张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方案"的基本维度,它构成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的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20.
推进当代中国廉政建设,要把总结和继承古代优秀廉政思想与创新和改进现实廉政工作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道路。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基础上,结合自身官场经历和对明亡的深刻思索,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廉政思想。其廉政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修官德,以求国家‘久安长治’","抓监督,重点在‘严于治上官’"和"建立‘君、相、谏官’三者‘环相为治’"的权力监督制衡体制三部分。王船山的廉政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工作有重要的启示:加强官德培养——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加大腐败犯罪打击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完善现有权力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