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新彦 《党政论坛》2013,(13):10-12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新举措,对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做出了很多新的部署。  相似文献   

2.
巩固和维护党的执政权威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由信任、网络和规范资本构成的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关系结构内的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为党的执政权威提供合理性、合法性和系统支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党的执政权威遇到新的考验和挑战,对此,应采取有效方略,积极拓展社会资本,巩固党的执政权威: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巩固群众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同;扩宽群众有序参与渠道,编织党群合作的参与网络;构建群众利益保障机制,规范政党活动方式,从而确保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姚萍 《学理论》2010,(13):9-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的核心主题。理论创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先决条件,是执政理念和思维革新的前提,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执政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理论创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4.
柴宏帅  黄阔 《学理论》2008,(24):19-20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转型期党的传统的正当性基础被不断消解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积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积极开掘新的正当性资源,构建新的正当性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7,(4):9-14
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21世纪初"执政能力"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心话语。聚焦执政能力建设,使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建设形成新的方向和实践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崭新部署谋划全局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治国理政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现实逻辑决定了治国理政能力新话语形成的思想逻辑。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执政能力不等于治国理政能力。从执政能力到治国理政能力的话语转换,具有崭新的时代意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正是党中央治国理政能力展现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连成 《求知》2006,(10):19-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宝林 《求知》2010,(8):7-9
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开发和选择合法性资源是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时时关注的重大课题。就现代意义上的合法性内涵来说,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统治是否符合个人与社会的某些实质性利益需求:二是被统治者通过某种形式表示对统治者的认可和自愿服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适应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洞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怎样更好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我们党对"三大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作为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性、时代性、世界性、创新性、实践性、科学性、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灵活性、人民性、务实性、辩证性、底线性、制度性和开放性。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开辟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董徒生 《求知》2012,(6):36-3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的严峻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态势,面对任务艰巨的改革发展局面,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领导。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一次又一次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执政能力.在应对由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一部部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战胜困难和风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又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更加稳妥而熟练地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宝贵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队伍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的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职责。畅通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对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依法执政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必将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继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催生了党的执政方式变革的创新性思维;其实质在于着力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问政于民众和问事于政府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切实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6.
唐勤 《理论探讨》2006,1(1):170-173
正确认识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所肩负的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认真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领导活动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互动,是领导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60年来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就是在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下不断深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使党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把握这个一般规律,才能准确地探索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正是这种实践和认识的交互作用与不断升华,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兴国的意义上更加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党的执政理论并非泛指所有政党执政的理论,而是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党的执政理论"是以执政党如何掌握、运用国家权力为核心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包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多方面内容。"它应该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较强的实践性、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紧紧把握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首先以“三个代表”思想全面、系统、准确、完整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为党的先进性增加了新的内容;其次,根据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成员的变化,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科学思想;最后,提出了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中央印发新一轮全国干教规划、召开全国干教工作会议,对未来5年干教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干教规划和干教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值得认真探讨。一、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高度重视学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