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过程中的两部早期重要著作,其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学说和唯心史观的批判,为制定完整的新的世界观扫清了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中的过渡之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形成了其辩证的实践观,完成了哲学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群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实际,从推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不同场合针对青年发展及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逐渐形成了发展中的习近平青年观。作为凝聚和团结新时代青年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青年观逻辑鲜明、内涵丰富,它不仅具有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价值,同时也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的话语叙事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话语基础上,是在现实生活世界话语空间和世界进程的向度中形成的。他们从自然、社会和人的维度出发,阐明了科学技术力量在认识自然、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解放中的重要作用。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的旨归,也是他们揭示科技力量本质的标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力量的叙说为我们当下走出发展困境、生态困境、工具理性困境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观确切地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女性观,它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并非一定是系统的理论。其中,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观的唯物史观基础,女性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观的认识论目的,两性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观的辩证法诉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观的哲学归宿,这四方面内容互相依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观的哲学理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已有不少论者作过多方面的阐述,笔者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青年文化的发生,青年文化形成的条件、青年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互有联系但更是互相区别的。本文专此提出与各位同仁一起商讨。一青年文化的产生必须追溯到青年群体的出现。青年群体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产物。从整个世界的范围看,青年作为群体引起社会关注,青年问题构成社会问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藏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和法治观念,其内容非常系统深刻。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及法治观完成了对前人法治思想的批判和超越,形成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法治观和整体的法治思维。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观对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解决,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指导方向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青年偶集群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偶集群体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涌现出来了。青年偶集群行为问题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整个社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青年偶集群体的定义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以群体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它可以分为三种:青年正式群体、青年非正式群体和青年偶集群体。这三种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青年偶集群休是指由于某一“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激发了青年的“兴趣”,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特殊反应,因而自动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暂时的青年群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关怀人的生活,最重视人的发展,最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而且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以往思想家永恒公平观、完全平等观、公平分配观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灭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平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解读,提炼出所蕴涵公平思想的基本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2021,(1):43-49
马克思恩格斯的使命观揭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使命,认为使命主体和使命内容具有内在规定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使命是由其阶级属性、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决定的。无产阶级的使命是消灭剥削阶级,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组织和教育无产阶级,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的使命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保持初心使命和促进青年使命担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并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针对当今青年身心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思想体系,是新时代青年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青年与青年工作的科学指南。以青年的时代使命为逻辑起点,探寻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寻求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义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历史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批判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自己的正义思想:不存在理想中永恒绝对的正义——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阶级属性;现实中的社会正义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必要基础,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离不开人的内在需要。理解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正义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积极引入民主制原则,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党内民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属性,初步构建了党内民主的制度框架,规定了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也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形成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哲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神圣家族》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群众的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青年观刘丽青年的培养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衰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世纪之交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新世纪的问题。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青年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倾注了大量心血,形成了闪耀着马克...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提出了众多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1]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青年观,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新时代党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因此,深入挖掘习近平青年观的内涵,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无论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还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下提出一系列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为青年发展问题提供根本指导与科学方向,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青年应有怎样的自我定位与责任担当,如何在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这应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要从习近平青年观中找寻青年人应该有的时代担当,践行习总书记对于青年的殷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打工人”“内卷”“躺平”等一系列具有“反劳动”倾向的词汇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青年群体中弥散,而后“反劳动”现象逐渐形成气候。青年“反劳动”现象遵循着“颠倒的关系——个人的逃避——群体的模仿”的发生学路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以解构式的网络流行语为话语体系,以经济、政治、文化现实为叙事方式,塑造青年“反劳动”现象的表现样态。面对青年“反劳动”现象,有必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论为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青年“反劳动”现象,重拾青年的劳动意义,实现“理解青年”和“再造青年”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