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是产生"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诱因之一。"金砖五国"在向发达国家迈进过程中,由于政党建设不足、公共部门寻租、法治建设滞后、价值观念失范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腐败问题的严峻挑战,同时也都一直在因地制宜地探索创新反腐败制度和措施。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应当立足党情国情,充分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廉政治理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模式,以完善政党廉洁治理体系为核心,推动形成国家廉洁治理体系、社会廉洁治理体系,探索参与全球廉洁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在过去五年国家治理活动和国际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性,这一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必然会影响中国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安排以及全球贸易治理格局。在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国际贸易原则、贸易安排及实践活动,并在纵观国际上其他国家现行的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及贸易安排基础上,提出应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战略推进我国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观点。具体而言,中国可以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贸易治理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在全球贸易治理中融入价值链理念,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等方面,为全球贸易治理理念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全球治理"问题进行了多次阐述,系统阐明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随后,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进行了深刻解读和研究,尤其是在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了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后,对"习近平全球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后,有学者称其为"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其实,二者在逻辑上不属于同一层次,不能混为一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属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宜将其与"四个现代化"并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化"的观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表述不符,严重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在于它实现了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从具体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重大提升,找到了统筹、协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标志着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正剧烈变化,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治理赤字"问题日益凸显,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已成为多数国家政治行为主体呼唤的共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的参与中态度愈发积极,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运用CiteSpace可视化程序对近五年全球治理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历程、研究现状及热点,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智",提供"中国方案"。未来全球治理参与及全球治理研究需学习借鉴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经验,积极拓宽全球治理研究领域与视野。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一元治理"向"多元治理"的变革时期,这一过程中,政府不断向社会放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使政府权威与公信力受到影响,如何确立核心政治价值、重构政治认同、再造政治信任、重塑政治合法性,成为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就职宣誓,作为一种政治权力合法性象征的外在仪式,备受古今中外统治者的推崇。通过对中西方就职宣誓的演变进行历史梳理,并作出比较,从政治学角度对就职宣誓进行解读并提炼出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实用价值,通过系统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就职宣誓制度及其配套体系,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政治学的研究内涵,而且对推进国家有效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玲玲 《学理论》2012,(16):22-23
目前我国已经脱离了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警惕"中等收入陷阱",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找到一条能够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正确道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将对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内需型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这是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和进一步扩大作用范围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全球治理是国际范围内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各人类组织,协同解决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质量的困境问题的体制机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属性、组织形态和国际认可度,决定了其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等相关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中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积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明晰、国际事务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很多国家在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就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的国家(地区)必须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东亚先进经济体在这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当前,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及时总结东亚先进经济体的成功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与我国城市化进程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城市治理的研究至今还处于表象的、零散的状态;其关键原因在于研究者过于局限于操作性的实践研究,缺乏基础性理论的分析。通过全面透视了全球城市治理研究的历史流变,按照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可以将城市治理研究划分成三个阶段:研究探索及提出阶段、研究完善及拓展阶段、研究跃迁后的"新范式"阶段。在演进中,研究的问题域不断拓展,且重心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以物为重"到"以人为重",更加关注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城市中"人"的生活品质;研究的方法论从相对单一的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方法发展到融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管理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全球城市治理研究的全息影像,有助于整合当前"碎片化"的研究,促进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考察中国国家治理,必须首先要搞清楚三个相互联系的方法论问题:一是,中国国家治理是处于一定的世界历史时空坐标系上的国家治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在当代世界历史中所处的位置,构成了这一世界历史时空坐标系。脱离开这一世界历史时空坐标系,关于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就会走入歧途。二是,新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越来越具有双重特性,即:国家作为治理对象和国家作为治理主体。国家作为治理对象与国家作为治理主体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就蕴含在其中。三是,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考察中国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美。习主席的美国之行使中美在战略层面、双边议题、地区议题、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层面达成一系列重大共识和合作协议。两国同意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深入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建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地位,推进两军新型关系建设,在部分争议议题上化解分歧、增进合作,在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方面探索新的合作亮点。习主席的访美之旅既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又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夯实基础,有利于我们从新的战略高度把握和建设更加成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态度的总判断1.否定派这一类学者从根本上否定了"全球治理"这一概念,因而也就否定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提法。具体来说,这一类学者认为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主权国家仍然是世界舞台的最重要行为体,他们坚信大国的利益和权力政治原则仍然主导世界政治,拒绝"全球治理"、"善治"、和"民主治理"等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着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立足于国家治理现实境遇,通过进行继承与发展,将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作为治理基础",礼法并施、德主刑辅"思想作为治理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治理方式以及"和而不同、天下大同"思想作为治理目标,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基础,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治袪魅与法治返魅:社会冲突治理的二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1):31-35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们在品尝经济发展成果的时候,也面临各种各样"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和挑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因不同陷阱或矛盾纠纷引发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并呈现出易发、并发和多发态势。究其触发因素,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自然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从治理方式上看,则主要是在人治与法治的对弈与博弈格局中,法治不足、人治突显,于民众主要表现为:面子心理、打劫心理、从众心理、闹大心理和求人心理,于运权者则表现为:血缘政治,权力家族化;圈子政治,权力部门化;条子政治,权力人情化;特权政治,权力私有化;交易政治,权力商品化。所以,从治理的视角和理念看,实现我国社会冲突有效治理的基本路径就是去除人治、树立法治,即人治祛魅、法治返魅。  相似文献   

16.
拓春晔 《学理论》2012,(25):92-95
2008年我国的GDP达到了3 266.8美元,开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201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4 000美元关口,达到4 393美元。若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即人均GDP 3 856-11 90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已正式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通过分析"中等收入阶段"对我国继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继续教育的经验启示的研究,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清华 《求知》2014,(10):13-15
<正>作为治理的一个层级和一种类型,国家治理是以国家"问题"为对象的治理,包括一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科技、金融、政党、地方、国防和外交等方面"问题"的治理。在治理主体上,国家治理是由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治理,尤其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基层、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的治理;在治理层级上,国家治理是仅次于世界治理(又称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级。后者是在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主导下多国参与的以解决跨国"问题"为目标的治理。这些亟待治理的问题,客观上要求将大洲和全球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层级,以实现多国共  相似文献   

18.
张晓明 《求知》2020,(4):34-37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了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等13个方面,首次系统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要求"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是一个没有主语的要求,而是党领导人民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正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及其实质当新自由主义经历了从纯专业性经济理论逐步上升为完整性国家治理学说之后,它不再满足于传统"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内的民族国家限制,被当成一种成功的国家治理范式开始逐步向全球推广。尽管此时在那些新自由主义诞生的策源地,其作为一种治理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案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但是这一事实显然也阻止不了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全世界更大空间范围内为资本积累与扩张创造条件的决心和目的。受此影响,资本主义开始从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产生新变化,给国家治理提出新命题和新要求。在经济、社会、生态领域打好"三大攻坚战",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直接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和质量,因而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从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挑战入手,在明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现实内涵和问题表现的基础上,从优化治理能力、完善运行机制出发,探究"三大攻坚战"中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寻求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